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25: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提纲上编第一章 中国教育史部分00464
育 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1.
形式是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2. 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实施: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学习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学习方进行教育。3.
有庠、序、校,商代的学校机夏代教育机构的名称主要构主要有庠、序、学、瞽宗四种。4.
代的学校名称,是学校的雏庠:是原始社会后期虞舜时形,育的机构或场所。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公5.
军事教育的机构。序:习射的场所,后来成为6.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校:与序相似,也是一种军
7.育机构,瞽宗:是商代特创的新型教 进行以礼乐教育为主要内容是对奴隶主贵族子弟的教学场所。8.辟雍为中心。辟雍:西周的天子大学是以
9.数(简称“六艺”六艺:礼、乐、
射、御、书、心是礼的学习。)。六艺的核10.校教育的特点:官师合一、政西周的教育奴隶制社会学
教合一、学在官府。11. 教授者、“官师合一”兼任,管理者均由政论官员:西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12. 治管理的需要,“学术官守”:官方出于政诰、载下来,汇集成书册,藏之秘法纪规章以文字的形式记把历代典谟制府,由专门的官员来掌握。此外,诸如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都能完全具备,“学术官守”13.。这种现象称之为专门的官员掌握,“学在官府” :由于书册由事、以及用于军只有官府才能完全具备,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们如欲学习将来为官必须掌士子握的知识和技能,有司,学之于官学,这是奴隶只有求之于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14.变革,突出表现是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的 废和私学的兴起。:官学的衰15.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在
区建立的一所学校。距今已2300学宫的发展达到顶峰。余年。到齐宣王时,稷下16.教育对象的主张。“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 类、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不分种族族高低,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它的实质是要求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基础和由此人才来源。今的普及教育思想,但它并不等同于现与妇女是被排斥在受教育的因为奴隶对象之外的。17.
“六书”孔子是中国最早系统整理《书》的人,六书是指《诗》、秋》、《礼》、《乐》、《易》是仁和礼。。他关于德育论述最多的、《春施教之法的人是第一个运用因材18.。
或称“自省”克己内省:所谓“内省”矛盾时,京广严于责己、宽以,即在与人发生待人。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克己”即时刻以礼的讲便是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具体19.。 性观,是其教育观的哲学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的人础。在孟子看来,人先天就具有四种善的萌芽,相应的教育观是认为教育的人性本善其作用在于存心养性、求其放心,性加以扩充。在于将其心性中固有的善20.
提出的,四端:是孟子在性善论中的萌芽,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人先天就具有四种善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善端是后天仁、智四种道德发展的基础与条义、礼、件。先天“四端”的展开。后天完善的道德其实就是21. 的描绘是:富贵不能淫,贫贱“大丈夫”:孟子对大丈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应该有着崇高的志向和伟大的精神境界,的高度自觉,有着对正义行为和高尚的气节。有着坚定的信念22.
的志向。持志养气:士应立定高远 23.是其教育观的哲学基础。性恶论:是荀子的人性观,为人天生好利,人性本恶,其他认相应的教育观为教育作用化性起伪。24.
其含义是人性本恶,化性起伪:是荀子教育观,用在于通过教育感化人的本教育的作性,从而兴起人为善。25.于积累,来源于外在的传授。外铄说:知识的学习来源 26. 的发展是受环境决定的,防邪近正:荀子肯定人性什么产样的环境就接受什么处于可逆反应影响,积习。造成什么样的27.派的治心之道,虚壹而静:原是宋、尹学
质。荀子接受了这个术语,并具有神秘的性重新加以改造,义。度集中,专心致志而不旁骛。“虚壹而静”就是精神高赋予积极的意28. 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学记》:是世界文化教育育问题的经典著作,出自《礼记》作品。,是战国后期思孟学派的校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在总结我国先秦时期学在总结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尤其是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学中诸如教育作用、目的、学对教育教制、教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一些主要问题在理论上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育学的鼻祖。堪称教29.
过主动演习才知道自己的不教学相长:老师一方面通足,己,从而提高自己;另一方面知道不足才能回头鞭策自教师在教育浓重的过程中遇到困惑,学习,最终有助于自己的提 反过来又促进自己高。方面,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教与学是一件事情的两个3. 意。时,及时施教。孙,按照预时孙摩:预,未发先预之沉重的心理顺序和教育内容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摩,要求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31.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长善救失:教育者应注意 缺点转化为优点,善而救其失。即所谓长其32.提出的重要教学原则,藏息相辅:是《学记》中
课内学习与课堂自学、意思是相互兼顾,互相促进,课外学练习应习是课内学习的继续和补充,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习也应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但课外学33. 的培养目标,“兼士”:是墨家学派提出且懂得实用性知识、是具有兼爱之心会政治领导者。必须具有三个条件:作为一位兼士技术的社乎德行”第一,“厚乎言谈”;第二,必须能“辩道术”34.。;第三,应该“博乎
期学校教育出现理解分析夏、商、西周时“官师合一”原因。、“政教合一”、答:为适应这种政治需要,史籍记载, “学在官府”的夏代为政尚武。级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为能把本阶征善射的武士便成为当时的教育目的。而在教育内容方面,为最重要的内容。军事技能训练理所当然成庠、序、校具有教育意义,但虽说夏代的毕竟不同于后来的专门教育机构,只是政教合一的场所。造成西周学校“官师合一” 未能使教师成为单独的社会,职业的原因,平的制约外,除了社会发展水行的“惟官有书,惟官有器”还与本周社会实的西周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学术官府”政策不无关联。平底下,书写材料主要是竹简、木牍等,书写工具则为刀笔,困难的,只有官府才有财力、因而制作一部书册是非常人力完成此项任务。35. 答:六艺教育的特点。
是奴隶社会制度的产物,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发展初期,在其用性的基础之上,文武兼备、它是一种在注意实知能兼求,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36.
答:西周教育制度的构成。 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西周的教育制度分为家庭西周的学校教育分为国学、学两类。校,分为小学、大学两级。大国学是设在王都的学乡学分为天子大学和诸侯大学。辟雍、三面临水的泮宫是诸侯大学,成均、瞽宗属天子大学,乡学只有小学。37.答:私学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多方面的原因,1中国私学的兴起,有着 “经济下移”的结果。经济下而首先是由于移导致奴隶制解体,的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也全与之相应面崩溃,适应新经济、新政治需要的新教育组织形式开始出现。因是文化学术下移与士阶层2私学的兴起的直接原的崛起。意义然,:私学的兴起是历史的必
的政治需要,打破了“学在官它适应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府”的传统,使教育传播于民间,度,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教育制百家争鸣,而且带来了教育思想上的育思想发展的基础,奠定了我国古代教教育完成了它的独立化过程。同时也使38. 答:先秦私学的特点: 团体,也是政治和学术的派(1)私学在当时既是教育别。规的制度。(2)私学教育尚未行成正有自己的特点。(3)每一家私学均的政治功能。(4)关注教育39.
