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23:23: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武关驿镇中心小学 严保英 一、课题的提出: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

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需先弄清学困生“困”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本年级实际情况乃至于一般小学让学困生爱学数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尊重和关爱可以唤醒、激励每一个学生。只要得法,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让每个学困生爱学数学,使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到“乐学”,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二)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学数学。 (2)学生基础差,跟不上班。

(3)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适当、不合理。

(4)不完整、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培养学困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4.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5.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6.发掘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我校三年级的学生

2、方法 :运用观察法、谈话法、教学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对比法、跟踪调查法、榜样示范法等方法进行实验和研究。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3年9月—2014年7月,其进程如下: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 2、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6月)实施研究方案,

(1)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心理,针对后进生的现状和成因,设计研究措施 (2)进行培养学困生学数学兴趣的培养尝试。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学困生的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结题阶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检测研究成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在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完成个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