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日常维护】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4:42: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日常维护】

网络优化概述 网络优化主要分为: 小区优化 产数优化

对掉话率,呼叫建立失败率高的站进行现场勘察,排除设备硬件故障,天馈系统设计,频率干扰,站址选择上等方面等问题。 无线参数调整(越区切换,功率功控)与交换机参数调整。 无线规划优化 容量优化

通过频率调整消除网内干扰,避开网外干扰,调整小区覆盖范围,使话务量分布更合理,避免覆盖不足和越区覆盖。增删相邻小区关系使切换更合理,减少切换不当引起的掉话。 监控系统容量的增长,对网络的瓶颈及时提出预警,指出系统在配置上的不足之处,为扩容规划提供技术建议。 配置优化 新技术引入可行性分析

合理规划,配置交换机,基站 控制器,位置区,载频使中央 处理器,信令,基站控制器等 负荷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 容纳更多的用户。 对引入微蜂窝,同心圆等新技术和新版本中的新功能进行可行性分析。 月度优化工作报告 网络扩容割接时的数据与频率计划和查核网络监控等

为了使客户对网络状况和优化工作有全面清晰的认识,网络优化提供优化项目月度报告。主要内容有: -网络指标及长期趋势图 -主要问题分析报告,解决方案和结果 -当月网络优化主要活动与进展 -下月工作计划和优化会议安排 -其他涉及优化的问题 网络扩容往往涉及大量数据改动和频率计划的全面更新,对数据库和频率计划进行检查直接关系到割接后网络质量是否能维持原来的水平,西门子网络优化运用网络无线特性的丰富经验,并运用先进的工具,帮助工程和频率规划部门设定合理的参数值,排除隐患,确保割接的顺利进行,并及时掌握最新情况,在第一时间发现解决问题。

采用调整天线俯角的方法优化网络性能

在无线网络优化过程中,经常需要调节基站小区覆盖范围,以调整服务小区,减轻忙小区话务负荷,消除同频干扰。为此,可通过调整小区定向天线俯角、升降天线高度、改变基站收发信设备、增加小区信道配置或增设小区、加大同频复用距离等方法实现上述目的,其中调整天线俯角的方法不需专门投资,且具有快捷和网络参数改变小等优点,是优化网络中常用的手段。

调整天线俯角仅针对定向天线而言,常用于60°和120°两类定向天线,垂直方向半功率角在8°和15°左右,下面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对天线俯角调整方法进行介绍。 1、调整服务区

假设某天线高50m、增益10dB、发射功率10w,在准平滑地形条件下,天线俯角与水平主方向覆盖距离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如果待调整小区在蜂窝网的边缘,一般情况下为了尽量扩大覆盖服务面,天线俯角宜调至0~2°,当天线位置高于50m时天线俯角可调至2~4°。对于基站附近用户较多,手机密集,同时为了满足远郊重要用户能够使用车载移动台等场合,天线俯角可适当调至5°左右。

如果待调整小区不在蜂窝网边缘,应控制好覆盖范围,当覆盖范围过大时,可采用加大俯角的办法加以校正。当覆盖距离在8km以上或0.5km以下时,仅靠改变倾角来增减覆盖距离效果不佳。如果天线的俯角大于20°后,影响覆盖距离的因素可能已经变为垂直方向的旁瓣甚至反射波。 2、减轻忙小区话务负荷

通过增大忙小区天线俯角可以缩减覆盖面,而减小相邻小区天线俯角,可以扩大相邻小区覆盖面,与此同时修改交换机相关数据,即可达到减轻忙小区话务负荷的目的。

另外,如果切换带处于用户密集地区,当出现因越区切换失败而导致掉话率过高现象发生时,可采用类似方法将切换带调至用户稀散地带,如生产区、公园、广场、河面等地域。

3、消除同频干扰

对于定向小区结构的蜂窝网,同频小区天线在水平面上的角度是相同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表明,在加大定向天线俯角的过程中,水平面主方向的增益降幅要比其它方向大,因此通过改变俯角的措施消除同频干扰的方法要比单纯降低发射功率的方法更为科学。

抗同频道干扰的能力并不是单纯地与俯角的大小成正比,对于不同类型、厂家、天线架高和应用环境所采用的俯角不尽相同。例如,枣阳移动网采用的ETEL--37型天线,最佳抗同频干扰俯角在13°和23°左右。一般来说,调整不宜过大地影响原覆盖区,因此俯角调整量不宜过大,一般在±5°之间。实际上蜂窝网属于不规则混合小区组网方式,当俯角较大(12 °以上),而同基站其它扇区俯角较小时,必须考虑天线的旁瓣和后瓣对其它小区的影响,只有经反复对比调整,并用仪器检测,确定优化后的俯角值。值得注意的是在天线俯角调整时,必须拧紧定向天线上的调整螺杆,避免受大风等环境影响而使俯角发生缓慢变化。

工程中频率规划与优化方法研究 一、频率规划方法

频率规划是指在建网过程中,根据某地区的话务量分布分配相应的频率资源,以实现有效覆盖。在进行频率规划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因素需要确定: 1. 基站站型的确定

基站的站型是进行频率规划的前提,根据话务量和目标阻塞率可以确定基站的站型。通过话务量A,载频个数n,阻塞率E, 根据话务量A和阻塞率E,查询相应的表就可以得出某小区需要配置的频点个数n。

