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与评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3 15:49: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对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与评价

卫贺春

东莞市光明中学

摘要:学校体育是一所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的办学的窗口,体育比赛是学校对外交流的平台,能展示一个学校的办学风格,学生的精神风貌,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在学校课余训练中,文化课与体育课相结合愈加显现出新时期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优越性。如何实施和评价学校体育的课余训练,解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际困难,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一、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义与地位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一些热爱竞技运动项目,运动素质好,又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的一种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我国大部分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启蒙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和体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推动 “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课余体育训练也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要求的重要措施。

二、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

由于世俗偏见,“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度成为从事体育者的代名词,一些传统观念对学生家长有一定影响,他们认为孩子参加体育训练没有什么大出息,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并且现在的中小学生还是要面临中考,中学还是在进行选拔式的高分教育。在这种高分学业成绩的压力下,家长反对孩子参加课余训练,尽一切努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上获得的高分,升入重点高中,这是家长的利益性选择。除此之外在很多学校体育工作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学校不重视体育工作,领导不支持,学校课余训练就无法开展。在这两种原因的作用下给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首先,参加体育特长训练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其次,有些体育项目的投资很大,训练周期相对也较长;另外,受文化课成绩的影响中学课余训练时间也是比较难安排的,训练只有安排在每天的早晚。早晨受时间的限制,训练的时间很短,强度还不能大,否则,学生在上文化课时会因疲劳产生睡意,精力不能集中而影响学业。每天只有下午放学后有一点时间训练,还会受到学生课后作业的影响。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实际开展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 解决办法

1、教师、学校、学生和家长亲切融合。

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有真挚的情感,要敢于付出自己的爱。体育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家长的心声,倾听家长得意见,向家长宣传有关的政策法规。做到家长、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三通气,做好思想工作。结合运动员在学校的表现,有针对性地掌握运动员的思想脉络,做到家庭、班级、训练队三位一体的管理和训练体系,既保证学生

的文化课成绩,又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2、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学生的免费文化课辅导老师。

学校的学生是以文化课学习为主,不是专业的运动员,体育课余训练只是培养部分体育能力较强的尖子学生的体育特长,培养的目标应该理解为是文化课成绩的补充和的延伸,为将来升学服务。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是为以后的升学考虑,学校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是用来评估办学质量。体育教师在课余训练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训练成绩,更要关注学生文化课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假如学生在完成课后文化课作业时出现困难,体育教师要尽量做学生的文化课辅导老师,帮助学生解决文化课学习中的困难,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3、避开学生的学习时间,利用上学前的早上、放学后的傍晚的纯课余时间训练,能有效化解学训矛盾。

化解学训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避开学生文化课学习时间,利用上学前、放学后的纯课余时间训练,能有效避开家长的担心和班主任的授课压力。学校要重视课余训练,建立行之有效的课余训练机制,合理安排负责训练的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将常规课教学工作量和课余训练工作量均衡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量,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运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是一门科学,体育教师必须认真钻研业务,掌握科学训练的方法,了解所训练学生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学校所处的不同时期,分别扮演老师、教练、伙伴、朋友、父母、兄弟、医生等不同角色,训练时是教练,游戏时是伙伴,相处时是朋友,生病时是父母是医生,学习时是老师等。只有真心关心孩子的成长,才有可能组建成一支有凝聚力的运动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才能将运动队带入良性训练轨道,才能在以后的训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首先需要根据学校的传统和条件,确定体育训练的项目,再就是组建运动队,这不仅需要选拔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组成运动队,而且要遴选热爱业余训练工作的体育教师担任运动队教练,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证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开展。 1、 运动队的组建 1、1确定训练项目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首要问题是确定训练项目。因此,刚开始建立运动队的学校,最好先集中精力从一二个项目开始训练,再逐步形成传统。 1、2参训运动员的选拔

对于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学生的选拔,可以参照竞技体育运动员选材的步骤展开,即根据运动项日的特点和要求,以科学的方法对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各种能力与有关因素的测试和预测:

1、2、1身体形态指标

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身高、体重、体围、跟腱、足弓及臀部等身体各部分的要求,在测试和家访的基础上,判定其在形态方面发育潜力的大小,预测学生的最终形态特征。

1、2、2 生理机能指标

通常是对心率、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等指标进行测试。由于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生理机能也有特殊的要求,如中长跑、游泳项目特别要求运动员心肺功能强;体操则要

求运动员前庭分析器功能良好,所以,还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适当增加测试的指标。

1、2、3身体素质指标

主要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和平衡能力等。选拔学生时,需要根据参加训练项目的特点,增加能反映专项运动能力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 选拔参训运动员要考虑的条件和因素很多,除了测试上述参考数据外,还要考虑遗传因素、年龄因素、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心理素质、家庭、社会在过去和未来对学生的影响等。此外,学校选拔运动员时,要重视学生文化学习,以及思想品质表现等情况,使学校运动队符合学校教育要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 2、指导教师的配备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指导教师或教练员,大多是由本校的体育教师担任,也可以选择其他有体育专长的老师担任。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还会聘请业余体校的教练或体育俱乐部的教练来校担任运动队教练。 3、规章制度的建立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教育和体育的组成部分,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以及运动队的管理。 3、1训练制度

建立严格的训练作息制度,规定每周、每次的训练时间与要求。 3、2奖惩制度

学校对运动成绩和学习成绩均好的参训学生给予物质奖励或减免学杂费,或给予其他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3、3比赛制度

根据校内外比赛的任务和规模大小,对于外出参加比赛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包括遵守纪律、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一致、顽强拼搏、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等。 3、4教练员责任制

建立教练员负责制,对学生的训练、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全面负责,使训练工作正常进行。

3、5学习检查制度

建立每个参训学生的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卡和运动员登记表)和运动队的工作日记,密切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关注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训练计划,保证参训学生文化学习和运动成绩保持良好状态。

五、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订 1、年度训练计划

年度训练计划是根据学校学年教学周期安排的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

1.上一年度训练情况和本年度的训练目标;

2.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及运动成绩所要达到的指标和心理训练的要求;

3.全年训练阶段的划分,各个时期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的比重与内容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4.参加比赛的时间安排;

5.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时间与方法等。

由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属于基础训练,比赛任务较少,一般按学期和季节将年度训练计划划分为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四个训练阶段,其主要任务体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