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二黑结婚》看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6 20:22: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小二黑结婚》看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作者:石国伟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2期

摘 ;要:本文主要以赵树理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来展现他小说创作的特点:包含鲜明的现代性主题,吸取民间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继承古典小说人物塑造手法,用朴实的农民语言再现真实生活。

关健词: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艺术风格

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其“为工农兵服务”精神的指引下,解放区文学的题材选择开始转向,描写农民生活,关注农民命运,作品的乡土意识逐渐增强。受到山西晋南浓厚民间文化熏陶的赵树理,身体力行用自己特有的笔触去描述40年代的解放区农村生活。赵树理认为:“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的识字人读,并且想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的人听的,所以在写法上对待传统的那一套照顾的多一些。但是照顾传统的目的仍是为了使我所希望的读者乐于读我的东西,并且要继承传统上那一种形式……我在文艺方面所学习和继承的也还有非中国民间传统而属于世界进步文学影响的一面,而且使我成为职业写作者的条件主要还得自这一面——中国传统文艺的缺陷是要靠这一面来补充

的。”[1]1943到1949年,赵树理后发表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孟祥英翻身》系列小说。小说折射出解放区农民有了新的变化,在新思想的熏陶下,开始摆脱原来的自耕农意识,逐步重建自己的现代文化心理,他们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精神、文化人格、审美倾向方面等都有了新的思考。这些作品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产品,得到了解放区干部和工农兵的热烈欢迎,鲜明地体现了赵树理所独有的艺术风格,初步奠定了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小二黑结婚》是在1943年9月由当时的华北新华书店出版的短篇小说。赵树理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曾干过各种农活,如种地、放牛、拾粪。在他后来的小说《刘二和与王继圣》中就描述了村里七个孩子到三角坪放牛的情节。生活于农村,晋南又是人文气氛浓厚的地方,可以说赵树理从小就受到熏陶,不仅能拿得起各种民间乐器,而且还会唱上党梆子、就是说快板、编小曲也会。对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写出深得民众喜爱的文学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正是深深植根于这样的土壤,赵树理小说中表现的农民也最贴近生活,最贴近时代。《小二黑结婚》写解放区的小二黑和小芹反对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主,最后借助边区政府的支持才取得胜利的故事,热情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也写出了当时解放区的真实生活。小说出版发行后,受到解放区民众的欢迎。这篇作品成为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新起点,成为山西山药蛋派的经典之作。

下面以《小二黑结婚》为例深入分析赵树理小说艺术的若干特点: 一、小说主题包含鲜明的现代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为一个在解放区政治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作家,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必须要结合当时大的革命背景,但是我们很难从他的作品中找出空泛生硬的政治语言。他成功改变了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学与农民大众相隔离的状态,也因小说所蕴含的革命的思想,颇具现代性意蕴,获得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并成为当时解放区文学的一面旗帜。小说中涉及的生活多半是平凡的日常琐事,诸如婆媳关系、封建迷信活动、自主婚姻的追求等,但这些平凡的事情又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想,我应该向农民灌输新知识,同时又使他们有所娱乐,于是我就开始用农民的语言写作”。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有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作家,在其小说创作中,他总是努力去契合时代的需要,小说中力图表现一种新人物形象,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表现他对对农村人性解放问题的现代性思考,以及对新时代下民主生活的担忧。婚姻恋爱问题关系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或落后的标志,五四宣扬个性张扬、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男女平等等问题在赵树理笔下得到了平实而又深刻的表现。

