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3:35: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毕业设计说明书

图2-3 并行通信

2.1.2串行通信工作模式

如果在通信过程的任意时刻,信息只能由一方A传到另一方B,则称为单工。如果在任意时刻,信息既可由A传到B,又能由B传A,但只能由一个方向上的传输存在,称为半双工传输。如果在任意时刻,线路上存在A到B和B到A的双向信号传输,则称为全双工。

电话线就是二线全双工信道。由于采用了回波抵消技术,双向的传输信号不致混淆不清。双工信道有时也将收、发信道分开,采用分离的线路或频带传输相反方向的信号,如回线传输。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通常是在两个站(如终端和微机)之间进行传送,按照数据流的方向可分成三种基本的传送方式:全双工、半双工、和单工。但单工目前已很少采用,下面仅介绍前两种方式。

1.半双工方式

若使用同一根传输线既作接收又作发送,虽然数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送,但通信双方不能同时收发数据,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半双工制,如图2-4所示。采用半双工方式时,通信系统每一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通过收/发开关转接到通信线上,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会产生时间延迟。收/发开关实际上是由软件控制的电子开关。

图2-4半双工方式

当计算机主机用串行接口连接显示终端时,在半双工方式中,输入过程和输出过程使用同一通路。有些计算机和显示终端之间采用半双工方式工作,这时,从键盘打入的字符在发送到主机的同时就被送到终端上显示出来,而不是用回送的办法,所以避免了接收过程和发送过程同时进行的情况。

6

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前多数终端和串行接口都为半双工方式提供了换向能力,也为全双工方式提供了两条独立的引脚。在实际使用时,一般并不需要通信双方同时既发送又接收,像打印机这类的单向传送设备,半双工甚至单工就能胜任,也无需倒向。

2.全双工方式

当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分流,分别由两根不同的传输线传送时,通信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全双工制,如图2-5所示。在全双工方式下,通信系统的每一端都设置了发送器和接收器,因此,能控制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全双工方式无需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没有切换操作所产生的时间延迟,这对那些不能有时间延误的交互式应用(例如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十分有利。这种方式要求通讯双方均有发送器和接收器,同时,需要2根数据线传送数据信号(可能还需要控制线和状态线,以及地线)。

图2-5全双工

2.1.3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串行传输中,数据是一位一位按照到达的顺序依次传输的,每位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都需要时钟来控制。发送端通过发送时钟确定数据位的开始和结束,接收端需要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对数据流进行采样来正确的识别数据。接收端和发送端必须保持步调一致,否则数据传输就会出现差错。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串行传输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异步传输

通常,异步传输是以字符为传输单位,每个字符都要附加1位起始位和1位停止位,以标记一个字符的开始和结束,并以此实现数据传输同步。所谓异步传输是指字符与字符(一个字符结束到下一个字符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可变的,并不需要严格地限制它们的时间关系。起始位对应于二进制值0,以低电平表示,占用1位宽度。停止位对应于二进制值1,以高电平表示,占用1~2位宽

7

毕业设计说明书

度。一个字符占用 5~8位,具体取决于数据所采用的字符集。例如,电报码字符为5位、ASCII码字符为7位、汉字码则为8位。此外,还要附加1位奇偶校验位,可以选择奇校验或偶校验方式对该字符实施简单的差错控制。发送端与接收端除了采用相同的数据格式(字符的位数、停止位的位数、有无校验位及校验方式等)外,还应当采用相同的传输速率。典型的速率有:9600 b/s、19.2kb/s、56kb/s等。

异步传输又称为起止式异步通信方式,其优点是简单、可靠,适用于面向字符的、低速的异步通信场合。例如,计算机与Modem之间的通信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它的缺点是通信开销大,每传输一个字符都要额外附加2~3位,通信效率比较低。例如,在使用Modem上网时,普遍感觉速度很慢,除了传输速率低之外,与通信开销大、通信效率低也密切相关。