答:第一,学宫是在用士养士稷下学宫出现的原因: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强大的经济基础为学宫的存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保障。40. 答:稷下学宫在特点上,首先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 是采取“门户开放”政策,欢迎各方学者来学宫游学。其次,学宫采取兼容并包政策,鼓励各家各派自由辩论。第三,礼贤下士,通过提供优厚的政治和物质待遇,人才。第四,学宫是集教学、吸引各方研究、咨政为一体的机构。41. 答:稷下学宫给人们的启示: 的史实,我们认识到:学校教从稷下学宫的创立到消亡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家经济强盛、政局稳定,同时只有国政治领导人又能重视教育,重教师,尊争鸣,学校教育的发展。才能促进学术的繁荣和倡导学术民主和百家42.
答: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认识。用:( 能上,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政治功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一,教育是政治的一种形式,它比单纯的行政手段效果更好。第二,教育还能通过培养统治人才来为政治服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2)相近,习相远”表明人的天赋“性素质并没有悬殊差异,们后天差别的主要原因是造成人染”的结果。所谓“习染”包“习括两方面:一是环境的影响,另一是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
在于推选其政治主张。:孔子办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无类”:
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不分种族族类,不论孔子主张“有教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内容
化知识教育和技能技巧的训:包括道德教育、文练等三个方面。教育原则与方法: 养:立志持志、克己内省、改(1)注重修过迁善。启发诱导。(2)因材施教:(3)合。(4)学、思、行结43.
的贡献。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答: 的教育家,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儒家学派成为封建社会的官他创立的方哲学。的口号,他提出的“有教无类”移。他对《诗》促进了文化教育的下《乐》、《书》、《礼》、的整理和教学,、《易》、《春秋》等古籍代传统文化,不仅保存了古代教育内容远离宗教,而且也使我国古明的人文主义特点。呈现鲜得中国对教育功能的认识日一方面使益狭隘,的政治伦理功能发挥到极致,但另一方面也使教育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有效的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他提出的许多行之法,也大多数为后世所继承。44.答:孟子性善论的意义。 人与动物不同的本质特征所孟子极力强调道德属性是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的人文主义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认为人等思想虽有欺骗性的一面,这种道德平客观上能在精神上给人以鼓但励。45.
张。孟子关于道德教育的主答: 构成了孟子的道德教育的基仁、义、礼、智结合起来,本内容。的基本内容是以血缘关系为孟子主张的道德教育核心的伦理道德内容,即“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君臣有义,夫妇有别,(简称“五伦”育的目的所在。),这也是孟子整个教
46.
答:荀子性恶论的意义。 多彩的教育理论,荀子的性恶论引出了丰富古代教育发展史上,从此在中国轲的自内修养的“复性”说和出现了孟荀子自外形成的“成性”说两大教育思想体系。47.答:荀子关于学习的理论。
人性的发展是受环境决定的,(1)防邪近正。荀子肯定 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就接受什么样的影响,习。而静((2)积学积善(造成什么样的积348.答:荀子关于教师的理论。4)学思行一致。)虚壹 形成的主要关键,教师不仅是决定学生人格 乎国家的安宁。在师生关系,而且还是关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该以师言为准则,学生应君王的指令一样无条件地服应该像服从从教师的教诲。荀子认为,作为一位教师,所需的博学外,除了一般传习者条:第一,教师要有尊严,使还需要具备四人敬服;第二,年高德硕,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第三,教育需要具备有条理有系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且不违背师说;第四,能体 会“礼法”中的精微道理,并能恰当地予以阐发。49.
作用、教育管理、教学原则与《学记》关于教育目的与方法的论述。答:关于 首先认为教育具有重要的政教育的作用,《学记》治功能。第一,教育是“化民成俗”的手段。第二,教育还发挥着“建国君民”的作用。教育不仅有利于政治的稳定,而且在个性的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教育的目的, 出一是要培养具有“建国君《学记》提民”才能的政治人才,二是通过教育达到培养安分守己的“顺民”的目的。《学记》提出,大学在
面第一,开学典礼。第二,进行应该做了五项工作:管理方
目的教育。第三,制定严格的上课规则。第四,实行定期的视学制度。第五,注意学习能力的培养。《学记》有以下几条:提出的
教学原则主要((1)教学相长(
2)预时孙摩(3关于5)长善救失()藏息相辅4)启发诱导提出了问答、讲解等方法。教学方法, 《学记》主要50. 内容、教育方法的论述。墨家关于教育目的、教育答:目的论。墨子主张应以“兼”(1)造就“兼士”的教育 易“别”之心的“兼士”来“兴天下之,通过造就具有兼爱利,除天下之害”理想的社会。,建立一种教育内容:(2)功利主义的识教育1中国古代文化知《百家春秋》,以儒家的《诗》《书》部分,对礼乐教育大加批判,为教育内容的一反对人、财、物的浪费。学技术教育2生产技术成为教学内容的一,自然科学知识和科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几何学、力学、光学、机械制造等诸多方面。出于政治上提倡“非攻”的需要,重视军事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的教育。辑学知识的传授内容的传授。,重视3逻51.