2. 频率规划方法的确定

首先是频率参数的设置,主要包括: (1) 控制信道是否单独分配

控制信道是发送一些重要的控制信息和小区参数信息的,对控制信道的规划要求也比较高,在规划时应优先满足控制信道的同邻频干扰尽量小。一般情况下为了尽量避免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间的干扰,降低频率配置时的难度,常常采用控制信道的频率范围与业务信道的频率范围相互独立的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需要给控制信道分配一段单独的频段,这个频段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使用离散的频段主要是为了将控制信道的频点间隔起来,可以避免控制信道之间的干扰,但会存在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间的干扰;而使用连续的控制信道频段可以避免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之间的干扰,但是会增加控制信道之间的干扰。

(2)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的频率复用方式

频率的复用方式可以采用分组复用方式、MRP或不分组的动态复用方式。分组复用方式和MRP的频率复用方式都是比较常用的频率复用方式,而动态频率复用方式是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中网络规划人员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这种频率复用方式不同于其它的频率分组复用的方式,它不将可用频点进行分组,在进行频率分配的时候考虑所有的可用频点,选择满足一定分配要求的频点作为当前的频率配置,这种频率复用方法思路简单、效果明显、而且频率利用率非常高,通常当频率资源非常有限,其它的分组复用方式无法进行分配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频率分配,理论上可以达到最佳的频率配置结果。动态的频率复用方式可以根据频率配置中的最低频率间隔要求对频率进行分配,达到最大的频率复用系数,当网络建设越来越庞大的时候无疑是一种实用的频率复用方式,但是动态频率复用方式中对频点的选择难度较大,适合用计算机进行算法实现。

控制信道的规划中常采用4*3、5*3或动态的频率复用方式。表1所示为4*3频率复用方式时的分组情况:频率范围11-22,共12个频点,分为A1、A2、A3、A4四组,每组三个载频。 表1控制信道分组方式(4*3) A1 11 15 19 A2 12 16 20 A3 13 17 21 A4 14 18 22

在进行频率配置的时候,每个基站分配一个频率组(包括三个载频),基站的每个小区分配三个载频中的一个(一般最多为三个小区,对应三个载频),如果同一频率组的复用距离合适可以有效地避免基站间的同邻频干扰。 业务信道常采用的复用方式有动态复用、分组复用和MRP复用方式。

业务信道中的分组复用与控制信道的分组复用方式略有不同,控制信道的频率组分配给基站,而业务信道的频率组直接分配给各个小区。以3*3的复用方式为例如表2所示,所有的可用频率被分为A1-C3九组。 表2 3*3频率复用方式 A1 B1 C1 A2 B2 C2 A3 B3 C3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在进行频率分配的时候首先分配一个频率组(4个载频)给一个小区,各小区根据实际的需要在分配的频率组中选择需要的频点,最多可以分配四个载频给一个小区,每一个频率组中的频点间隔为9,合理分配频率组可以有效的避免同邻频干扰。根据表格分析还可以发现,分组方式可以根据可用频点的个数和分组方式都可以确定相应的可以分配的最大基站站型,即一组中可以分配几个频点,超过最大站型时严格意义上是不允许采用该种频率复用方式进行频率分配的,如果还要继续分配,分配的效果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

MRP也是一种频率复用系数较高的频率复用方式,它的主要分配原则是根据基站站型对可用频率进行分组,每一组对应实际网络中的一层,进行频率配置的时候逐层对小区进行频率分配,不同的层可以采用不同的频率分配方式,每组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频点作为当前小区相应层的配置频点,即一层一层地对实际的网络进行频点的规划,以求造成的干扰最小。表3所示为当网络中小区的最大配置为4,MRP的分组为7/7/6/6时的一种情况。 表3 MRP复用方式 A1 23,24,25,26,27,28,29 A2 30,31,32,33,34,35,36 A3 37,38,39,40,41,42 A4 43,44,45,46,47,48

进行频率配置的时候从A1-A4四组中各按照不同的频率复用方式取一个频点作为当前小区的频率配置,这种方法有效地将同一小区不同层的配置频点隔离,频率利用率较高,是一种较常采用的频率规划方法。MRP的复用方式也存在最大站型的限制条件,当一层中的可以选择的频点个数小于一定值的时候,采用MRP的复用方式的结果会非常不理想的。

其次是确定各基站小区的规划优先级和可用频点的优先级。

小区的规划优先级越高,该小区的规划顺序就越提前;频点的优先级越高就说明该频点分配在某小区可能产生的干扰越小。不同的频点分配在不同的小区可能产生的干扰是不同的,如果一个小区被优先分配频点,其它小区还没有进行频率的配置,那么它在规划的时候就可以在较多的优先级比较高的频率范围内选择频点;而如果一个小区优先级较低,在对该小区进行频率规划的时候,大部分小区已经分配了频点,频率资源大部分被占用了,就只能在较少的优先级比较高的频点中进行选择了。一般来说,在对一个地区进行频率规划的时候,在市中心地区话务量比较大,基站比较密集,基站的覆盖面积比较小,邻区却比较多,这些小区的规划顺序就比较前,而在郊区,由于话务量密度较小,基站较少,基站的覆盖面积比较大,这些小区的规划顺序就比较后。频点优先级的确定是随当前小区和相邻小区的频率配置而变化的,一般情况下,可选频点的优先级根据当前小区所属基站的频率配置、不同基站相邻小区的频率设置以及频率间隔要求等因素来确定。同一个频点在不同小区上计算出来的优先级是不同的,一个频点在某小区的优先级越高意味着该频点在该小区上可能产生的同邻频干扰越小,在进行频率配置的时候总是选择优先级最高的频点作为当前小区的频点配置。

3. 工程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