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7:16: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节 白居易及其诗歌主张
讲授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出身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十六岁到长安以《赋得古原草送别》谒顾况,显示了出众的才华和豪迈的精神。二十九岁中进士,此后连续两次登科。元和二年(807),任左拾遗,将诗歌作为进谏的手段,因出语太直,触忤权贵,元和十年(815)遭谗被贬为江州司马。一生以此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志在“兼济天下”,后期转向“独善其身”。
白居易被贬江州之初,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感伤诗、闲适诗和杂律诗。前期多讽谕诗,后期多其他三类;前期比较注意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后期更多着眼于艺术。
第二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
讲授白居易的讽喻诗的特点、《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长恨歌》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由于作者既想揭露李、杨的荒淫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危害,在具体叙述中又用自己的感情和想象丰富了这一故事,赋予这一爱情悲剧更普遍的意义,因而使此诗主题呈现出复杂的状况。此诗在艺术上获得极大成功,它写李杨的爱情,不是平铺直叙,而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写出了感情发展的历史,逐步走向高潮,最后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情景交融,波澜起伏,故事情节的每一进展都是通过优美凝炼、浓郁抒情的诗的语言完成的,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外貌和心理描写极为出色,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美丽的想象和浓郁的浪漫色彩。此诗是白居易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古典诗歌中抒情诗与叙事诗相结合的典范。
第三节 元白诗派的其他诗人
讲授“张王乐府”、元稹的艳情诗。
精读作品篇目:《轻肥》、《上阳白发人》、《长恨歌》、《钱塘湖春行》、《问刘十九》《野老歌》、《秋思》、《离思五首》(其四)
第九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中唐古文运动的起因以及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的成就。
51
第一节 唐代古文运动
一、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二、古文运动的理论。
“古文运动”,是现代人的概念。指的是发生在公元八世纪后期的一次文体革命。它的口号是“文以明道”,就是要求用散文来阐明儒家古道的宗旨,摆脱骈俪体裁的束缚,使文章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因为参加的人多,目标明确,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创作实践,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文学浪潮,所以称它为文学史上的一次运动。“古文运动”不仅是一次文体和文风的改革,更是日渐壮大的庶族地主阶级以恢复儒道为目的反对豪族地主,力图中兴的一次改革运动,是政治革新、经济革新思潮在文学上的反映。
第二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一、
韩愈的论说文。
韩愈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家,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潮洲韩文公庙碑》),刘熙载说:“韩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艺概·文概》)他的贡献在于:不但恢复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传统和历史地位,而且大大扩大了散文的功用,使这种原来主要用于著述的文体,真正成为自由交流思想、描述事物、表达情感,具有多样化功能的语文工具,从而开辟了散文创作的广阔天地。同时,由于他十分重视文学特征的表现和文学手段的运用,创作出优秀的文学散文,提高了散文的审美品格,由此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二、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400多篇散文,其中大部分是政治、哲学方面的论文。这些文章着重从典章制度、时令刑政、天人关系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对“圣人之道”的理解,从对历史事件、事实和传统观念的重新审视中,批判和辨析先秦以来各家政治学说,总结了国家兴亡理乱的教训。如《封建论》论述帝王受命于人,而不在于天,“郡县制”取代“封建制”乃“势”之必然,批判了封建世袭制。《六逆论》批判了为乱之本的维护旧等级秩序和任人唯亲的思想,指出任人唯贤才是“择君置臣之道、天下理乱之大本”。都表现出作者目光犀利、逻辑严密的特点和锐利警快的风格。这类文章往往直接从要害处入手,就正反两方面提出质疑,使结论水到渠成。同时以构思的峭奇引人入胜。
三、韩柳散文的独特魅力。
52
精读作品篇目:《送李愿归盘谷序》、《师说》、《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备注:重点讲授古文运动的宗旨及韩、柳古文理论,韩愈的论说文、杂文及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第十章 晚唐诗歌
课时:7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晚唐文学创作的情况以及杜牧、李商隐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第一节 杜牧