“辩学”不同之处。墨家与儒家思想相比较的答: 动说服,与儒家“礼闻来学,墨子在教育方法上主张主不闻往教”的。如像钟,叩则鸣,不叩则不儒家学者公孟子认为,的思想是截然不同“譬鸣”主动求教的前提下,,即要在学生主动学习、予以启发,予以教授,其目的教师才能在于要求学生能够“自求自得”消极,教师要主动送教上门,。墨子则认为这种做法太出去宣讲,这样的功用也更大。性和主导作用,墨子要求教育者发挥主动的教育方法,采取主动说服的礼节及“拱己以待”的教育显然较儒家信守方法更具有积极的意义。52. 为师”法家“以法为教”、“以吏础。的教育主张及其理论基答: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在法 家看来,特点的。以法治国是符合人性人们行动的依据或准则,韩非进一步认为法是实施法治,必须将国家的法而要令、法律公布于众,作为教育的内容,法制是教育的唯一内容,以使人们知法、懂法。而实
施法制教育的手段和制度便是“以吏为师”
。 第二章1. 秦汉时期的教育 育制度?秦朝教育制度的积秦代实行了怎样的文化教极意义与消极作用。答: 化教育制度。一是书同文,李秦代实行了专制主义的文斯以秦以前的文字“大篆”为基础,吸收六国文字,总结出一种新的字形——“小篆”要求六国统一使用小篆。,行同伦,风习俗、行为规范,秦始皇着为了整合各地不同民二是重推行了“行同伦”的政策。三是严禁私学,曾有过“焚书坑儒”之举,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文化典籍是一场浩劫。秦朝在禁私学的同时,了吏师制度,以推行法制教还建立育。积极:
和统一工作,秦代对文字所作的整理一、规范化的关键一步。虽然是使文字走向统由于秦代的统治时间很短,作仅仅只是起步,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但其所作的工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是“行同伦”有利的,习俗、道德规范也有积极作对形成全民族的民风用。消极: 代知识分子和文化典籍是一“焚书坑儒”对中国古场浩劫,了深层的危机。也为秦朝的统治埋下吏师制度,禁私学和推行现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必然会使教育上出外无师的局面。官吏之2.
的原因;汉代文教政策确定与转变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独尊儒术”教育政答: 仲舒在维护大一统的思想原《公羊春秋》博士儒生董则下,融合阴阳五行等学说,为汉武帝提供了一套符合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思想政治理论,并提出了三大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选举,广进士;置明师,兴太学。深为汉武帝赏识,卫绾乘机上奏“罢黜百家”重视儒术的丞相不久又设置了五经博士,,独尊儒术的具体措施。这是年,汉武帝诏令“罢黜百家,建元六表彰六经”术”文教政策的正式确立。,标志着“独尊儒影响:的文教政策,“独尊儒术” 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必然反映,是封建专制社会、排斥诸子这种文化专制主义的政策,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完结成了教育政治伦理化;也提高了教育的地位,但同时更加关注文化知识教育,使人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发促进展。3.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太学:公元前
124年,汉武旧博士官以经授徒的基础上,下令在在都城长安设立太学。官府定置,学生由税。太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可以免除徭役和赋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此,才的正式官立大学。地主阶级有了培养统治人从一个最高学府,太学既是考试机关。4.
又是一个国家么?汉代太学教学的特点是什答: 只是向某位专经博士学习某1专经教学,太学生一般一经或某一经中的某一学派的3 。2专经教育重师法、家法。断。教学内容为今文经学所垄5.4注重自学与考试。是“设科射策”设科射策:太学考试的方法 就是根据考题的难易程度分。所谓设科,为甲、乙两科,以区别学生程度与授官职位的高低。策,即如今的抽签考试,内容所谓射侧重于对经义的解释、阐发。6.面主要采取口耳相传的办法,师法和家法:汉代在教学方 为了避免错误,所凭依,中特别强调经书传递中的师因此汉代在经学教育使所授学问有承关系,不能混乱,这被称为守师法、家法。所谓师法,是指在经书、经说的解释方面,具有清晰的渊源久远的师承关系,朝廷的尊信并被立为博士,他们对经书的解说得到他们的经说便可成为师法。则传下去,系内又可以发展成为小的派他的弟子可以在此体再别,这就是“家法”源,家法是流。。师法是7.廷中的学校。宫邸学校:这是一种设于宫
类:在汉代主要有两族及功臣子弟们设立的贵族一类是朝廷专门为外戚贵学校。学校。另一类是为宫人设立的
8. 意义。鸿都门学设立的原因及其答:和艺术的专门学校。鸿都门学是一种研究文学 东汉末年灵帝光和六年,它创建于址在京城洛阳的鸿都门府而因校得名。帝爱好尺牍、书法、绘画的需它的创建虽然有满足皇要,斗争的产物。它的深层次原因乃是政治打破了汉代以儒经一统天下鸿都门学客观上的局面,校,首创了专科性质的学一定的进步意义。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9.
方。经馆:私学中专经学习的地10.名字录于大师的门下,著录弟子:是指将自己的 亲自来受业的弟子,而不必学生可以多至万人。因此这种11.
受教者,及门弟子:是指真正亲自有成百上千。这类学生当时也往往12.
观,是其教育观的哲学基础。性三品:是董仲舒的人性他将人性分为三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他认为教育对于不同的人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经过教育便能自我完善,圣人无须之性的人虽然经教育也不可斗筲能转化为善,他们作恶,必须用刑罚制止绝大多数具有中民之性的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人。13.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五常”性。三纲五常合称纲常名教,:仁、义、礼、至、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基本内容。14.
儒生来得广博,通人:在书本知识上远较的缺点是脱离实际,但通人最严重才干,实践。不能将书本知识用之于缺乏办事15.
今、鸿儒:王充将那些博古通和“鸿儒”学而能用者名之为“文人”具有丰富的融会贯通的知识。他认为鸿儒除了外,还能“精思著文,连接篇章”说”,能够独立思考,16.,具有独创精神。“兴论立育兴盛的原因。汉代私学的层次、私学教
答:经学习两个层次。汉代的私学分为蒙学和专 学兴盛的原因主要有:造成汉代私官学招生名额有限,1中央学又时兴时废,学教育的忽视,加之官学对蒙而地方官了发展的空间;这为私学提供治腐败,社会动乱,使得许多2汉代末年政名儒不愿入仕,教授门徒,好的师资;这为私学提供了良或中途退隐而结果,3今古文经之争的领域扩大其生存空间;迫使古文经学派在私学的教学内容与教育水平与官4私学学并无多大差别,成绩优异者同样能够得到仕私学中学习进的机会。17.么?王充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
答:王充对学习问题的论述, 很多是有感于两汉学风而发的。能获得知识。1学知,只有通过学习才学习不但在于感觉经验的作2思考,知识的用,更要经过思维的加工。批判,反对信师是古,强调应3有创新精神,敢于立自己之言。
第三章育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想文化形成多元化格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思了第二次百家争鸣时期,进入为儒学的衰微,玄学的发展,表现佛教的广为流布。2.
