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8:08: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在冯梦龙“三言”的影响下产生的,有较多的封建说教、宿命论观点和色情描写,有突出特色的是一些描写商人活动的作品,充满着商人致富的幻想,表现了商人精神世界的特色。

三、在“三言”、“二拍”之后,著名的有《型世言》、《石点头》、《西湖二集》等。 真正代表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还是“三言”和“二拍”。 精读作品篇目:《杜十娘》

第九章 明后期诗文及散曲

课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明代诗文创作的发展演变,了解各流派的理论主张。

第一节 后七子的复古诗文

“后七子”:是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的并称,而以李、王为首。

一、李攀龙: “后七子”的首领之一,他论诗文强调“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

二、王世贞:独主文坛二十年,影响极大。王世贞继承了“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但与李攀龙稍稍有别。他在艺术上重视辞采,对戏曲也不乏精辟之见。

“后七子”的复古文学主张并不能为文学的发展指出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不过,他们强调先秦、盛唐的文学模式,对明代的八股文也多少有些冲击。

第二节 归有光和唐宋派

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一、归有光:归有光的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有文学性,一唱三叹,通俗畅达。 二、王慎中 (1509 — 1559) 推重唐宋诸名家的散文,以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张。他的散文讲究构意,铺叙详明,语华赡而意深长。

三、唐顺之 (1507 — 1560) 受王慎中影响,不满意“前七子”的拟古主义,提出师法唐宋而要“文从字顺”的主张,又要求诗文写作应“直据胸臆,信手写出”,师法前人而“卒归于自为其言”。

86

唐宋派作家的努力,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文学有较大冲击。

第三节 公安派的文学革新

一、在公安派出现之前的李贽的文学思想,集中代表了明后期社会发展对文学的要求和文学发展的趋势。

二、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世称“公安派”,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主将。

三、公安派更激烈地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出“性灵说”,与李贽强调“童心”是相通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

就总体而言,公安派作家在创作上以抒发个人情趣为多,未能做到广泛描写社会生活,但他们的理论和创作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面貌

公安派之后,较著名的文学流派还有“竟陵派”。其代表人物是钟惺 (1574 — 1642) 和谭元春 (1586 — 1637) ,二人都是湖北竟陵人,也反对拟古,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在诗文中开眼界,与公安派的“性灵说”有明显不同。

第四节 散曲和民歌

明代散曲过多注重辞藻音律,不若元人豪放不羁。明代有成就的散曲家多集中在明中后期,著名的有陈铎、王磐、冯惟敏、薛论道诸家。

一、陈铎:的散曲题材广泛,描写了当时社会上各行各业及各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构成一幅幅世态风俗画。

二、王磐:散曲多为自娱之作,富于诙谐风趣,具有“里巷之歌”的特色。 三、冯惟敏:明后期散曲家的代表。冯惟敏继承了元代豪放派曲家的传统。作品语言浅近朴直,风格近似唐人新乐府。

四、薛论道:作品多慷慨之气,或鞭笞社会世态,或描述塞外风光,或抒写怀抱,皆独具特色。

明代民歌很盛行,尤其是在明后期,民歌被明人视为明代文艺一绝,来自市井里巷,来自乡间僻野,现实生活的气息极浓。

第五节 晚明文社及作家

明朝末年,文社很多,其中以复社最为著名。

87

一、复社的领导人物是张溥,在文学方面,张溥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

二、复社之外较有影响的文社有“几社”,其成员不涉入政治派别之争,只专意取友会文。

1.陈子龙:长于七律

2.夏完淳:诗文多悲壮动人,形成沉郁风格。 3.张煌言:诗文朴质悲壮

三、在晚明融合“公安”、“竟陵”之长的著名作家是张岱,他的那些写景叙事的小品,是明代小品文中的赏心悦目之作。

小品文在晚明曾盛极一时,但在国运衰微江河日下的晚明,多少显得有些苍白而无补于世。

备注:重点是归有光的散文创作。

明代文学参考书目:

朱一玄、刘毓忱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天津:百花出版社, 1983 。 马蹄疾编:《水浒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 1980 。

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百花出版社, 1984 。 苏兴:《吴承恩年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 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 朱一玄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5 。 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谭正璧编:《三言两拍资料》(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 肖荣:《李渔评传》,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7 。

清代文学教案

教学时数: 14

教学目的:使学生把握清代文学的主要特征,理解小说创作的高峰《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加强分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88

课程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配套教材: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作品选》

绪 论

课时:0.5

一、 清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的特点 二、 清代的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三、 清代文学发展的分期

第一章 清前期诗文词

课时:0.5

第一节 顾炎武等爱国作家的诗文

清初诗坛力主要由遗民诗人和由明入清而又出仕清朝的诗人组成。

一、清初遗民诗的共同特点:从传统的民族立场和民族气节出发,揭露清军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抒发忠贞情感。

1、顾炎武:诗有强烈的家国兴亡之感;取材广阔;风格雄浑悲壮,苍凉沉郁,语言却又朴素自然,

2、吴嘉纪:有真情实感,不事藻缋,被人称作是“野人之诗” 3、屈大均:其诗感情浓烈,慷慨有奇气。

二、散文:以侯方域、魏禧与汪琬最为有名,号称清初三家,其中侯方域成就略高。

第二节 江左三家和王士祯

一、钱谦益:其诗“以杜、韩为宗,而出入于香山、樊川、松陵以迨东坡、放翁、遗山诸家”。风格雄伟奇诡,以典丽宏深见长。

二、吴伟业:其歌行体成就最高, 韵调婉转, 时称“梅村体”。

三、王士祯:倡导 “神韵说”,强调淡远的意境和含蓄的语言,擅长七绝。

第三节 清前期的词派和词人

89

一、清代是中国词学复兴的时代,真正树立了清代词坛风气的是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

1.朱彝尊:字琢句练,精工隽永。

2.陈维崧:风格尤其近于辛弃疾,高语豪歌,雄浑苍凉。但亦有 清真雅正、旖旎婉转之作。

3.纳兰性德:其词以低回凄惋的爱情和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内容见重,以小令为主,某些长调的词,写得也很见功力。

第二章 清初戏剧与《长生殿》、《桃花扇》 第一节 清初戏剧

课时:2

一、《清忠谱》: 1.李玉等人创作

2.艺术构思:第一,避实就虚第二,把东林党人的斗争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群起呼应的背景之中,让正直的士大夫和广大人民在反权奸、反暴政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精神联盟。第三,写实精神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与艺术虚构。

二、李渔

《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与《演习部》,后人合编为“笠翁曲话”,是自成体系的古典戏曲理论专著。

作品在艺术上富有独创精神,往往刻意设置迂回曲折、变幻多端的戏剧情节,善于从极平之理、常有之事中创造新奇的传奇作品。语言讲究通俗易懂。

第二节 《长生殿》

一、洪昇生平

二、《长生殿》的写情主旨:

受汤显祖《牡丹亭》影响,对理想化的至情的讴歌是洪异的创作主旨,以历史的兴亡写人生的至爱。在《长生殿》里,洪昇以艺术之笔把李隆基和杨玉环的“钗合情缘”理想化了,使之净化、升华而成为不朽的至情。”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