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礼举要讲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7 7:41: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常礼举要》讲记 讲前勉辞 2 子、居家 3

一、「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3 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4 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5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5 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6 六、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7 七、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8 八、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 8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8 十、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 10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 10 十二、食时不歎,不训斥子弟。 10 丑、在校 11 寅、处世 11 卯、聚餐 20 辰、出门 29 巳、访人 36 午、会客 43 未、旅行 50 申、对众 56 酉、馈赠 59 戌、庆吊 61 亥、称呼类 65 最后总明 65 讲前勉辞 先立根本

讲一种东西,不是容易的。中国的学问才上来都有根本,就与栽树栽植物一样,先有根,再谈其他,学问没有根本、飘飘浮浮的道听涂说。

没有力行,只是记问之学,口耳之学,

中国学问讲究根抵,无论学什麽,念中国书有这麽一句话「通一经通全经」,一本古人圣贤的典籍要真懂了,其他一些你都懂得。就是农、工、商、法、医也是如此。从前,不管哪一行,你问台湾的一些老人,当木匠、铁匠,不论干什麽,他刚学的时候,苦头就吃了不少,不如此,便扎不住根的。扎不住根,老师就不让他出师,怕的是出去到外面出丑,出丑倒还罢了,头一句是骂:「什麽人教你的?」你听这句话吧。没上学、在家裡,你是谁的孩子?孩子有了坏事,外人先骂父母。

以前的原则不会变,即使变了也不是原则变,这一点孔圣人书上有「百变不能离乎宗」的说法。

老子有说,天不变、道也不变,说的都一样,圣贤主张都一样。可是现在变了吗?现在变了,竟然也有人打父母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其实是教育界的缺失。有一本书竟然这麽说:母亲把孩子生下来,就如同豆子离开豆荚,与那个豆荚毫无关系。

学儒 约之以礼

这本常礼举要是咱编的,诸位果然要是能懂常礼举要,现在受益就不小,「约之以礼」就能懂人情事故,不至于在社会上妨碍人。你把中国的四库全书都念通达了,处处于人有害,处处妨害人,这个书就不如不念。怎麽呢?是愈念愈害人,念它干什麽?你不论学什麽大学问,就要知道这一个世界是群众社会,不是你一个人,你、我要一律共享共荣,这才能以行啊!

学常礼 受尊重

汇集古书,「举要」是把人家要紧处举出来、都是前人有的。大家能记住,在社会上最低限度会得到别人尊重,人家看了看会说这人真是君子。怎呢?现在有一些外人看我们学中国文化人就是不一样、特别!怎麽特别法呢?他们惹人烦、害人的很多,我们也不惹人烦也不害人,我们多少规矩些。

常礼举要课程

咱讲常礼举要,常礼就是现在的常礼,现在还用得著。为什麻呢?为何不说修身?修身是教育的范围,而常礼举要是人对人,这不是自修。懂得这个礼你才能行得通,不妨碍别人。孔圣人说过,你学一种东西,要「博之以文,约之以礼」。

总之,先从礼上下手,礼上你做个大概,渐渐的那些范围就能以懂,这是天理人情!

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得容易,做得难啊,就是要不妨碍人。先说家庭里头,要教年青人受正当教育。不念孔子书的也得这麽办,你不这麽办,一到街上就碰钉子。现讲在家里。

子、居家

一、「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一个人要不妨碍人,自己得有团队精神,自己能振作、能控制。早晨谁不愿意多睡几个钟头?「不晏」,是指一定的钟点就得起来。还要春夏秋冬吾都自己整理被子帐子。

我们到一个地处就要处理这个环境,使之井井有条、整整齐齐。吾有一个毛病,譬如东西未放定位,吾一看那个样子,就必须整理才出门,吾都让这些东西有一定位次。你把这个练习成了,功课也一定能做,为人也能好,你乱七八糟,一切随随便便,连点整齐没有,这能行吗?