教育、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论士大夫教育、儿童答:一、论士大夫教育。颜之 推对南北朝时期士族地主教育的没落深为忧虑,衰微的士大夫教育,如何改良思想的全部内涵。是他整个夫必须重视教育。首先,他继(一)士大承了前辈从人性出发论述教育作用的传统,三品,认为人性分为的关系。其次,他从接受教育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与否同个人前途的厉害关系出发,识教育的必要性。再次,他认强调了士大夫受特殊知为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资本,它可以作为谋求生活的手段。(二)人才。教育的目标在培养治国主要内容。士大夫教育的目(三)德与艺是教育的的,就是培养统治人才,而统治人才必须“德艺周厚”此,士大夫教育的主要内容,。因也应包括德、艺两个方面。在德育方面,他继承了儒家以孝
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念是德育的重要任务,认为树立仁义的信仁义则是德育的最终目的。而实践于艺的教育,博知识为教育内容,颜之推主张以广关主要教育途径。二、论儿童教育。颜之推非常
以读书为重视儿童教育,的早期教育。尤其注重儿童要是在家庭中进行,当时儿童教育主儿童提出的原则与方法,颜之推对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即是推认为,颜之教育儿童,一般家庭未能很好地成为罪犯,主要是教育不得并非存心要让儿童法。颜之推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忌偏宠,慧与否,教育标准来对待。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不论子女聪语言的学校应成为儿童教育颜之推认为的一项重要内容,的语言应注意规范,对儿童学习语言,而不应强调方言。儿童重视通用教育内容除语言外,道德的教育,还应注意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和立志它包括以孝悌为教育两方面。三、论学习态度和方法。在学
习方法方面,积累的经验与当时的现实,颜之推根据自己出了勤学、提颜之推非常重视切磋交流在切磋、眼学的主张。学习中的作用。倡踏实的学风,它在学习上提获取的知识。重视亲身观察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他的教育思想是3.种以道家系统为本,同时融玄学: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
儒、道为一体的新思潮,因研究三本号称《老子》、《庄子》和4.续开设太学外,国子学:“三玄”魏晋六朝时期除继的书而得名。《周易》 新的儒学教育机构——国子还设立了一种学。学校,这是一所培养贵族子弟的官,制为五品以上的贵族子弟。学生的入学资格也严格控学校的教官多为朝廷高5.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 教科书,作,用以训诫其子孙的著颜之推所作。在当时背景下,为南北朝时期的儒家学者从士族地主的立场出发,持自己家族的传统与地位,为保根据自己的经历好体验写出他了这本书。6.
制度发展特征是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校教育生了哪些变化)?答: (或发一是儒学教育,1学校种类呈现多样化,教育内容的大学除太学外,中央传授儒家设立了一种新的儒学机构—还—国子学。国子学的出现,是豪强士族享有政治、在教育方面的反映。经济特权专科性质的学校设立了律学、二是各种史学、文学、玄学、道学等。2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得到大发展。推动了当时少数民族的封建一方面化过程,民族教育的大融合。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育也得到大发展。育内容产生差异。4南北方教3江南教
第四章1. 隋唐时期的教育 度。科举制度出现前的选士制答:21 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朝时期的九品中正法。汉代的察举制。3魏晋南北2.
通知识分子和官员一样,科举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定的时间内自愿向官府报名,在一经过分科考试,择优选取人才,根据成绩从中的一种制度。分别授予官职4
度,最早推行于汉文帝时期,.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士制汉武帝时期正式成为较为完备的制度。所谓举,察举,又称荐方州郡长官根据对自己所管它是由朝廷公卿大臣或地辖区进行考察,尚、把所谓品德高官吏推荐给朝廷,才干出众的平民或者下级职或提高其官位的选拔制度。授予他们官其初期发挥过积极作用,走向腐败。后来5
朝时期的选士制度,公元.九品中正法:是魏晋南北年由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曹丕220实行。其具体做法是:设置中正,品第人物,按品授管。在其初期,对选官权力的控制)(意义:1加强了朝廷变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2多少改舆论、左右举荐的局面,使政府能获得一些有用之才,又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后来无势族”的局面,逐渐走向腐败。
6育产生了什么影响?.科举制度对于中国古代教答:种程式化、标准化的选士制积极影响是:1它作为一 度,了较为固定的来源。使封建社会的统治人才有其统治基础,2扩大了消融了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并在很大程度上的反抗情绪。发展。3促进了教育的治者常常重取士而轻育士,消极影响是:1由于统举制度又成为学校教育的障科碍。度,有文才者未必有管理才2由于科举是一种选官制能,出真正的政治人才。依靠科举的方式很难选拔度使得知识分子读书具有了3科举制强烈的功利色彩。的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4科举制度的方法重死记硬背,考试缚了士子的思想,败坏了学极大地束风。7
方法之一,经书任揭一页,将.贴经: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其左右两边蒙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应试中间只开一者填出。8
方法之一,.墨义:是唐代科举考试的试问答。这是一种简单的笔题,一般根据儒家经典出答即可,而不需要运用思想。考生只需依照经典原文作9 方法之一,.策问: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来。从西汉射策沿袭而性问答,它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文化诸如政治、吏治、教化、经济要求应试者对现实中等问题提出建议。10
仅要依据考试成绩,.投卷:唐朝的科举取士不有知名人士推荐。因此,考生而且还要们纷纷奔走于权贵公卿之门,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11 间,考官必须与外界隔离,有.锁院制度:是指在考选期时时间长达1250天。
