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9:28: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 色谱分析方法的建
立 气相色谱法
如何来确定是柱子流失还是系统污染带来的基线漂移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柱子从色谱仪上取下,堵住检测器的入口,再观察在程序升温时基线的漂移情况第二部分气相色谱法的建立
第一章前言 1,引言
2,那些样品可以作为分析对象 1,引言
气相色谱法是根据气-固、气-液、气-液-固之间的相平衡,借溶质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建立相平衡的\界面\最好是无穷大,气相色谱法能满足在这个极大的表面上瞬间建立相平衡的条件
由于一般用惰性气体作载气,故可认为溶质和载气分子之间基本上没有相互作用为减少色谱柱中的纵向扩散,流动相最好用分子量大的载气另外,还存在一个使理论塔板高度(H)最小的最佳线性流速但气相色谱法在选择色谱柱时基本上可以忽略这些研究固定相液体、载体表面、吸附剂以及溶质在液相中或固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才是选择色谱柱的必要事项
2,那些样品可以作为分析对象
分析样品的物性(如沸点、官能团、反应性、溶解的溶剂系统等)与选择气相色谱的分离条件密切相关
保留体积(Vg)与样品沸点(TB)之间的关系:
式中:M1-液相的分子量,γ-溶质的活度系数(同系物溶质的γ基本相同,则保留体积的对数与TB成直线关系),T-色谱柱温
(1)溶质之间沸点相差20℃时:容易用标准色谱柱分离;
(2)溶质之间沸点相差10℃时:若选择与溶质有相似极性的固定液,很容易分离;
(3)溶质之间沸点相差5℃时:用较长的色谱柱或用结构与溶质很类似的固定液;
(4)溶质之间沸点相差0~2℃时:当两者的沸点相近时,若每种溶质的官能团不同,选用与其中一种溶质的极性相近的固定液就容易进行分离但对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系物要选择可以利用结构差异的固定相(如分离o-,m-,p-位取代苯可用FFAP/Carbopak C等气-液-固体系);
(5)溶质沸点在-50℃以下:用强吸附剂作填料,而且柱温要置于低温; (6)溶质沸点在-50~20℃:用吸附剂或以吸附剂为载体,且在担体上涂渍极性固定液的填料;
(7)溶质沸点在20~300℃:几乎所有的填料均可使用;
(8)溶质沸点在300℃以上:用高沸点固定液或根据情况将样品衍生化后再供分析用,或者用液相色谱法测定
第二章色谱分离条件选择的指标 1,柱效能(N) 2,选择性(α) 3,分离度(R) 1,柱效能
为了分离某一物质对,当相对保留值不变(固定液、柱温不变),而k值(固定液配比)变化时,k越小越是靠近非保留峰,则完全分离所需的塔板数越多但
扣除非保留峰后(tR-t0)算出的有效板数(neff)却保持不变,则分离情况也可保持不变
2,选择性
所谓选择性就是固定液对于两个相邻组份的相对保留值,也就是某一难分离物质对校正保留值之比,以α表示α代表固定液对难分离物质对的选择性保留作用,其数值越大,越容易分离
3,分离度(R)
柱效能只说明色谱柱的效率高低,却反映不出难分离物质对的直接分离效果;而选择性则反映不出效率高低,故需用一综合性指标,即既能反映柱效能又能反映选择性的指标,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这一指标就是分离度,分离度是反映色谱柱对相邻两组分直接分离效果的而R值越大就意味着相邻两组份分离得越好
第三章初始操作条件的确定 1,确定初始操作条件 2,色谱柱形式的选择 3,分离条件优化 4,程序升温
1,确定初始操作条件
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样品浓度不超过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μ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μL如果这样的进样量不能满足检测灵敏度的要求,可考虑加大进样量,但以不超载为限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即首先要保证待测样品全部气化,其次要保证气化的样品组分能够全部流出色谱柱,而不会在柱中冷凝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组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