为人子的起床后,整理衣被完,先见父母、早晨看父母起来了吗?晚上临睡觉,先到父母处,看父母再回去睡觉,这就是定省,这个日久天长就常了,不必教孝啊。

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行不中道,你看看祭祀,祭祀的功夫,上台子的功夫是在这边上在那边下,没见在正当中走的呀!为人子的就是在学生地位上,不能在当中走。进去大门、二门,不在中央走,在旁边走,这是规矩。从前连正门都不走,你上庙里去不走正当中,这个你学了得记住,但是你会了不许你教人,去教你的子弟去。为什麽现在不许你教人呢?因为现在不兴这一套了。有人说,现在人见了长辈,是用叫的:「喂、喂,你这个老头子上那里去呀?」现在兴这个!你讲这个常礼不合潮流。你要讲这个就是找倒楣,你会了不许也不能教人,吾把话说明白,你自己做,做得对不对也不必教别人说,一切就是自己不行,这是第二条。

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这条很要紧,你上外头去,必得向家里老人说,我要上那里去,老人就放心了。

「反必面」,在外头办完事回来,先到老人跟前说我回来了,你再上你的屋里去。现在这一条可是特别要紧,为什麽呢?你出去了,家里人也不知道、有人找你,老人还到屋里找你!没在家,走了还是没走都不知道,这是

不行的。老人有注意到,到时没有回来,老人会「依门依闾」,母亲靠著门等你。怎麽等法?钟点一到还不回来,赶紧到你去的地方问去,若是没有在那个地处,又没有再上别的地处,这就出了岔了,赶快找警察,走的路线被警察一查,才知道有个人碰伤了腿已送到医院,父母就可以马上去医院照顾。有人说,给父母这样照顾照顾,与我有什麽关连?你倒没关系,你不在乎这个,你父母可不行,他就连饭也不吃,也吃不下,你或可说他不吃饭他该饿死,那我就不能讲了,就不必上这儿来听。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上来讲了三条,现在讲第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为什麽写这麽简单?因为容易记才好用。这里说的「长者」,按著礼记上讲,年岁比我们大五岁,或十岁,或加倍,都是长者。今日之下不大讲长者,譬如,大家都是同学,你同学家里的子姪就是你的晚辈。同学里头,也有交情厚与交情薄的。交情厚的,礼可以变通变通,不必过分呆板,过于讲礼倒显得疏远,你要是明白这个就可以从容了。要是交情够不上,总而言之要恭敬人!

就是比我们年轻、或是同等,他要拿东西来,我们就得双手接,这样没什麽不好之处。即使国家对国家,国家对国家怎麽样呢?孟子说,以大事小,以小事大。小国事候大国,这是理所当然,我们的力量抵不住他们嘛!大国事候小国?这是什麽道理?仁也!中国,美国的故事

这个大家要懂得,吾讲吾的。你们要悟啊!吾没法子,只有你们大家听了,你自己悟。这个「悟」说过多少次,无论什麽事情必得自己悟。

「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不管长者他给你时,他是两手还是一手,他是长者,我们就必须两手接。平辈或晚辈可以通融通融,他要单手、你也可以单手接,可以不必两手接。你要两手接也行,总而言之,恭敬人就好。你要双手接,跟他客气点,他会想:长者就是跟我不一样嘛!他如果聪明或可有点觉悟,无形中受了教育。

从人出生,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都是教育,现在都不是教育,情形改变了!也有人认为:「你太呆板,太老古板了!」他不以为然。但是你要听明白,他不一定是坏人,他只是没有学习礼,他的心地或许很好只是没有礼貌。这个大家要知道,无论干什麽都不是简单的,有的人很礼貌,他还是坏人呢!譬如王莽,谦恭得不得了,但很坏。他念的书也多,恭敬人也很自然,看不出是假的来。这些变化,你要学这著悟啊!吾稍微一讲,你或能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你自己就进步多了,必得到那个样子,我就希望大家这样。这一条就讲过去了。

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徐行,就是散步,慢慢地。徐行后长,慢慢地走在长者后面。要这麽讲,谁也会讲,徐行后长是对了,难道快行就不后长了?徐行,是没事、逍遥自在地在那里走路,若有紧急事情,你还在后头慢慢悠悠地,那裡能行啊!

引路,灯笼

你有要紧事,或者前面有什麽障碍,得跑到长者前头去啊!总之,要为长者多考量。

不疾行先长,这句顶著上句「徐行后长」,没事的功夫,不自己往前头跑。不疾行,「疾」是快速的意思。没事时,主人走的慢,你就走的慢。要是有事,主人慢走,你却不能慢慢悠悠地走你的。

六、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不但是长者立不可坐,同辈的,他跑到咱们桌上来说话,你在那里坐著,这不礼貌。人家上你这里来就是客,你得在你桌上地处站起来。为什麽说这个呢?

「长者来必起立」,现在不兴这套了。从前士、农、工、商四类,士是第一,念书的,为什麽位居第一?因为他无恒产而有恒心。念书的有些有钱,有些是出自寒门,穷念书的很多,他们什麽都学,没恒产无关系,没有恒心是不能成功,这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