称封弥或弥封,.糊名与眷录制度:糊名又上能反映考生身份的信息密它是指将考卷封起来。生考卷上的字迹而徇私情,为了防止考官借助考是便雇人将所有考生的考卷于重抄一遍,这便是誊录制度。13 或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考,.秋闱:乡试在北京、南京因考期定在秋季举行,“秋闱”故有称14.。
二年在京城由礼部主持,春闱:会试定于乡试的第期在春季,故又称“春闱”因考15.答:科举制度的创立和演变。。 士科,大业二年,隋炀帝设立进 确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唐王朝建立初期进一步完善,
唐朝科举取士的科目袭隋朝,常科可以分为两类,大都因:一为行的考试科目,包括秀才、明,即按时、按固定制度举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定期举行的考试科目,一为制科,是根据需要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主要有唐朝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来 源有二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为生:一是由地方或中央官徒;二是社会上一般的读书人,称为乡贡。在唐代,是儒家经典,科举考试的内容
主要大师孔颖达奉太宗之命而撰具体讲便是经学述的《五经正义》主要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考试方法赋。宋王朝建立之后,
武的政策,采取重文轻步加以改进。并对科举制度进一以下几点其主要措施包括级考试改为三级,即州试、省:1增加殿试,将两试和殿试。每年一试改为三年一大比。2将科考的期限从为防止考官营私舞弊,院制度和糊名、誊录制度。建立锁3增加录取名额。通过殿试者立即可授予官职。5取消吏部试,4元朝的科举制度, 较是处于中落期,与唐宋相比表现在三个方面其变化主要族歧视政策。考人员的身份限制。二是放松了对参:一是实行民明代统治者对于科举取士非
常重视举制度的经验教训,,它一方面总结历代科以前更加严密、繁琐;另一方使制度较面其文化专制的统治更加残暴。比,明朝的科举制度与以前相将三级考试改为四级,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1试、乡试、会试、殿试。即童生目简单,只有进士一科。2试方式简单,3科考策论。主要有经书义和16.4考试规则更加严格。 崇儒兴学,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利用佛教和道教。重振儒学。1一”。
3“三教归2提倡、17用”文教政策的缘由。.隋唐统治者采取“三教并
答:无论是在崇尚儒学之时, 还是在弘扬佛教抑或尊奉道教之际,未能居于独尊的地位。三教中的任何一教都打底,佛老镶边”便是隋唐文“儒学教政策的形象描述。事实上,隋唐统治者非常注意维护三教的平衡。从思想发展来说,隋唐时期儒、佛、道三教已成融合之势。一方面,佛、道在理论上不断向佛学靠拢,于儒学化。另一方面,儒家也而趋不断从佛教那儿汲取有用的资料,和伦理思想。简而言之,出于以补充和丰富儒家哲学维护统治的目的,实行着“三教并用”的文教政隋唐统治者策,发展的趋势,但在客观上也顺应着思想荣。有益于学术的繁18
答:.隋唐时期学校教育系统。中一个较为完整的典型。唐朝是封建社会学校教育 一、中央官学(一)儒学性质 的学校儒学性质的学校主要有国子 在中央官学中,属于学、太学、四门学、弘文馆、崇文馆等。校(二)各类专科学学。二、地方学校 有律学、书学、算学、医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承袭隋制, 唐代的地实行州、县两级管理,并在边远地区设置都督府,地设置京兆府。在京兆等19
立。.唐朝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答:入学仪式。三、教学内容及学一、 人学条件的规定。二、习年限。四、考试规定假期制度 五、规定 六、升进和罢退的20 七、学官的考核
答:.唐朝学校教育的特点。 常突出;(1)封建教育的等级性异校教育的主体;(2)儒学仍然成为学质的学校,(3)非儒学性学知识方面的学校,尤其是一些学习科育系统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在学校教((4(5))学校设置形式的多样化;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6)地方学校异常发达;教育管理制度日趋完备;(7)第五章1.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升斋等第元代国子学教学制度中最 宋元时期的教育 法和积分法。2.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北宋时期最著名的书院有:府书院、茅山书院。嵩阳书院、3.
石鼓书院、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有:岳院、象山书院。4.
私学性质的蒙学宋元时期由民间开办属于5.。
教材宋元时期最为流行的蒙学字文》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名的是。重培养行为习惯最著6朱熹的《童蒙须知》。 仲淹主持的兴学运动,.庆历兴学:是北宋时期范措施其主要二是改革科举制度。第一是振兴学校教育;第7此次兴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熙宁兴学:由王安石主持。
从改革学校教育和改革科举制度两方面来概括,施包括:其主要措21创立太学“三舍法”。实政治服务。注重教育从实际出发,为现8形式上仿行王安石的新发措.崇宁兴学:由蔡京主持,
施,一方面诏令天下兴学,设置算学、书学、画学等专门学校,实施“三舍法”面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另一方一度取消科举考试,并曾代行其职能。而由学校9
教育家胡瑗在主持苏州、.胡瑗的苏湖教法:是北宋两地的州学是所创立的一种湖州教学制度。用,胡瑗教学重明体达治事斋。他在州学内分设经义斋与理论。培养政治人才,学习内其中经义斋研究基本容是儒家经典,体措施,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某一方面的专门治事斋研究具的实质乃是倡导一种经世致苏湖教法用的学风。10兴学中采用的改革制度,.三舍法:是王安石在兴宁
太学划分为外舍、这相当于三个年级,内舍、上舍,是将都要经过考试,进入各舍代学校的升级制度,开创了我国古管理更加趋于健全、合理,而使官学的它将养土、学校的举措,取士的智能都归于的职能,更是强化了学校用。11
相对削弱了科举的作专科性质的学校。.武学:是宋朝最早设立的 12属于图画局。.画学:崇宁三年设立,隶13在京师设立,.蒙古国子学:于
1271蒙汉官员的子弟,专门招收随朝的年的高级官吏为目的。以培养朝廷14
西域地区较为通行的波斯文.回回国子学:它是一所以进行教学的外国语学校。15行教学,学生不分种族,凡随.国子学:以汉语和汉文进 朝百官及蒙汉子弟均可入学。16 学分为六斋,东西相向,又分.升斋等第法:是指将国子为三个等级,即左“游艺”右右“依仁”为下等,左“据德”、、右“日新”为上等。“志道”为中等,左“时习”、17上的创新。.社学:是元朝在学校类型
区、一种初等教育形式的学校。利用农闲时间进行教学的社学是设在农村地学的设立对于发展农村地区社的学校教育事业是有帮助的。18 蒙古文字的学校,.蒙古字学:是地方上学习六年,目的在于普及蒙古文创建于至元字,培养懂得蒙古文的人才。19 八年,隶属于司天台,学校天.阴阳学:创立于至元二十文、术数等,学有成就者任事于司天台。20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特有.书院:又称书舍、 精舍等,的一种藏书与教学相结合的教育组织。21九江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书院:位于今江西