《小二黑结婚》在描述小二黑和小芹二人在争取爱情幸福,而不屈不挠与新时代下落后势力抗争的同时,用笔墨勾画出身为长辈的二诸葛和三仙姑在儿女婚姻问题上的迷信、自私贪财,对其荒唐之处予以抨击。两种观念的冲突中,故事充分显现了新观念、新思想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也精彩勾勒出时代背景下的农民爱情观和婚姻意识的萌生和发展。赵树理在小说中,给出了一条光明之路,那就是构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时代,从制度上能对人的这些基本权利得到实现的新时代,尽管这种实现是经过斗争而得来的。小二黑和小芹二人就是在新的时代里逐步成长起来的农村青年。作为两个“神仙”的儿女,假若没有遇上新时代、没有新思想的影响,步老一辈人后尘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可以说,他们争取婚姻自主获得胜利,也是新的民主思想在腐朽没落的旧观念、旧势力面前的胜利。二诸葛与三仙姑无成为落后人物的代表,赵树理给予他们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小说中,二诸葛的“不宜栽种”“恩典恩典”中就能看出的是封建迷信观念和封建道德观念对农民的影响和毒害。三仙姑的畸形性格则是当时小农经济、买卖婚姻的产物。三仙姑在落后思想腐蚀下,变成了好逸恶劳的农村落后妇女,她的老来俏和装神弄鬼尽管让人心生厌恶之意。但作者并没有给以过多的语言去批判和揭露,因为作者明白她的病态性格根源并不在于她自己,而在于旧社会。社会变了,但人物的变化只能是逐渐的,不会像社会变更那么直接,新社会也有旧人物。所以,作者没有刻意丑化这些落后人物,而是带着热情和善意去讽刺、去奚落他们落后的一面。而是创设时代情境,让他们这些落后人物在时代的推动之下,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也开始弃旧图新了。最后三仙姑下了决心,把自己的打扮从头到脚换了一遍……把三十年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了吗?说明他们也会革新弊旧,在新的时代的帮助下,开始了新的生活,改掉了旧社会遗留给他们的旧习气,思想有了新认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的那种帮助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斗争,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的态度。这也正是在落后人物身上体现的“新”的东西。这种对待落后农民的态度,就是新时代作家所要达到的高度。 二、吸取民间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

赵树理在小说创作中吸取了民间“讲故事”的叙事模式,注重小说的情节并讲求情节的连贯性与完整性,也会在故事情节的进展中刻画人物,常常借助人物性格的发展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小说中一个人物就是一个小故事,众多的小故事聚合就形成一个故事群,尽管故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但遵循“事事从头说起”的原则,中间没跳跃,结尾又是传统的“大团圆”,结构脉络清晰,首尾相顾,充分展示了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小二黑结婚》的故事情节采取的结构,由十二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单元共同组合而成,故事前五节讲述迂腐的,风骚的三仙姑, 漂亮的小芹, 阴险金旺的兄弟, 英俊的小二黑,小说中采取类似《三国》《水浒》中出场人物介绍,人物之间又不失内在关联性。故事后六节则分别讲述小二黑小芹与金旺兄弟及长辈的冲突。其中不管斗争如何曲折,如何艰难,最终又回归传统的“大团圆”模式。在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中,人物描写是绝对平面化的,他的兴趣所在是“故事”自身的情节效应,这种重“事”轻“人”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对评书艺人的学习。当然,赵树理也毫不隐瞒他对话本小说与评书艺术的由衷喜爱,也不否认自己对于民间艺术的借鉴与模仿。他明确表示要从民间文学的传统中去汲取有益的养分,然后“大量制成作品,来弥补农村艺术活动的缺陷和空白”。

三、人物塑造继承古典小说手法

赵树理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也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写法,不关注人物的心理描写,更多的是把人物放置在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中,试图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小二黑结婚》中描述小二黑被金旺兄弟捆绑的故事,通过各自的言行,分别揭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小儿黑坚强勇敢,金旺兄弟心狠手辣,“二诸葛”胆小愚昧。写小芹长得好看,不是正面描写,只是写“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和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平平实实,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把平面人物立体化。小说中惯用“绰号”的方法,提领概括出人物的典型特征,漫画式地勾勒人物形象。如:《小二黑结婚》的“二诸葛”“三仙姑”。 四、用朴实的农民语言再现真实生活

赵树理反复说:“我的语言是被我的出身决定的”[2]“他们每个人的环境、思想和那思想所支配的生活方式、前途打算,我无所不晓;当他们一人刚要开口说话,我大体上能推测出他要说什么——有时候同他开玩笑,能预先替他说出或接他后半句话”。[3]所以,他的小说能够忠实地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意志愿望和审美要求,会围绕农民的艺术趣味、审美习惯去选取素材并组织结构和语言。从语言风格上看,生动平实、通俗易懂、大众化是他小说最明显的标志。

他强调“从群众丰富的话海里吸收丰富的养料”[4],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大量使用活态的农民语言,他的语言“是真正从群众中来的,而是又加工洗炼的那么平易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5]。作品中是这样描述:“三仙姑下神,足足有三十年了。那时三仙姑才十五岁,刚刚嫁给于福,是前后庄上第一俊俏媳妇。于福是个老实后生,不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于福的娘早死了,只有个爹,父子两个一上地,家里就只留下新媳妇一个人。村里的年轻人觉得新媳妇太孤单,就慢慢地自动来跟新媳妇作伴,不几天就集合了一大群,每天嘻嘻哈哈,十分哄伙。……”[6]作品中的描述性语言,没有华丽语言来修饰,而是突出字面意义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