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方向论文选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11:36: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刑事自诉案件的概述。包括:刑事自诉案件的概念、原则、范围、性质、提起的条件和特点。

二、我国刑事自诉案件的现状、问题和反思。 包括我国刑事自诉案件范围的分析,对三类自诉案件的提起,扩大自诉案件提起范围的弊病。 以及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的关系,和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我国刑事自诉案件审理程序

包括我国刑事自诉案件的起诉受理程序,调解和解的适用,自诉人的举证责任等相关问题。 四、完善我国刑事自诉案件审理 如对自诉案件审理范围的调整,改进公诉与自诉案件的相互转化,完善自诉案件中监督程序等等

【参考书目】

1. 彭海青《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2. 陈卫东《刑事诉讼法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I版

3. 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版 4.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2 版。 5. 陈瑞华:《刑事诉讼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6. 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第 1 版。 7. 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参考论文】

杨晓东《特殊刑事自诉案件若干问题研究》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

3期 张东超《对刑事自诉制度现存问题的探讨》《法律适用》2002年第5期 钱丽萍、王俊民《自诉案件中的调解》《法学》1991第7期 刘齐发《刑事自诉程序的改革构想》《现代法学》1996第I期

【论文题目】

论两审终审制

【提示要点】

一、两审终审制的概念。其中应分别阐述审级制度的概念和两审终审制的概念。

二、两审终审制的内容。注意结合国外三审终审制,在分析各自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我国两审终审制的特点和作用。

三、两审终审制的特殊和例外情况。

四、对两审终审制的评价。应结合两审终审制在我国的适用现状,对两审终审制进行利弊分析,并展开对我国审级制度的构想。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宋世杰:《刑事诉讼理论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

【参考论文】

1. 程荣斌、邓云:《审级制度研究》,《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

2. 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 3. 陈卫东、王政君:《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资源配置》,《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4.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论文题目】

论上诉不加刑

【提示要点】

一、上诉不加刑的概念和意义。其中概念部分应包括上诉不加刑的具体含义;意义部分应注重结合上诉不加刑原则对两审终审制的作用展开。 二、上诉不加刑的适用条件。 三、国外类似制度研究。

四、上诉不加刑的在我国司法实务中的问题与对策。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

顾永忠:《刑事上诉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年 锁正杰:《刑事程序的法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谭世贵:《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姜京生:《刑事第二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李文健:《完善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立法思考》,《政法论坛》1996年第1期 洪道德:《控诉与审判分离应贯穿整个刑事诉讼程序》,《政法论坛》1992年第1期 柯永祥:《论上诉不加刑原则》,《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陈林林:《论上诉不加刑》,《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提示要点】

一、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的主体。应注意分别从上诉、抗诉角度论述;并注意分析被害人在二

审提起过程中的地位。

二、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的理由。本部分应结合相关法条着重论述抗诉的理由。 三、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的程序。其中应包括上诉和抗诉的方式、程序及期限。 四、上诉、抗诉提起的异同比较。

【参考书目】

1.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第2版

2.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

年6月

3. 顾永忠:《刑事上诉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年 4. 谭世贵:《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 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论文】 陈瑞华:《对两审终审制的反思——从刑事诉讼角度分析》,《法学》1999年12期 徐静村、潘金贵:《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前瞻》,《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

李学宽:《刑事二审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法学》1999年第1期 陈卫东、李奋飞:《刑事二审“全面审查”的理性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

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论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

【提示要点】

一、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的概念。此部分应在分别阐述二审程序和死刑案件的概念前提下,

注意论述二审对死刑案件的重要意义。

二、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的现状。此部分应结合死刑二审开庭审理的最新规定,论述开庭审理等二审审理原则对死刑案件的重要性。

三、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适用。此部分应论述死刑案件二审中应注意问题,如全面审理和重点审理的结合适用,控辩双方的力量均衡等。

四、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制度完善。此部分可着重从解决“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状、证人出庭困难、强制上诉制度的可行性等角度展开制度设计。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