代南唐时期的白鹿洞国学改它是由五建而成的,书院之一。为北宋最早设立的22
沙的岳麓山下。.岳麓书院:位于今湖南长潭州太守朱洞所创建。宋开宝九年由宗时先后获得朝廷赐给的国在宋真子监所印的经史书籍及真宗手书的“岳麓书院”匾额,后来山长还被任命为国子监主簿。23院,位于今河南商丘县,建于.应天府书院:又名睢阳书
五代时期,文的讲学处。宋真宗时期,应原为宋初名儒戚同天府平民曹城捐资在原址上扩建,并聘戚舜宾为主持,自为助教。宋真宗于书匾额。24
1010年亲县嵩山脚下,.嵩阳书院:地处河南登封时,宋太宗末年赐名“太室书初建于五代后周院”又改名嵩山书院。,并赐九经若干。仁宗时25县的石鼓山下,旧为寻真观。.石鼓书院:位于湖南衡阳
宋太宗时在唐代李宽读书处的旧址上兴建书院。仁宗时,赐书院匾额和学田若干。26的三茅山后,.茅山书院:在江苏江宁府 仁宗时期所建。为处士侯遗在宋府知府王随的请求,后应当时江宁田若干。朝廷赐学27的主持者主讲,.升堂讲说:通常由本书院
派思想,阐发儒家的微言大目的在弘扬学义,与语录。其讲授内容也被编成讲义28
的主持人邀请院外著名学者.讲会:又称会讲,是书院到书院临时开讲的一种制度,目的在通过不同学派的相互争辩、交流,探讨学术真谛。29 教育对象的启蒙教育,.蒙学:是以未成年孩童为日的“小学”犹如今30者王应麟所作,.《三字经》。:相传为宋代学 所编。全书三字一句,共一说为区适子句。虽单字连缀,但由于巧妙356地组合,易于成诵。内容涉及教育意句句成韵,通俗易懂,义、道德规范、历史知识、名物常识、典型范例等,是宋代重要的蒙学教材之一。31所作。.《百家姓》:相传为宋初人 四字的韵语,共全书各种姓氏编为每句32400多字。所编,也为每句四字韵语,共.《千字文》:为南朝周兴嗣 250历史、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句,内容涉及自然、社会、33身而言,.“天命之性” 体的人身上,则与气不能相但理表现在每一个具:是专指理本离。34 理,就成为气质之性。.“气质之性”:与气相杂的35编写了蒙学教材《童蒙须知》.《童蒙须知》:朱熹为小学 《小学》的人物在于培养儿童的良好,重在强调小学教育习惯。36圣贤的所谓嘉言懿行。.《小学》 :主要集录了古今为内、外两篇,其中内篇有立
全书分教、明伦、敬身、稽古四章,外篇有嘉言、善行两章。37理学思想,.《四书集注》:是朱熹根据 《大学》对《论语》、《孟子》、注释,、《中庸》所作的新的先行教材。并把它作为学习六经的38 谦一起辑录北宋理学家周敦.《近思录》:是朱熹与吕祖颐、程颢、程颐、张载的语录而成,书。被后世作为理学的入门39 熹在南康知军修复白鹿洞书.《白鹿洞书院学规》:是朱院后为书院所拟的学规。40 起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意.北宋时期三次兴学运动兴义。答: 便实施“重文轻武而”政策。原因:宋代从赵匡胤开始然而,的热情仅仅局限于科举取士,宋代最高统治者对“文”而对设立学校以育人才则较为漠视。对此,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出各种的弊端,出了改革科举、提以及重视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振兴学校教育张,次兴学运动,前者最终酿成了著名的三学思想的产生。而后者诱发了理内容意义:见6.7.8。
对于完善学校制度,: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致用,以及打破了科举束缚,重视经世倡导取士于学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财政拮据,学自身存在着诸如等级更严、加之兴学习内容仍然脱离实际等问题,不久均相继失败。41答:.宋代的官学制度。 模仿唐代,宋代的官学教育制度基本
官学和地方官学,官学教育中有中央度都是在三次兴学过程中逐各项教育制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中央官学(一)唐代的基础上更加完善, 宋代的中央官学在大学,又有小学;既有专门进既有行儒学教学的机构,学校的设立;也有专科官学,既有独立的中央的学校。具体言之,属于国子也有附属于各行政机关监管辖的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小学等;广文馆、武学、律学、辖的有宗学、内小学、诸王宫属于中央政府直接管学、资善堂学等;属于中央各机关管辖的有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与唐代相比,宋代实行的中央官学制度有一下几个特点:第一,在教育对象上,宽;第二,创办了一些新类型身份品级的限制明显放的学校,如武学、小学等;第三,国子监不同,宋代国子监的职能与唐朝一个单纯的教育行政机关,唐朝的国子监是宋代则具有教学与管理双重而职能;的考试制度;第五,唐朝的官第四,施行了“三舍法”学学款无保障,钱外,管理的寺庙作学田,还拨给学校土地或无人宋代除赐给缗因而也有了一定保障。教育经费地方官学织分为路、州、县三级。其中 宋代的地方行政组(二)路没有学校的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州、县两级均只有教育有学校。自己的特色,宋代地方官学中较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有一下几点:并对后世产生了第一,的设置。第二,实行三舍法。主管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第三,教育经费来源途径多。42. 答:一、中央官学元朝的教育制度体系。 央官学主要有蒙古国子学、 元代的中回国子学、国子学三所。二、回地方官学县的行政区划, 元朝按路、府、州、了路学、州学、县学以及诸路在地方上建立小学、社学,这些均属儒学系统。医学、阴阳学等专门学校。此外,还设立了蒙古字学、43 答:.书院出现的原因。
生提供了外部条件。1官学的衰废为书院的产产生与社会经济基础的新格2书院的局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林制度的影响。3禅达、书籍的增多,为书院的产4印刷业的发生也提供了物质条件。44教育目的。.朱熹论人性及教育作用和
答:朱熹认为,任何具体事物 的生成,理表现在人身上称为性,既要有理,又要有气。理是一个东西,所谓“性即性与理”礼、智。可见,从本质上讲,。性或理的内涵是仁、义、朱熹是以性为善的。朱熹对“天命之性”与“气质
之性”就是说人性本善,的划分,运用到教育上,为具体的嗜欲、私情所蒙蔽,只因为它常从而难以显现出来。既是如此,“变化气质”修养与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之性”中先验的“善性”,即发挥“气质复至善的天理,即所谓“明明,恢德”是明明德、变化气质,逐步达。朱熹认为,教育的作用到“明天理,灭人欲”关于教育目的,。 的唯道德主义价值出发,朱熹从理学家抨击当时官学教育以科举为激烈唯一任务,家庭中父训子、兄勉弟亦以此为唯一内容的做法。利禄、他认为这是一种教人追逐它将导致社会风俗的败坏和“忘本逐末”的教育,人才的匮乏。入仕,他并不反对读经的最终目的在于造就贤才,而是认为国家设立学校革吏治,改养自身,又能引导他人“遏人教育应该培养既能修欲而存天理”儒”一样的人才以待朝廷之的“圣人”或“醇用。评价
