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1:58: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

2009-05-08 07:00 国脉电子政务网 佚名 .. 关键字:发展战略 铁路信息化 综述

一、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

为解决铁路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缓解铁路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铁路做出了以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为目标的跨越式发展重大决策,重点强调信息化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支撑作用,就是要以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带动铁路现代化,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经过 30多年的发展,铁路信息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机版本到多层次的网络应用,全路信息技术人员总数已达5500多人,拥有大、中、小型计算机 1600余台,微型计算机近10万台,建立了覆盖铁道部、铁路局和主要站段的计算机网络及传输网、交换网、数据通信网三大通信基础网,先后开发了以列车调度指挥系统、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为代表的一大批应用信息系统,铁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1.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

为了改变多年来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系统手段和设备的落后现状,提高铁路运输管理水平,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适应市场经济及各种交通竞争的局面,铁路开发建设了调度管理信息系统DMIS。2005年根据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要求,规范为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TDCS系统是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落后的调度方式,建立以通信、信号、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多媒体等融为一体的三级四层(即铁道部、铁路局、原铁路分局三级再加上基层信息采集层)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运输调度指挥系统。TDCS按照计划调度台编制的日、班行车计划,生成和下达阶段计划,并实时自动采集列车运行信息及现场信号设备状态信息,自动调整滚动阶段计划,实现对列车运行的实时追踪、实时调整和集中透明指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哈尔滨、呼和浩特、柳州、成都、兰州、乌鲁木齐、青藏公司七个铁路局(公司)全面完成TDCS系统的建设,郑州,济南、上海、武汉、昆明铁路局主要干线都实现了计算机自动绘制列车运行图。

2.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

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TRS是覆盖全国铁路的大型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属”九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 TRS的建设和运用彻底改变了我国铁路客票近百年的手工作业方式,使硬版票成为历史,缓解了长期存在的买票难问题,提高了铁路客运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受到广大旅客的欢迎,改善了铁路的企业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TRS由铁道部客票中心、地区客票中心和车站客票系统三级构成,车站售票系统主要负责售票的实时交易服务,地区客票中心主要负责以座席为核心的调度控制和客运业务管理,铁道部客票中心主要负责全路客运的协调管理、营销分析,并保障全路的联网售票。目前全路已建成铁道部客票中心1个、地区客票中心 22个、计算机售票车站2183个,联网车站1385个,通过联网售票系统发售的客票约占全路客运发送量的90%以上、客票收入的95%以上。

3.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众多、实时性强的网络

型计算机应用系统。从1994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到2004 年底TMIS各子系统全面建成,历经十年。整个信息系统在TMIS网络平台上主要架构货票制票、列车预确报、车站综合管理、货运营销与生产管理、集装箱管理、大节点追踪、运输调度七大系统,基本上覆盖了铁路货运生产的全过程。

(1)货票制票系统。货票制票系统是在全路日均装卸超过60车的大、中、小型货运站和所有车务段范围内实现微机编制货票,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上报给铁路局软件的系统。目前全路2674个车站实现了微机制票,微机制票率达到99.27%,路局货票信息入库率近100%。

(2)列车预确报系统。列车确报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车站发报、路局、铁道部按照既定原则转报的自动处理过程。路局、铁道部建立确报信息库,为相关部门提供一系列统计、分析、及查询功能,并可供其他信息系统共享。目前全路开通确报系统的车站已达912个,覆盖了全路所有的编组站、大、中、小型区段站和主要中间站以及所有的路局调度所,

(3)车站综合管理系统。车站综合管理系统是将货运管理、现车管理、集装箱管理、货运制票、营销计划、货运安全等功能融为一体的信息系统。目前已在全路1230个大、中、小型车站建成并投入运用。其功能涵盖车站作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用现代管理取代了经验管理,对车站压缩中、停时,加速车辆周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运输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铁路货车及货物原始信息的收集和共享。

(4)货运营销与生产管理系统(FMOS)。货运营销与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货运计划和技术计划两个比较大的系统。货运计划系统在全路1487 个货运站全面投产。技术计划系统利用已批准的货运计划信息,编制车辆运用计划,通过合理安排各区段车辆的运用,提高车辆运用效率和铁路运输能力,压缩铁路运输成本。

(5)集装箱管理系统。集装箱管理系统在全路600多个集装箱办理站投产使用,通过网络实时采集集装箱装车清单、卸车清单、空箱回送清单和集装箱运输日况表等信息,在铁道部按箱号建立集装箱动态库,通过与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信息相结合掌握集装箱运行位置。

(6)大节点追踪系统。根据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实时采集的机车、车辆的车号、车次、属性和位置等信息,结合确报、货票、集装箱等系统提供的信息,实现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和货物的追踪。货车追踪系统已在全路投入运用,并在铁道部、铁路局分别建立车辆、列车、机车、集装箱的动态库、轨迹库和历史库,提供各种统计和分析,为铁路各级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7)运输调度信息系统。铁路调度在管理上体制上由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构成,在业务分工上,分为计划调度、列车调度、机车调度、货运调度、客运调度、统计分析等。路局调度所是组织车、机、工、电、辆等行车主要部门协同动作,共同完成铁路运输生产的调度指挥机构,关系着铁路运输安全和效率。全路约 1/2的路局调度所实施推广了运输调度信息系统,并实现了铁道部、铁路局和站段三级调度的联网运行。

4.铁路办公信息系统

铁路办公信息系统OMIS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依托铁路计算机网络的办公业务网和资源网,实现机关办公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提高政府机关行政管理、应急指挥和快速反应的能力。铁道部机关和各铁路局全部建成办公局域网,18个铁路局均实现4条宽带

(2M)连入铁道部办公网。各铁路局与所有 1800个下属基层单位实现联网运行,其中1160个主要直附属单位、运输生产主要站段实现宽带或网桥(2M)连人路局办公网,其他单位以拨号方式连接办公网。18个铁路局的局属单位和基层站段中,已经有905个建成了办公网。全路办公信息系统联网,极大地方便了全路各级机关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了办公和管理效率。特别是在实施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改革后, OMIS对保证铁道部和铁路局政令迅速传达贯彻,对基层站段实施有效管理,发挥了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

二、铁路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不够完善,总体思路形成较早,不能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及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需要,二是通信网建设滞后,网络及信息安全工作薄弱,信息传输通道拥挤、堵塞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信息系统没有构成有机整体,大多各自独立,”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综合应用难以展开,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四是投入应用的信息系统运行质量不高,特别是原始信息的采集不够及时、准确、完整,与实用要求有差距:五是采用信息技术后,仍沿用传统的作业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信息化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三、铁路信息化发展战略及规划

1.指导思想

铁路信息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思路,紧密结合铁路运输生产的实际需要,努力推进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整体提升铁路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益,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

2.建设原则

(1)贯彻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的思想:(2)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3)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的原则:(4)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5)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重点提高应用软件的研发水平:(6)重点强化运输繁忙的东部地区和在路网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铁路干线和新建客运专线的信息化建设, (7)加大系统整合力度,注重信息资源管理,规范系统开发建设,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发挥信息化整体效益:(8)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3.规划期限和总体目标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2006—2010年为”十一五规划“,规划重点为2006—2008年。2011— 2020年为中长期规划。

总体目标以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为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基础建设,整合既有资源,经过5— 10年的努力,在东部地区和六大干线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至2020年在全路建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智能运输信息系统,其总体水平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实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