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

6月 陈兴良:《法治的使命》,法制出版社 2003年1月 何家弘:《刑事审判认证指南》,法律出版社 2002年7月

陈卫东:《刑事二审程序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

【参考论文】

1. 高铭暄、朱本欣:《论二审死刑案件的公开审理》,《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

2. 陈卫东、刘计划:《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改造的构想》,《现代法学》2004

年第4期 3. 徐静村、潘金贵:《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前瞻》,《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

第5期

【论文题目】

论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原则

【提示要点】

一、刑事二审审判原则的概念。此部分介绍刑事二审审判原则的概念和作用。并注意与一审原则的异同比较。 二、全面审判原则。在论述该原则过程中应注意对“全面”的理解,及其对二审审判的意义。

三、上诉不加刑原则。此部分应是本文的重点,论述中应注意比较该原则在国外的适用和在我国适用的异同,并在此基础探析我国对此原则的完善角度。

四、开庭审理原则。该原则虽不是二审特有原则,但却是二审的重要原则。应结合当前对死刑案件开庭审理的适用,论述该原则在二审中贯彻执行的意义,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

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

6月 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张建伟:《刑事司法体制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谭世贵:《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谢萍:《二审刑事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的原则和标准》,《人民司法》2002年第5期

陈卫东、李奋飞:《刑事二审“全面审查”的理性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

年第2期 高铭暄、朱本欣:《论二审死刑案件的公开审理》,《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死刑复核程序被告人权利保障

【提示要点】

一、保障被告人权利是死刑复核案件应遵循的理念。权利保障是刑事诉讼基本的价值理念,死刑复核案件中保障被告人权利尤为重要。 二、死刑复核程序被告人权利的缺失。论述被告人缺失的权利,如获得辩护权的权利;

获得正当审理程序的权利等,分析被告人权利缺失的原因,如法律规定不到位,法律传统影响等。

三、保障死刑复核程序中被告人的权利的构建。应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死刑被告人权利的建议。

【参考书目】

1. 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

出版社2006年版; 2. 程味秋等:《联合国人权公约和刑事司法文献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 胡常龙著:《死刑案件程序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赵秉志、邱兴隆主编:《死刑正当程序之探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

版;

【参考论文】

1. 顾永忠:《死刑核准权回归后被告人辩护权的行使与保障》,《中国司法》, 2006年

第5期; 2. 罗智勇:《死刑复核应当以诉讼的方式进行》,《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 3. 马长生、罗开卷:《面对死刑的人的诉讼权利的保障.》,《现代法学》2004年第4

期;

【论文题目】

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

【提示要点】

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构建的必要性及意义。应当包括死刑案件的特殊性、重要性。死刑

案件的证明标准相比其他程序的证明标准而言应当更加严格、明确。确立证明标准所具有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死刑案件应当确立的证明标准。目前我国关于证明标准有多派学说,如客观真实说、法律真实说、相对真实说等。确立符合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并论证其法理基础。 完善死刑案件的证据规则。死刑案件应当听取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完善证人出庭作

证制度。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参考书目】

1. 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中

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 汪海燕、胡常龙著,《刑事证据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 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薛剑祥、董超:《死刑复核程序之构建与完善——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为视角》,《法学》2006年第3期; 周道鸾:《关于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几个问题》,《法学杂志》2006年第3期;

【论文题目】

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以审级制度为视角

【提示要点】

一、死刑复核性质的界定。死刑复核分两个阶段,理论界对这两个阶段的性质争议较

大。死刑复核的性质是审级构建的基础。

二、死刑复核审理的方式。将其与二审程序、发回重审及最高院核准方式等进行比较。目前法律规定及实践做法不利于实现死刑复核程序的正当性。

三、审级制度比较与借鉴。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审终审制与西方实行的三审终审制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利与弊。

四、对于死刑案件是否应实行三审终审制,即将复核及核准程序设置成第三审,以审级

上的设置来完善死刑复核程序。

【参考书目】

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陈卫东著:《程序正义之路》(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胡常龙著:《死刑案件程序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1. 肖松平、叶仲耀:《司法权的行政化——对死刑复核权的审视》,《当代法学》2001

年第10期;

2. 陈卫东、刘计划:《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改造的构想》,《现代法学》2004年第

4期; 3. 罗智勇:《死刑复核应当以诉讼的方式进行》,《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