会弥漫着只知诵读章句和只:朱熹对教育界和整个社修应举的词章之学提出批评,在当时具有积极的作用。朱熹所谓的“务本”思想也同但是时排斥了实用的学问和农业技术进入各级学校。可见,朱熹的教育目的论,仍然囿于“德上艺下”的传统思想。45 学教育的?.朱熹是怎样论述小学和大答:况,朱熹根据人年龄和心理状 育岁以后)两个阶段。小学教育(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小学教8-15岁)和大学教育(15的任务在于使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其事,学习洒扫、乐、射、御、书、数之文”应对、进退之节和“礼、他为小学编写了《童蒙须知》。《小学》是穷其理,。大学阶段教育任务修己、治人之道”学习“穷理、正心、编写了《四书集注》。他为大学和《白鹿洞书院学规》《近思录》评价练,:重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 要任务有其合理性,并将其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行截然分割,但将知和和机械,则不啻失于平面能力的小视。而且也是对儿童认识46
义。.朱子读书法的内容及其意答: 书的心得体会和长期以来人朱子读书法是朱熹一生读们读书经验的总结。读书方法的论述可以归结为他的有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循序渐进
之书的内容的客观顺序和读:就是必须遵循所读者的主观能力条件,的程度和进度,规定读书渐进。不求快速逐步熟读精思
透,读的遍数越多越好,还要:是说读书要读熟读精细思索,止。虚心涵泳
不能一知半解就停条,是说读书要有所得,必须:是朱熹书法中的一客观地研究、琢磨书中的本意,附会。不可武断地以己之意穿凿国古代在读书方法研究方面他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的一些重要见解,理的内容,鉴。值得后人学习和借其中不乏合切己体察
使书中的道理与自己的思想:是说在读书时,要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并以书中道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著紧用力
精神,抓紧时间,用大力气,:是说读书时要振奋坚持到底。居敬持志中,专心致志,要树立远大目:指思想精神高度集
标,明确读书的目的。意义
自己读书体会的基础上提出:朱熹在总结前人经验和的六条读书法,映了我国古代在读书方法研比较集中地反究方面的一些重要见解,不乏合理的内容,其中反映了量力性原则,如循序渐进体现了学思结合的思想等,熟读精思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第六章1 明至清中叶的教育
值 年颁布的,要求“生员立志,.《训士卧碑文》:是顺治九当学为忠臣清官”身忍性,,入。即有切己之事,止许家人凡有司关衙门不可轻“生员党爱代告,不许干与他人词讼”“军民一切利病,,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不许生员上制论,黜革制罪”2监生,按其来源又可分为四.监生:国子监的学生统称。
类:一为“入监肄业者;二为“举监”,会试下第贡监”,系地方学校生员中被选贡到
国子监学习者;三为“是三品官员以上子弟或勋戚荫监”,子弟入监读书者;四为“监”例纳粟纳马等捐资于官府而入,庶民援生员之例,通过监读书者。3
为培养国子监学生管理政事.监生历事制:明朝国子监的实际才能,限的学生拨到中央政府各部将学习到一定年门或地方州、的制度。4
县机关实习吏事和附学生三类。廪膳生:初入.学生分为廪膳生、增广生学者即享有廪膳者名“廪膳生”加,。增广生:随入学人数增倍者名“增广生”又于廪膳生原额外增加一又于额外增加者,附于廪膳。附学生:生、增广生之末,故名“附学生”5算学满汉学生考取国子监者,.恩监:为八旗汉文官学生、。
以及圣贤后裔入监者。6
其中恩荫是文官京四品、.荫监:又分为恩荫和难监,官三品以上及武官二品以上外任荫子一人入学,三年死于职守的文武官员荫难荫是任职满子一人入监。7
8.优监:是优秀附生入监。 学者。.例监:是通过捐资纳财入9 拔贡、优贡、副贡和例贡。.贡生:包括岁贡、恩贡、10 官学在学校内部的管理方面.六等黜陟法:是清朝地方采用的新方法。生员等级不再固定,其基本特点是成绩的优劣或升或降,根据学业态管理。实行动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无疑有助于调动学11心就是理,它包括两层含义:.“心即理”:是说理就是心, 一是说心是天地万物的来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生是由于人心所发生的意念事物的产的活动,没有人的意念,就没有客观事物,物的存在都依赖于吾心的存即客观真理和事在。第二层意思是说,心就是世界,它是无所不包的,即客观的真理和事物都存在于心中。12育的作用就在于去掉后天与.“致良知” :王守仁认为教外物接触所生的各种以恢复良知,达到良知的极“昏蔽”,致。13意义上所说的认识和实践的.“知行合一” :并不是一般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知与行是齐头并进的,是相互渗透的。第二,知行的推移是循环的,行先,有时知在行后。有时知在14与“致良知”的学说,人人心.省察克治:根据“心即理” 中都有良知,内“反求诸心”故修养主要是向的功夫,,做“内省”内省、自讼的主张是一致的。这其实与儒家传统的在王守仁看来,除意识中的好色、好名、好货省察就是要扫等利欲之心,使良知得以恢复。15
学习。.事上磨炼:亦即在行动中16 等》.《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作,:是明朝教育家王守仁所于儿童教育的理论。其中集中体现了王守仁关和批判了宋明以来压抑、如他揭露儿童的教育现象,摧残育是非常有害的;认为这种教该顺应儿童的性情。教育儿童应17的《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社学教条》:王守仁所写 等》和《教约》合称《社学教条》“破心中贼”,是他在南赣巡抚时,为颁发的教条。为各县社学教师18 孟子的行善学说,.《存性编》:颜元所著,依气质不善论,义理之性,就每个人而言,它认为气质之性即驳斥宋儒的虽然有着清浊、厚薄之分,但总归为善;后天的隐蔽、习染所为。恶的产生乃是由于19 确提出礼、乐、兵、农等实用.《存学编》:颜元所著,明知识才是孔子的“正学”这些“正学”不能只在书中讲,而授,否则便是空疏无用的浮学。20
颜元创办主持的。.漳南书院:是明末教育家院里倡导实学、他在漳南书容,地理、水学、工学等。他的实如礼、乐、书、实用的教育内数、天文、学教育内容,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仅同理学教育教育是一次极大的冲击。而且对传统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中,在他不仅有人文学科,而且还有实用课程;产,而且容纳了西洋科学知不仅传授传统文化遗识;既重视心性修养,又注重身体的锻炼,学。并且实行分科教的,这在当时确实是别开生面容的理论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并将中国古代关于教育内阶段。21 劳动中学习的方法。.“习动”:即在实际活动和22 方法,颜元提出了“习行”的.“习行”:针对书本教育的教育方法。他认为,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习行”去获得,书本知识的正确与否也要通过“习行”来检验。23 专制主义的文教政策。.明至清中叶统治者确立的答:纳士,广兴学校。明代的文教政策: 1崇儒专制,加强思想钳制。在文化2实行文化教育领域,儒兴学、广取人才,另一方面统治者们一方面崇又采取种种措施,制。删节《孟子》一书中有碍君主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思想控第一,专制的语句。