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生活,暖心而居—新型社区邻里交往空间规划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6:06: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共享生活,暖心而居—新型社区邻里交往空间规划设计

作者:平丝羽 孙青山 何小溪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5期

摘 要:由于科技的进步、人员管理的精细化、审美观念的多元化,使得现代化的新型社区的安全和美观已经不再成为问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新型的社区之间的组合模式过于单一保守,过分强调社区的私密性,从而切断了社区之间交流的渠道,弱化了邻里之间的“交往感受”。使得社区与社区之间孤立,无法满足人们相关的感情需求,形成邻里关系淡漠。所以,新型社区之间邻里交往空间的规划成为了城市居住区规划的重要部分。本文在对国内外邻里交往空间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设计学知识和社会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分析邻里交往空间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邻里交往;空间;共享温暖;必要性 1 前言

现如今,我国城市新型社区模式下的居住小区之间存在社区生机不足、家园归属感较弱、邻里关系淡漠等诸多人居问题。对于现代城市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文章对邻里交往空间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做出了分析,探讨了如何营造不同层次的和谐温暖式邻里交往空间,建构一种邻里沟通与交流的共享空间,期望能够营造睦邻友好的居住环境氛围。 2 背景分析与地理位置 2.1 背景分析

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人们需要抵御自然灾害和入侵从而结群而居,而群居就必须沟通和交流和进行交往活动。因此,部落和社区逐渐形成发展成为今天这种居住模式。直到今天,我们依然生活在社区之中,并通过彼此交往维系人类生存与发展。如今,中小城市飞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资源有限,导致新型社区住宅楼层设计攀高,新型社区邻里交往空间规划设计旨在解决新型社区模式下冷漠的邻里交往空间,拆解当下“盒子中的生活”,把地块内每个小区看作一“户”,户户相连而成“居”。让“户”内人走出来,感受交往的温度。 2.2 地理位置

本次课题以羊山新区为例,选定新七大道以南,新十一大道以北,新十八大街以东范围的地块进行规划,地块内五个社区之间分隔明显,情感关系淡漠,羊山新区作为典型的新型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区,社区之间的公共空间为社区间交流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建设规划尤为重要。地块中的街道十字路口、社区与社区间空地、大面积待开发水域都成为其空间规划的重点,这些区域对于改善其邻里交往的模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此次任务迫在眉睫。 3 设计理念与设计目标 3.1 设计理念

此次设计旨在建设一个“温暖”型社区交往空间体验,吸引人们走出来交流相处。在设计中参考了各类学科资料,以结合设计中心思想创造出新的社区之间邻里交往模式。交往空间环境要有设计趣味性和舒适性,以趣味吸引居民走出来,以舒适性、安全性为居民提供方便,从而留住居民在期中逗留。 3.2 设计目标

作为城市规划的设计者,我们更应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沟通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空间。新型社区已经成为人们居住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社区之间邻里交往的空间是其咽喉要地,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身体感受。所以,对于设计者来说,必须要达到“温暖、共享”这一目标。 4 规划内容 4.1 规划思想

丹麦建筑师杨·盖尔提出公共空间设计遵循“人本主义”理念,主张激活街道新用途,充分利用剩余空间创造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对人们如何使用街道、人行道、广场、庭院、公园等公共空间,以及规划与建筑设计如何支持或阻碍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论述了日常社会生活对物质环境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创造充满活力并富有人情味的户外空间的有效途径。 4.2 设计内容

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创造一种新型社区交往模式,打破社区“盒子”,吸引人们走出社区,在公共空间实现交流。建设具有“交往感受”的温暖型公共空间体验,利用设计的力量吸引人们走出来交流相处。制造偶遇场所、拉长停留时间、创造互动可能性、加深邻里感情、提高交往舒适度,吸引再次聚集。 4.2.1 整体规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依据羊山整体布局规划,设置不同年龄群体娱乐社交、健身购物,休闲观赏型的公共空间,并使其契合呼应,错落有致。例如休闲场所:健身器材、儿童乐园、桌球台、音乐茶座、老人活动室、安全可靠的卫生站、自然绿色的晨练场地都必不可少。 4.2.2 功能规划

建设现代化茶植园、豫楚文化广场、黄家湾景观带、丘林风景园和小型精巧的立体绿化、微型植物公园和口袋公园、趣味商购步行街等。其中绿地的设计,要把实用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不仅要做到美化交往空间景观环境的效果,还要使居民能够走进其中,乐在其中。 4.2.3 道路规划

建立灵活、合理、便捷的道路网,主线网连接地块内三处大型社区及景观带,辅线网连接两处小型社区及景观节点,然后主辅相连形成引导互动性社区道路网。同时借助道路铺地的色彩划分给人的视觉冲击感。邻里道路一要满足交通功能,二要能够创造居民休憩、游玩、观赏、沟通等各种户外活动的共享空间。 4.2.4 景观规划

保留地块内土丘、黄家湾水体和沿河林木景观原貌并加以改造,使硬质与软质景观融合,融入豫风楚韵的地域文化。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可以借助雕塑、绿化和建筑小品等公共艺术构成元素,表现出多视角、多方位环境空间的韵律和节奏。 5 结语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改善邻里关系,是新型社区规划设计的重要课题。新型社区交往空间的规划设计涉及到环境生态、地域文化、心理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与人的接触、互助互爱是社会交往的需求。在设计上,规划师和建筑师要高度重视居民交往的需求,努力创造适宜邻里交往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扬·盖尔.交往与空问.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刘捷.城市形态的整合[M].

[3] 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6. [4] 李盛.新加坡邻里中心及其在我国的借鉴意义[J].国外城市规划. [5] 谭博裕.新加坡“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