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业(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4:25: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后作业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1.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0年来发生了重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时代的变迁。

第一,市场化,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例如,根据供求关系为商品或服务定价。

第二,工业化,产值、就业和资本形成向第二次产业集中。三次产业递进嬗变是一个有规律的现象。

第三,国际化,对外开放市场同时参与国际乃至世界经济循环。加入WTO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伴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的不同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流发展倾向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计划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第三阶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第一,从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十分关注资源配置。 第二,从封闭式的一花独放到开放性的百家争鸣。 第三,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

第一章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具体而言:

(1)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要居主体地位。即公有制经济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还要更注重质的提高,也就是通过不断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其中,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最大的部分,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有效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发展国有经济的总原则是: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整体素质。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形式,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经济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对于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我们也应十分重视。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也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不仅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同市场经济兼容性较强,特别是在很多竞争性领域,都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因此,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在现阶段生产力状况下,它们都有其适宜于发挥优势的领域和范围,因此,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能够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效率,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也有利于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优化。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根本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初期,不仅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而且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而且同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较强,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

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在现阶段生产力状况下,它们都有其适宜于发挥优势的领域和范围,因此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能够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这种互相竞争,有利于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效率,有利于促进技术的进步,也有利于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第二章

2.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通过放权让利,把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下论断: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具有统一性;计划与市场板块式结合。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在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六大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三章

4.请阐述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地方政府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主要功能。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当利益独立化的地方政府成为沟通权力中心制度供给意愿与微观主体制度创新需求的中介环节时,就有可能突破权力中心设置的制度创新进入壁垒,从而使权力中心的垄断租金最大化与保护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之间达成一致,化解“诺斯悖论”。

其主要功能:

(1)地方政府成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中的“第一行动集团”。

(2)非平衡改革战略下的潜在制度收益与地方政府对制度创新进入权的竞争。

第四章

5、试论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根据国有企业提供的产品性质及所处行业的差别,可大体上吧它们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企业,非竞争性国有企业又可分为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和从事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垄断型企业两大类。我们应根据国有企业提供的产品的性质及所处的行业的差异,选择不同类型的改革战略。

1、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

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的优势主要不在于参与市场竞争,而在于弥补市场失灵。为了保证最优化的公共产品供应量,只能由政府用向国民征税获取的收入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物品又分为国防、公安等纯公共物品和公立学校、医院、供水、煤气、邮政、银行等准公共物品。对于提供准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因此,需要由政府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企业凭借垄断地位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2、自然垄断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

在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不同程度分离条件下,政府通过设置进入许可规则来形成和维持垄断,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直接或间接控制手段,来防止垄断条件下企业在自主决策时所产生的不良经济后果,并在不损害社会目标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政府通过对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的控制来达到以下目标: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第二,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第三,控制收入的再分配。第四,实现企业财务的稳定化。

3、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宜进行股份制改造。

竞争性国有企业必须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为此必须解决政企分开与所有权的可转让性的问题。经股份制改造的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与其他非国有企业一样受《公司法》规范,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参与市场竞争,以法人资产承担责任。为此,就必须明确产权关系。

4、竞争性国有中小企业宜完全放开 企业改革经验告诉我们,国有资本从中小型竞争性国有企业中退出,不仅有利于让这些企业彻底摆脱政府的干预,完全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必要的微观基础,而且有利于政府卸下不得不常常为他们输血的巨大负担,转而可以集中财力和人力抓好那些应由政府控制的行业。因此,构建所有权的退出机制更有助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五章

5.阐述相机治理机制的基本含义以及基本程序。

相机治理机制的含义:如果不存在事前的法律规定,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支配权的让渡就必须依靠产权主体之间的自愿谈判来完成,这套制度就是相机治理机制。

基本程序:

(1)事前监督,即相机治理主体应对投资对象做一个合理的评估。

(2)事中监督,即密切关注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经理人员的行为,以防道德风险的出现。 (3)事后监督,通过公司绩效来判断企业未来,目的是防止财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