第二,加强思想控制,禁止学生议政。第三,屡兴文字狱。清代的文教政策 广兴学校。:1尊孔读经,编撰古代典籍。2提倡程朱理学和大兴文学狱。3严订学规,24答:.明朝的学校教育系统。 官学的主干是国子监,(一)中央官学 明朝中央 宗学与武学。旁支是明代的地方官学亦因对学校(二)地方官学 教育的重视而较为发达。有儒学和社学两类。主要25答:.清朝的官学教育制度。 上基本上沿袭明制,清代的官学教育制度体系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个系统。也分为中(一)中央官学学以国子监为主干,以宗学、 清代中央官觉罗学、八旗官学、算学、俄罗斯文馆等为旁支。方官学有依行政区设立的府学、州 清朝的地方官学主要(二)地学、县学,统称儒学,以及在乡间设置的社学,地方上设立的卫学、义学、井此外还有在学等。质。26 这些学校均属于儒学性教育作用的主张。.王守仁关于“致良知”与答:王守仁认为,人的良知在 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既不会减少,也不会丢失,的影响而被蒙蔽。为此,人们但是可能受到习俗和私欲就有受教育的必要。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去掉后天与外物接触所生的各种“昏蔽”的极致,也就是“致良知”,以恢复良知,达到良知致良知的重要方法便是“格。物”己心上下功夫,。所谓“格物”,即只在自人欲、复归良知,以唤起人们通过格物去掉内在的天然良知,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和伦理自觉地遵守纲常,从而达到“存天理,去人欲”的目的。总而言之,教育的作用便是“致良知”良知”,程。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的过“致27答:.道德教育理论。 言行不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道德教育中,知行脱节、 针对道德教育中的这种弊端,王守仁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行合一”13与“知行合一”的观点,提出)王守仁根据其“致良知”观。所谓知行合一“知(见了具有心学思想特点的道德修养方法的主张。圣人之志”第一,立“为第三,事上磨练。。第二,省察克治。28. 主张是什么?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答:教育目标,1儿童教育应以明人伦为 信、礼义廉耻为唯一人物。以培养儿童孝悌忠他揭露和批判了宋明以来压2抑、摧残儿童的教育现象,认为这种教育非常有害。法、教育手段简单粗暴,体罚教育方严重,学生视老师为仇人,师生关系紧张对立。应该顺应儿童的性情。3教育儿童给儿童以诗歌、习礼、读书三4主张方面的教育。王守仁认为应该根据儿童的5关于教学方法,特点来实施,提倡一种“愉快教学”29. 。经世致用的人才,两类:一是颜元的教育目标是培养 政治人才或称治术人才,专业人才或称百职人才。二是实学、实用的教育内容。他针倡导对理学家动”的教育方法,针对书本教“主静”观提出了“习育方法,提出了“习行”的教育方法。第七章1 清朝后期的教育 60.洋务教育运动:是19世纪中出现的向西方学习西文、年代勃然兴起的洋务运动艺的教育思想,西为一场中国教育近代化运动。并逐步发展成2 运动中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教育创办于语人才,1862年,主要培养外然科学,其教学内容侧重于自授课制教学的学堂,是我国首次采用班级本主义色彩的半殖民地半封是带有资建性质的学堂,育史的开端。是中国近代教3 早的水师学堂。.福建船政学堂:是设立最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于福建1866年6月,船政局福州马尾船厂附设船政学堂。的政治风云直接相关的,它是与当时中国社会于扼制列强海上侵犯的目的是出而设立的。4 的“理性”.开民智:是使民众具有新念的国民。,即培养具有新观5.诸实施的当首推状元实业家维新派中重师范又将其付 张謇。67.京师大学堂:建于 1898年是管理各省教育的行政机构。月,它是全国最高学府,又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标志着我7 致力于对旧学的整顿,.书院改学堂:早年张之洞一些较传统书院开明的经世开办了致用的书院。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学愈来愈显得脱离社会实际。这种旧针对这种情况,廷,提出将经心书院、两湖书张之洞上书朝院改为学堂,主要是加入天文、格致、制造、算学等近代课程。8 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壬寅学制:中国近代新的年奏拟的《钦定学堂章程》8月,是为学务大臣张百熙1902称“壬寅学制”,又包括《京师大学堂章程》等。《学堂章程》个章程。69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会同.癸卯学制: 1904年1月,
张百熙、荣庆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评价,即“癸卯学制”。卯学制,:由张之洞主持制定的癸 颁布并且实行的半殖民地、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封建性的学制。第一,学校的半培养目标由封建官吏和士大夫转变为各种专门人才;学校开设了西方先进的近代各级课程;方法,如实行班级授课制,废采取了西方先进的教育止体罚等。第二,它是由张之洞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产物,其中的封建主义的气息仍然非常浓厚,强调经史之学,依然过长,学习经书时间彩。此外,学制中没有女子的在管理方面具有专制色地位,是该学制的缺陷。整个学习年限过长等均10 全书以.《劝学篇》为思想主线,“中学为体,:作者是张之洞,西学为用”派的张之洞在政治、学术、道阐述了作为洋务德等方面的理论和主张,体西用”来端正人心,以变通举办工主张以封建纲常名教“中商、学校、铁路等来开风气,达到改造中国社会的目的。11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中体西用”:“中学为体, 它是《劝学篇》的核心思想,,也是洋务教育的纲领和基本指导原则。12 义。.留学教育的实施及其意答: 1872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始于议的是容闳。年,最早提出留学教育建一批1872年8月,第西渡美国,30人赴美留学幼童漂洋留学教育的开始。这是中国近代官费年、以后在各派出1874行留美教育不久,30年、名学生留学。在进1875年又陆续1873务派开始筹划派遣学生赴欧左宗棠等洋洲留学事宜。意义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开:洋务派倡导的留学教育创性的意义,化交流史新的一页。它揭开了中外文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教育的它不仅为发展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且也是对传统教育制度和传而统教育观念的有力冲击。13思想、社会改造理论的代表.《大同书》:是康有为教育 作。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一个理想了大同社会。这个社会里,自幼便享受着完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