一、风流才子杜牧。 二、诗歌创作。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杜牧生于内忧外患日益深重的晚唐,自幼便有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关心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曾注《孙子》十三篇,注意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挽回唐王朝实际上已不可逆转的颓势。杜牧今存诗500多首,在艺术上各体皆工,七绝尤佳,有不少为人传诵的名篇。深沉的历史感是杜牧诗中的一个显著特色。无论是感慨往事、针砭现实还是抒写怀抱、描摹自然,都常常流露出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但由于杜牧性格比较开朗乐观,所以他的诗中虽有颓唐的成份,却并不显得消沉,而是在忧郁中透出清丽俊爽的风调。
第二节 李商隐
一、人生的悲剧性。 二、诗歌的朦胧美。
李商隐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前人曾概括为“深情绵邈”或“沉博绝丽”。具体表现为: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笔下的事物都赋予了作者的性格;以骈文为诗,辞采华丽,音韵铿锵,善用比喻;议论、叙事、抒情与典故相结合。他以意境的深细婉曲和词采的典丽精工创造了诗歌朦胧美的境界,对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3
在诗歌形式上,李商隐也取得很高成就,尤其是七绝和七律。其七绝寄托遥深,措辞委婉,七律是杜甫之后少有的杰作,人称“善学少陵七言律,终唐之世,唯义山一人”(《读雪山房唐诗序例》)。李商隐诗歌的影响从晚唐一直及于清代。
第三节 晚唐其他诗人
一、贾岛、温庭筠。 二、现实主义诗人。
精读作品篇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泊秦淮》、《山行》、《锦瑟》、《无题》、《嫦娥》、《安定城楼》、《题李凝幽居》、《商山早行》。
备注:重点讲授杜牧的怀古咏史诗及怀古咏史诗大量出现的时代背景,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多义与对心灵的开拓,贾岛、温庭筠的诗歌创作。
第十一章 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人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词的起源以及敦煌曲子词、温庭筠与花间词、李煜与南唐词的创作成就。
第一节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一、词。
二、词的起源与初期创作。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词的兴起,除了受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的影响外,与音乐有极密切的关系。中国诗歌自古便有与音乐结合的传统,迄至唐代,音乐共有三种类型,即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所说:“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燕)乐。”宴乐,以西域音乐为主。曲目繁多,曲调新鲜悦耳,旋律灵活多变,适宜抒发不同的思想情感,需要长短错落、优美婉转的歌辞与之相配,因而促进了因声度辞的词的兴盛。
词的体制与诗不同。根据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中调包括引和近,长调又称慢。除小令称单调不分段外,一般分上下片,也称上下阕、前后阕,称双调。也有少数词分三段或四段。早期的词,内容与词牌名相一致,如《渔歌子》吟咏渔家生活,《忆江南》回忆江南
54
的生活和风物。在词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两者逐渐脱钩,词牌名只成了一种词谱体制标志。每一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字数一定;讲究平仄,还要分清四声;句式参差不齐,少则一字句,多则十一字句;押韵位置一定,而不同的词牌各不相同:有句中押、上下句押、隔句押、隔三句押等等。
第二节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讲授温庭筠、韦庄的词艺术。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编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十八名作者,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均为西蜀词人。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他们为“花间词人”和“花间派”。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特点是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代表作家除温庭筠、韦庄外,还有欧阳炯、李珣、鹿虔扆、牛希济等。
第三节 李煜及南唐词人
讲授李煜、冯延巳的词艺术。
后主李煜多才多艺,诗文俱工,书画兼擅,词的成就尤高。其词以南唐灭亡被遣入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后期由于经历了从一国之君到阶下囚的巨大变化,遂于今昔盛衰的对比、伤春悲秋的吟咏中倾诉了思念故国、悲悼亡国的深哀巨恸,凄怆动人。《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
精读作品篇目:《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望江南》(梳洗罢)、《思帝乡》(春日游)《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参考书目:
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 1978 岑仲勉《隋唐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马茂元《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