2.同步传输

通常,同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为传输单位。每个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都要附加一个特殊的字符或比特序列,标记一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一般还要附加一个校验序列(如16位或32位CRC校验码),以便对数据块进行差错控制。所谓同步传输是指数据块与数据块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必须严格地规定它们的时间关系。和异步传输相比,数据传输单位的加长容易引起时钟漂移。为了保证接收端能够正确地区分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位,收发双主必须通过某种方法建立起同步的时钟。可以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提供一条独立的时钟线路,由线路的一端(发送器或者接收器)定期地在每个比特时间中向线路发送一个短脉冲信号,另一端则将这些有规律的脉冲作为时钟。这种技术在短距离传输时表现良好,但在长距离传输中,定时脉冲可能会和信息信号一样受到破坏,从而出现定时误差。另一种方法是通过采用嵌有时钟信息的数据编码位向接收端提供同步信息。

8

毕业设计说明书

3 USB通信原理简介

3.1 USB简介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以Intel为主,并有Compaq, Microsoft, IBM, DEC, Northern Telecom以及日本NEC等共七家公司共同制定的串行接口标准,1994年11月制定了第一个草案,1996年2月公布了USB规范版本1.0。USB可把多达127个外设同时联到你的系统上,所有的外设通过协议来共享USB的带宽,其12Mbps的带宽对于键盘,鼠标等低中速外设是完全足够的(注:在1999年2月发布的USB规范版本2.0草案中,已建议将12Mbps的带宽提升到120-240Mbps。)。USB允许外设在主机和其它外设工作时进行连接、配置、使用及移除,即所谓的即插即用(Plug&Play)。同时USB总线的应用可以清除PC上过多的I/O端口,而以一个串行通道取代,使PC与外设之间的连接更容易。 3.1.1 USB设备

USB设备包括Hub和功能设备,而功能设备又可以细分为定位设备字符设备等等。为了进一步叙述,我们给出端点(endpoint)和管道(pipe)的概念。

端点:每一个USB设备在主机看来就是一个端点的集合,主机只能通过端点与设备进行通讯,以使用设备的功能。每个端点实际上就是一个一定大小的数据缓冲区,这些端点在设备出厂时就已定义好。在USB系统中,每一个端点都有唯一的地址,这是由设备地址和端点号给出的。每个端点都有一定的特性。其中包括:传输方式、总线访问、频率、带宽、端点号、数据包的最大容量等等。端点必须在设备配置后才能生效(端点0除外)。

端点0通常为控制端点。用于设备初始化参数等。端点12等一般用作数据端点存放主机与设备间往来的数据。

管道:一个USB管道是驱动程序的一个数据缓冲区与一个外设端点的连接,它代表了一种在两者之间移动数据的能力。一旦设备被配置,管道就存在了。管道有两种类型,数据流管道(其中的数据没有USB定义的结构)与消息管道(其中的数据必须有USB定义的结构)管道只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

所有的设备必须支持端点0以作为设备的控制管道。通过控制管道可以获取

9

毕业设计说明书

完全描述USB设备的信息,包括:设备类型、电源管理、配置、端点描述等等只要设备连接到USB上并且上电端点0就可以被访问与之对应的控制管道就存在了。

一个USB设备可以分为三个层图(如图3-1所示)。最底层是总线接口,用来发送与接收包。中间层处理总线接口与不同的端点之间的数据流通。一个端点是数据最终的使用者或提供者,它可以看作数据的源或接收端。最上层就是USB设备所提供的功能,比如鼠标或键盘等。

图3-1设备层次结构

3.1.2 USB的优点

USB通信有如下几个优点:

1.USB为所有的USB外设提供了单一的、易于使用的标准的连接类型。这样一来就简化了USB外设的设计,同时也简化了用户在判断哪个插头对应哪个插槽时的任务,实现了单一的数据通用接口。

2.整个的USB的系统只有一个端口和一个中断,节省了系统资源。 3.USB支持热插拔(hot plug)和PNP(Plug-and-Play),也就是说在不关闭PC 的情况下可以安全的插上和断开USB设备,计算机系统动态地检测外设的插拔,并且动态地加载驱动程序。其他普通的外围连接标准,如SCSI设备等必须在关掉主机的情况下才能插拔外围设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