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48: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卢仙鹏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02期

【摘 要】

近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宣传、完善,我国的教育模式相对传统的应试模式而言,教育目标、结构、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新课改之后,情感教育成了教师们关注的重点。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全方面发展,主动认知世界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更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新课改 一、情感教育现状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各大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采取灌输式教育,将各大知识点强行注入学生脑内,使其成为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只知如何答题,如何得高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个答案,这个答案有何延伸的典故,有何隐藏的情感等待读者发现。新课改之后,这种状況在外界舆论中似乎是变少了,各大学校纷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情感教育成为教师教学和学校研究的重点。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授课除了授予知识,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外,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教育,而语文正好是这么一门在授课时便于运用情感教育的课程。细分起来,分为如下几方面。 (一)画面感

中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甄选出来的文体优美,情感丰富,展现“真、善、美”的好文,每一篇,都能让学生脑洞大开,画面感十足。就举例《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脑子里不自觉就浮现一人侧卧陋室旁,旁置一杯清茶,看云卷云舒,安稳自在的模样。学生很容易就将自我带进去,仿佛自己化身为陋室中一诗人,隽雅,独立于世间…… (二)共鸣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绳索,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诉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情感脉络畅游文章所创造的世界,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例如,鲁迅的《故乡》,开端便揭露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现状以及作者内心对旧社会的不满。“时间既然是深冬……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学生在这种景象下,可深刻感受到旧社会的黑暗,迸发出对这种黑暗现状的愤怒。教师此刻从视觉(多媒体)和听觉(深情朗读)等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陷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与作者情感想通。文末一句更是点醒人们,“我想:希望是本无所为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指出,新生活的实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脚踏实地的寻求发展。这里作者感情的流露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渗透出来的情感美,可激发学生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及理想的追求,增加其对学习的信心及勇往直前的勇气。 (三)倾诉感

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作者强烈感情的时候,就会特别想要倾诉。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诉说自己的想法,无关对错。当学生有话说的时候,教师绝对不能打断学生,因为当你打断之后,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下次就算有话说,也会一再犹豫是否诉说了。古往今来,教师一直是一个很严肃的角色,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多与其沟通交流,用亲和的态度,温柔的话语,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在交流中,要适当地对学生的想法表示肯定,对的想法予以表扬,有偏差的看法委婉纠正。成为学生忠实的听众,营造学生敢于表达自我的氛围。

三、促进情感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与学生成为朋友

明确教师在课堂上位置,教学本就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教”与“学”相辅相成,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而不是课堂上的主导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学生成为朋友,为其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放松无压力,进行耳濡目染式的学习渲染。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也经历过,因为喜欢某一个老师,而对他所教授的科目特别努力,致使该科成绩优于其他科目。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这种健康情感中要发展引导。

(二)重视朗读欣赏

重视朗读课,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体味文章的内在情感。在朗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其朗读兴趣。通过朗读,让文章里本是很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更好体味作品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喜怒哀乐。例如,朗读《海燕》,这本就是一篇极具感情色彩的散文诗,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能强烈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的态度,体会到海燕与暴风雨抗争的壮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进入作者的情感空间,在朗读中释放自己的感情,为进一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情景教学

课文是每个语文老师课堂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作品所创设的情景中去,是每一个老师教学时应该关注的重点。要摒弃传统的一根粉笔一张嘴的模式,引进多媒体、场景再现等辅助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作品都是蕴藏着浓厚情义的,光靠片面的文字段落分析,是很难掌握到精髓的,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跳出课堂这个范畴,与生活方方面面联系起来。解读《春》,咱们可以引进相关春天的音乐及影视作品,让学生自然进入作品的情景中。又如讲解《背影》时,先让大家讨论一下各自的父亲,不管是不满还是感动的地方,并引导学生回想各自父亲对自己的付出,进而理解文章中父亲深沉的爱。由此教会学生感恩的心,让他明白做人的方式,学会理解生活。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将是打开语文这座大门的有力钥匙,运用好情感教学模式,用教师真诚的心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由此来感受大千世界的真、善、美,从而增长知识,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多秀. 情感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2017(38) 【2】常耀华. 情感教育及其在学校体育中的实施【D】.北京体育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