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4:29: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考点: 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连接OE,由AC为圆O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OE垂直于AC,再由BC垂直于AC,得到OE与BC平行,根据O为DB的中点,得到E为DF的中点,即OE为三角形DBF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定理得到OE为BF的一半,再由OE为DB的一半,等量代换即可得证;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由cosB的值,设BC=3x,得到AB=5x,由BC+CF表示出BF,即为BD的长,再由OE为BF的一半,表示出OE,由AB﹣OB表示出AO,在直角三角形AOE中,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AOE=∠B,得到cos∠AOE=cosB,根据cosB的值,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可求出圆的半径长. 解答: (1)证明:连接OE, ∵AC与圆O相切, ∴OE⊥AC, ∵BC⊥AC, ∴OE∥BC, 又∵O为DB的中点, ∴E为DF的中点,即OE为△DBF的中位线, ∴OE=BF, 又∵OE=BD, 则BF=BD; (2)解:设BC=3x,根据题意得:AB=5x, 又∵CF=1, ∴BF=3x+1, 由(1)得:BD=BF, ∴BD=3x+1, ∴OE=OB=,AO=AB﹣OB=5x﹣=, ∵OE∥BF, ∴∠AOE=∠B, ∴cos∠AOE=cosB,即=,即=, 解得:x=, 则圆O的半径为=.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以及圆周角定理,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8.(9分)(2013?苏州)如图,点O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AB=10cm,BC=12cm,点E、F、G分别从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点E的运动速度为1cm/s,点F的运动速度为3cm/s,点G的运动速度为1.5cm/s,当点F到达点C(即点F与点C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EBF关于直线EF的对称图形是△EB′F.设点E、F、G运动的时间为t(单位:s). (1)当t= 2.5 s时,四边形EBFB′为正方形;
(2)若以点E、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t的值;
(3)是否存在实数t,使得点B′与点O重合?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 相似形综合题. 分析: (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到BE=BF,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 (2)△EBF与△FCG相似,分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逐一分析计算; (3)本问为存在型问题.假设存在,则可以分别求出在不同条件下的t值,它们互相矛盾,所以不存在. 解答: 解:(1)若四边形EBFB′为正方形,则BE=BF, 即:10﹣t=3t, 解得t=2.5; (2)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 ①若△EBF∽△FCG, 则有,即, 解得:t=2.8; ②若△EBF∽△GCF, 则有,即, (不合题意,舍去)或t=﹣14+2. 解得:t=﹣14﹣2∴当t=2.8s或t=(﹣14+2)s时,以点E、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3)假设存在实数t,使得点B′与点O重合. 如图,过点O作OM⊥BC于点M,则在Rt△OFM中,OF=BF=3t,FM=BC﹣BF=6﹣3t,OM=5, 由勾股定理得:OM+FM=OF, 222即:5+(6﹣3t)=(3t) 解得:t=; 222 过点O作ON⊥AB于点N,则在Rt△OEN中,OE=BE=10﹣t,EN=BE﹣BN=10﹣t﹣5=5﹣t,ON=6, 222由勾股定理得:ON+EN=OE, 222即:6+(5﹣t)=(10﹣t) 解得:t=3.9. ∵≠3.9, ∴不存在实数t,使得点B′与点O重合. 点评: 本题为运动型综合题,考查了矩形性质、轴对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勾股定理、解方程等知识点.题目并不复杂,但需要仔细分析题意,认真作答.第(2)问中,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第(3)问是存在型问题,可以先假设存在,然后通过推导出互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判定不存在. 29.(10分)(2013?苏州)如图,已知抛物线y=x+bx+c(b,c是常数,且c<0)与x轴分别交于点A、B(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点A的坐标为(﹣1,0). (1)b=
+c ,点B的横坐标为 ﹣2c (上述结果均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
2
2
(2)连接BC,过点A作直线AE∥BC,与抛物线y=x+bx+c交于点E,点D是x轴上的一点,其坐标为(2,0).当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条件下,点P是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B,PC,设所得△PBC的面积为S. ①求S的取值范围;
②若△PBC的面积S为整数,则这样的△PBC共有 11 个.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 2(1)将A(﹣1,0)代入y=x+bx+c,可以得出b=+c;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1?xB=,即xB=﹣2c; (2)由y=x+bx+c,求出此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的坐标为(0,c),则可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c,将B点坐标代入,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c;由AE∥BC,设直线AE得到解析式为y=x+m,将点A的坐标代入,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E得到解析式为2y=x+;解方程组,求出点E坐标为(1﹣2c,1﹣c),将点E坐标代入直线CD的解析式y=﹣x+c,求出c=﹣2,进而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x﹣2; (3)①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Ⅰ)当﹣1<x<0时,由0<S<S△ACB,易求0<S<5;(Ⅱ)当0<x<4时,过点P作PG⊥x轴于点G,交CB于点F.设点P坐标为(x,x﹣x﹣2),则点F坐标为(x,x﹣2),PF=PG﹣GF=﹣x+2x,S=PF?OB=﹣x+4x=﹣(x﹣2)+4,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S最大值=4,即0<S≤4.则0<S<5; ②由0<S<5,S为整数,得出S=1,2,3,4.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Ⅰ)当﹣1<x<0时,根据△PBC中BC边上的高h小于△ABC中BC边上的高AC=,得出满足条件的△PBC共有4个;2(Ⅱ)当0<x<4时,由于S=﹣x+4x,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得出满足条件的△PBC共有7个;则满足条件的△PBC共有4+7=11个. 解答: 2解:(1)∵抛物线y=x+bx+c过点A(﹣1,0), ∴0=×(﹣1)+b×(﹣1)+c, ∴b=+c, ∵抛物线y=x+bx+c与x轴分别交于点A(﹣1,0)、B(xB,0)(点A位于点B的左侧), 2222222∴﹣1与xB是一元二次方程x+bx+c=0的两个根, ∴﹣1?xB=, ∴xB=﹣2c,即点B的横坐标为﹣2c; (2)∵抛物线y=x+bx+c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 ∴当x=0时,y=c,即点C坐标为(0,c).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c, ∵B(﹣2c,0), ∴﹣2kc+c=0, ∵c≠0, ∴k=,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c. ∵AE∥BC, ∴可设直线AE得到解析式为y=x+m, ∵点A的坐标为(﹣1,0), ∴×(﹣1)+m=0,解得m=, ∴直线AE得到解析式为y=x+. 22由,解得,, ∴点E坐标为(1﹣2c,1﹣c). ∵点C坐标为(0,c),点D坐标为(2,0), ∴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c. ∵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1﹣c=﹣×(1﹣2c)+c, ∴2c+3c﹣2=0, ∴c1=(与c<0矛盾,舍去),c2=﹣2, ∴b=+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x﹣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