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教案 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53: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居于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的第二课, P93——98,主要介绍了明朝外交关系的两个方面:初期的友好交往(主动外交)和中后期的冲突(基本能抵抗和被动外交)。明朝建立后,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二、课程标准 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讲述戚继光抗倭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经过、意义等,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郑和远航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 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古今地名不一致,学生还没学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会给本课学习带来不便。 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教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视吧?喜欢集邮吗?今天老师先给大家播放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的第一集片断。 教师: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 。中国还发行了一套《郑和下西洋》的邮票。请欣赏并思考:这是为什么? 学生:纪念郑和下西洋。 教师教师:那你们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呢?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 教师:好,现在就让我们扬起风帆,光荣启航,去探索“16课中外友好交往和冲突”的奥秘。 说明:以学生喜欢的电视剧、邮票为突破口,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的欲望。 说明:本环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说明:学生(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通过自编、师: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文第93——97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标注、自演一段历勾划出问题。(学生首先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内容约5分钟,然后小组间对问史剧,成为题的答案进行交流约2分钟,然后教师总结逐个统一答案约3分钟。) 课堂的主展示自学提纲 角,调动多1、郑和下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种感官的活2.是谁派郑和出使西洋?为什么派他下西洋? 动,并把历3.郑和下西洋开始时间、次数、出发地点、最远到达地点。 史事件与时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间、空间紧5、什么是倭寇? 密地联系起6、明朝中期,海波为何不平? 来,从而使7、“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意思?后来海波平息了学生形成准吗?是如何平息的?这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高贵品质? 确的时空概8、何时哪国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念,并缩短(在自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的形式自由讨论、小组合历史与现实作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参与其中,最后教师点拨总结) 的距离。 (三)教师引领,合作探究,质疑点拨、拓展延伸。 多媒体展示:海之骄傲——光荣启航 1、假如你是郑和,第一次远航荣归,你想怎样向大明皇帝汇报下西洋的盛况呢? 请自编、自演一段历史剧。 说明:设计教师:我给大家提供一个道具“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请同学们大胆表演,要

求剧中人物和对话要符合史实。 学生A:宣郑和进殿! 学生B(郑和):郑和叩见圣上,并献上从西洋带来的珠宝、香料。 学生C(明太祖):爱卿平伸。现在是永乐五年九月,三年了,你辛苦了,给朕说说下西洋的盛况吧。 学生B:遵命,陛下。请看路线图(指图),我们船队27000多人,乘坐200多艘海船,自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福建沿海,浩浩荡荡,扬帆南下。先到了占城(今越南南方),接着到达爪哇、归港(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苏门答腊、满刺加、古里、锡兰等国家。我们带着大批金银财物,每到一个国家,先把陛下的信送给国王,再送礼物,表达友好交往的心愿,受到各国热情接待。特别是占城国王,骑着大象率领臣民击鼓奏乐,热情相迎。 学生C:真的?哈哈! 学生B:是的,陛下,这充分说明我大明国威浩荡,名扬四海。不仅如此,我大明的丝绸和瓷器倍受西洋人的喜爱,我们就用它们从西洋换回大量的特产,如珠宝、香料、药材等。还有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想搭乘我们的大船来访问呢! 学生C:是吗?太好了!哈哈哈! 教师:他们演得好不好? 学生:好!鼓掌! 教师:太棒了!你们也是我们大家的骄傲! 多媒体展示:海之骄傲——光荣启航 2、阅读材料,说一说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实现远航? 教师:课件展示“材料一: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那时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能战胜惊涛骇浪。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外国商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材料二:郑和本姓马,回族,家庭的薰陶,使他从小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材料三:郑和航海的船队,由大小船只200多艘,其中大船第一次就有63艘,每次出海27000多人,船上带着大量的丝绸、瓷器。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热烈的欢迎。” 学生:宋朝以来发达的造船业。 学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学生:郑和吃苦耐功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学生:当时明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远航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么,哪一个是最主要的原因呢? 学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此环节,贯彻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小组间合作的能力,学生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说明:此处是过渡,承上启下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说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