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格式塔心理学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9:00: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格式塔心理学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李璐斐

来源:《现代园艺》2016年第08期

摘要: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而注重整体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它是着重于事物各部分组织成的整体性效果,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强调人的感知觉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审美活动,将那些外在的、独立的、个别的局部在人的内部心理活动中实现完形,成为一个整体形式。本文在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其异质同构学说及图——底关系2方面与实际设计相结合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异质同构;图——底关系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其意思是“完形”。“完形”在格式塔审美心理学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既不是指一般所说的外物的形状,也不是一般艺术理论中笼统指的形式。前一种偏向空间结构,后一种偏指各部分的排列关系,不符合格式塔的确切含义。“形”是指在人的知觉经验中形成的一种意象组织和结构,而不是物本身,“完形”是指心理活动中的“形”的整体性。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 1 格式塔简介 1.1 格式塔的含义

格式塔的基本含义为“形式,完形”,它是着重于事物各部分组织成的整体性效果,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而不是孤立机械地拆分元素或者机械地叠加局部。具体到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人的感知觉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审美活动,将那些外在的、独立的、个别的局部在人的内部心理活动中实现完形,成为一个整体形式,进而呈现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一句,用短短的3个名词,单独看待的话,便只是一些缺乏生机的事物,毫无美感而言,然而将其串联起来,便使人在脑海中形成一副伤秋悲凉的唯美画面,使人体验到一种悲凉、静寂的意境。 1.2 格式塔的引申

格式塔心理学与美学之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形式”,更密切关联的是“同构”概念。阿恩海姆亲自收集的儿童“涂鸦”之作,对这些儿童画的分析、研究与论述:孩子们稚拙鲜明的画作中,没有直线条,没有透视关系,没有空间感,这并非是儿童的视觉和智力出了问题,而是他们没有这些概念。同样的场景成人的表达又不同,如,成人会把长方形的池塘画成类似平行四边形。这就证明,人在最初并不具有驾驭形式的能力,只是用了自己身体所能掌握的能力,用了自己智力所能理解的方式,来重新组织视觉感知对象。因此,完形是人类基于自身的视知觉在人脑意识里抽象简化世界,并反馈出来,重新组合过的新的形,是一种组织关系。在艺术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范畴中可以称为艺术风格或设计风格,是属于艺术家或设计者理解世界的独特的方法。如抽象派绘画不以物理的眼光来描述事物及其关系,而是以心理印象来表达这种存在——力的存在。

2 格式塔心理学对设计的启发 2.1 异质同构学说与设计

在美学与艺术活动中,阿恩海姆不仅非常注重整体性思维特征,并且十分推崇知觉的组织作用。认为凭借着人的感知活动这一桥梁,可以把外部世界的形式及动力结构内化为个体的动态心理结构。

阿恩海姆认为,自然物的运动、形状和色彩是支配它们或创造它们的力的作用的结果。他说:“这些自然物的形状,往往是物理力作用之后留下的痕迹,才创造出自然物的形状。大海波浪具有运动感的曲线,是由于海水的上涨力受到海水本身的重力的反作用,之后才弯曲过来;凸状的云朵和起伏的山峦,树干、树枝和花朵的那些弯曲、盘旋的或隆起的形状,同样也保持和复现了一种生长力的运动。”另一方面,他还认为,人的内在的情感活动也受到力的支配。例如,一个心情十分悲哀的人,其心理过程也十分缓慢,他的一切思想和追求都软弱无力,既缺乏能量,又缺乏信心,一切活动看上去也都好像有外力控制着。”如果外部事物中展示的力的式样,和人的心理中展示的力的式样相类似。也就是说,外部事物的运动和形状同人的生理心理异质同构(或同形同构),那么,外部事物就能引起人的相应的情感活动。这有别于“移情”,人并不是把自己的情感移植到外物身上,而是外物的运动和形状本身就是一种表现,它们表现了某种人类情感,是主客体间的共鸣。

在园林设计中,同构手法的使用帮助设计者,通过一种设计景观模拟另一种所要展现的景观,或者对空间氛围的渲染,使观赏者置身其中通过联想想象,从而在情感感知得到丰富的心理体验。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一的堆山叠石,利用石头模拟自然界的真山进行艺术创作,技艺高尚者堆叠出来的假山往往可以得真山之理,使假山不假,人游其中,可以体验到山林野趣。如环秀山庄里的主体假山,其山体外观雄浑,其石块按湖石纹理、色泽、体形巧妙拼接;山势组合外合内分,内部有洞穴、峡谷、天桥、磴道、涧流等,其间有2条幽谷以人字形会于山中,引水而入。假山上种植林木,人在其中随着石道忽上忽下,忽窄忽宽。整座假山从外观其山势高远、平远及深远到从内的游览线路设置及空间尺度得当,让人置身其中产生“山林深邃”的感觉,外界的喧闹吵杂皆挡在假山之外。与中国古典园林类似的还有日本的“枯山水”园林,主要由细沙砾石铺地,再加上一些叠放有致的石组所构成的微缩式园林景观。其中并无水景,而是以沙石表现;山以石头表现,手法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假山类似,但更倾于简化;沙石表面画上纹路表现水的流动。看似简单的景观却寓意深远,在枯山水庭园中静观,带给人的却可以有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的体验。简单的元素,简洁的构图,留给观者是无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想象的空间。观赏者心中的情感、感受力不同,对景物的接收感知后画面的组织也不同。物客观存在,“我”的感受不同,因此产生不同的物与“我”之间的“异质同构”。

园林设计中,设计者对景物景观的设置,可以引导游赏者的情感体验,越是高明的设计,景物景观的设置在被人感知、重组后的力的样式便可以越多,产生的审美体验便越丰富。 2.2 图——底关系与设计

客观世界万物无主次之分,可以由著名的“酒杯与人像”(见下图)的2个图形来了解。图中若以黑色为背景,看到的是一个白色的花瓶;若以白色为背景,看到的是2个相对的人面。格式塔心理学把这种关系称作图形——背景关系,即图——底关系。自然界本不存在图形——背景关系,而是我们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加入了主观因素,由大脑选择加工,组织成了这种关系。图底关系是相对而言。

在实际的视觉环境中,图形与背景并不是绝对,而是可以出于某种需要进行相互转换;而且两者之间的清晰程度也不同,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该清晰却模糊、有的该模糊反倒清晰,如果感知对象图底不分或难分,成为混乱的图形,则会导致视知觉疲劳。所以,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底之分,不仅符合视知觉需要,而且有助于突出景观和建筑的主题一使主体景观易于被发现。

实际的园林设计时,在大空间的地面铺装中,运用不同质地和不同色彩的地面铺装,使不同功能的区域在地面上界定。按着图底关系的原理,把需要突出的重要空间的地面作为图而重点处理,周围次要空间的地面则是底,而协调处理,形成图形——背景关系。 3 结语

格式塔心理学覆盖层面非常广泛,其理论研究扩散到艺术、文学、景观、建筑等众多领域,阿恩海姆把格式塔心理学引入艺术美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此奠定了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美学中的地位。艺术都是相通的,格式塔心理学既然能够指导艺术美学的发展,对园林设计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园林设计的应用领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逐步为设计者所重视。

(责任编辑 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