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2课《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9 21:27: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依据:

语文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另一方面,按照“教学课程”的观点,课程标准是官方的课程文件,它规定的是学习领域而不是科目,它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限定的教师教学内容。执行课程标准的过程就是开发创生课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材仅仅是达成课程标准的中介,它只是起着参照物的作用。即便是十分完美的教材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实现教育学再加工。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提高对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淡化对教材的依赖,广泛利用校内外资源”。“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让语文课程的建设“开放而有活力”。

这篇文章通过“我”与“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来表现“父亲”爱鸟。阅读此文,仿佛在温习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

1

让人领略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

本设计是第二学时的教学,它是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识字、写字之后的阅读理解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以“知鸟、护鸟、爱鸟”为主题情景,以前一篇课文《红领巾真好》为铺垫,以儿童诗《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为拓展深化,以白居易的《鸟》为升华,以民乐《百鸟朝凤》为感染,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悟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和对自然生命的关爱。在这过程中还加以朗读的训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还注重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感悟的和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让德育的渗透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体现一种大语文的教学构建策略。

儿童具有热爱自然环境的天性,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尚不具备学习系统的自然科学和环境科学知识能力,小学阶段语文课可作为培养学生环境的一个起始点,为学生今后的环境素质的形成打下基础。(《环境教育论》 祝怀新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12页)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过《两只鸟蛋》一文,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首篇课文也是爱鸟护鸟的文章——《红领巾真好》,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在各种有意义的生活情景、社会情景、问题情景中进一步自主、合作、体验地学习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环保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思路设计:

2

(一) 情景铺垫,产生情感: 诵读《红领巾真好》。 (二)改题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父亲和鸟》,不过老师想把题目的中的“和”换成另外一个字,换什么呢?请大家先大声地把课文读一遍,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答案告诉我。

[评注:以换题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其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有了一定的深度] (三)以题切入,深入阅读。(如:父亲爱鸟)

1、 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父亲是爱鸟的,把它画出来,在四人小组中议一议,为什么? 2、 小组学习讨论。

[评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读画画议议中既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阅读的感悟和情感活动,又再一次地增强了文本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3、 汇报并落实理解和朗读。(以下根据学生反馈出示) (1)、出示: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老师把它变换意思差不多的句子来读读吧 ) 变换:他小声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他轻声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他自言自语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喃喃”什么意思,你理解了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