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导学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4:49: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砚山一中高效课堂学习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 高一年级备课组

班级: 姓名: 科目:化学 备课教师:赵凤海 教务处审核

课题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 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预备知识】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 = 知识点2:【基础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

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 , 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 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类别 短周期 周期序数 1 2 3 4 长周期 5 6 起止元素 H—He Li—Ne Na—Ar K—Kr Rb—Xe Cs—Rn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纵行,除了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 个纵行共分为 个族,其中 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 族,一个 族。

a、主族:由 元素和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 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 三个纵行 d、零族:第 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 元素 ⅡA称为 元素 ⅣA称为 元素 ⅤA称为 元素 ⅥA称为 元素 ⅦA称为 元素零族称为 元素

自己学会不算会,教会别人才算会

1

砚山一中高效课堂学习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 高一年级备课组

知识点3:[归纳小结]:

(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 (二)、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 。族的结构: 。 三、【巩固基础】

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

A.提出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提出电离学说

2.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

A.金属元素

B.稀有气体元素 C.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

B.同一周期中(除第一周期外),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核的电子数都是从1个逐渐增加到8个 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个 D.第七周期只有23种元素

4.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 A.第二周期 四、【知能提升】

B.第三周期 C.ⅣA族

D.ⅥA族

1.短周期元素 X 和 Y 可以形成 XY4 型化合物, 若 X 的原子序数为 m , Y 的原子序数为 n , 则

m 和n 的相互关系为( )

A.m – 13 = n

B.n + 5 = m

C.m + 8 = n

D.n – 11 = m

五、【学情诊断】

1.下列各表中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相符的一组是

2.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形成单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

(2)写出Y元素形成的单质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写出单质Z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六、【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自己学会不算会,教会别人才算会

2

砚山一中高效课堂学习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 高一年级备课组

班级: 姓名: 科目:化学 备课教师:赵凤海 教务处审核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二、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预备知识】

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碱 金 属 元 素 [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知识点2:【基础知识】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水的反应进行比较。 与氧气的反应 与水的反应 钠 钾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自己学会不算会,教会别人才算会

3

砚山一中高效课堂学习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 高一年级备课组

(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7页)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结论:

[阅读教材]第7、8页 典型的非金属-----卤素 看看他们的性质有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

(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8页)

[思考与交流]请大家根据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颜色: 状态: 密度: 熔沸点: 在水中的溶解性:

[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一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呢?

(四)卤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见课本第8页)

卤素和H2的反应可用通式H2+X2==== 来表示,反应时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 ,反应程度依次 ,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 。

[实验3]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

[实验4]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2、卤素单质间相互置换反应:

Cl2+ NaBr===== Cl2+ Br===== Cl2+ KI===== Cl2+ I=====

Br2+ KI===== Br2+I===== 结论:

---

自己学会不算会,教会别人才算会

4

砚山一中高效课堂学习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 高一年级备课组

知识点3:[归纳与总结] 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三、【巩固基础】

1、关于碱金属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 B.依Li、Na、K、Rb、Cs,单质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 C.随核电荷数递增,氢氧化物碱性增强

D.随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吸引最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金属性增强 2、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 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熔沸点升高 C、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氧化性增强

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表示 四、【知能提升】

1、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与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 A. HI和HClO B. HCl和HIO

C. HClO3和HIO D. HClO和HIO

2、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性质描述不正确的 ( ) ...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C.氢氧化物呈两性 五、【学情诊断】

1、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Cl-和Cl2的性质相同;②ClO3-具有氧化性;③Cl-比Cl多一个电子;④Cl-具有酸性; ⑤盐酸兼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 ⑥Cl2的氧化性比盐酸的强;⑦Cl2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 A.①②⑤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②③⑦

B.单质能使水分解,放出氢气 D.碳酸盐难溶于水

2、向下列溶液中分别加AgNO3溶液和稀HNO3,能生成不溶于稀HNO3白色沉淀的是 ( )

自己学会不算会,教会别人才算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