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7:16: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社区文化状况不容乐观,人们的认识程度、硬软件建设都相对滞后,许多不良精神垃圾随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比其他地区快得多的速度侵入,使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判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因此,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除具有一般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灵活性。

农村城市化地区由于发展配套企业与大城市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城市化动力也更多地从外部因素作用转向重点依靠机制和体制的内涵因素推动,并且在大量区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迁入的同时,从全国吸收了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当地政府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近年来,这些地区对学校都相应进行了新的布局与调整……所有这些情况表明,珠三角洲农村城市化地区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其他的诸多变化和区域的新特征,也决定了教育必须适应其要求。以东莞市为例,一进入2007年就明确提出要“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初级城市化社会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的“经济、社会双转型”进程要求,并明确提出了“争取到2011年,完成全市高中布局调整,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达到8所,公办高中阶段学校基本都成为优质学校”的目标。因此,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就要更多地采取更灵活的办法和活动来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以确保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促使学

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比如,既要利用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民族节日或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来开展活动,也要在开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内容的讲座、各类书画展览、科技制作展览、作文、舞蹈等兴趣小组活动时考虑农村城市化地区的特殊性和不同要求。

2、复杂性。

首先,行为主体比较复杂。城市化进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学生,由于受所处环境突变影响及父辈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的影响,他们在接受新思维、新道德的过程中往往以原有的思维定势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城市化进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受原所处环境及所接受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的影响更为复杂。其次,行为目标比较复杂。城市化进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建设具有特色的,以环境文化为依托,以精神文化为重点,具有全员育人功能的精神文化环境。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涉及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而且涉及城市化进程中整个社会的环境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所以,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就会面对更多复杂的因素。

3、规范与先导的对立统一性。

文化生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杜威认为: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的教育,唯一的方法是控制它们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行动、思考和感受……学校仍然是

一种典型的环境,设臵这样的环境影响成员的智力的、道德的倾向。学校是一种组织化的环境,根据培养人的目标建构,学校教育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即使是培养同样专业人才的学校,教育环境不同其培养的人才质量也会不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就是通过制度等强制性的硬规范和校风等不具有强制性的软规范,对学校进行有效管理的。校园文化可分为隐形文化和外显文化两个层面。隐形文化主要是观念和风气,外显文化包括学校规章制度、学校文化标志和文化活动。不论是何种层次的校园文化,规范性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校训、校歌、校徽、校风、校规,它们精炼、严肃、规范地表达出学校的教育环境特征,以一种无形的力量规范着全校师生的行为。而校园建筑、雕塑、仪式和校园活动等具有典型性、审美性、文化性特征的器物层面的校园文化同样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校园文化的规范性是秩序化校园、塑造师生精神人格和素质的基础。同时,校园文化是社会的先进文化,代表社会精神价值的主导流向,始终最先把握时代的脉搏。因此,城市化进程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根据学校所处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使命,以独特的方式、深刻的内涵和超前的意识与志向,触动社会文化的变革,引领社会精神的走向。

4、继承与超越的对立统一性。

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的载体,它独特的品质在于,虽然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更替它的整体状貌会发生相应的演变,但其某种精神气质却一定在经济、政治的变迁中传承下

来。文化强调深刻的底蕴,校园文化的形成与社会文化的形成是一样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时间生成。本质上,它是一个连续发展、逐渐积累的过程。它受制于时代发展特点、人们的思维观念、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教育活动的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甚至还包括生源构成及师资质量等,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校园文化作为主体文化、主流文化,属社会的先进文化,加之城市化进程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所处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使命,必然要求它对社会文化具有超越性。校园文化的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校园文化与其他社会亚文化的关系来说,校园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又不同于其他社会亚文化,对于社会文化中的消极文化和无法与自身相容的文化,校园文化就像一张过滤之网,以其广大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兼容并蓄,在冲突中创新文化价值,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二是从校园文化自身来说,校园文化的超越性体现在文化的自我更新与持续发展能力上。文化创新是文化持续发展的前提,创新强调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完善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的超越性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超越性,它根植于社会政治经济、根植于社会大背景当中,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与要求。

5、一致与特色的对立统一性。

校园文化这种亚文化与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目标在于效益,它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策划出适合自身需要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特色性更强,更多的是为创建品

牌服务。而教育与企业生产不同,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教育目的、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政治性,每一个学校在这一根本宗旨上是一致的。学校教育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场所,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融合、排斥种种特点,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城市化进程中的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更多的传统文化的调整与重组,要求校园文化发展要与社会转型相适应,与教育的社会目标和功能相适应,通过制定新的教育目标,建设一种新型的教育环境来实现文化对教育活动的引导。然而,文化存在的前提是它的特色性,校园文化是在不同的校园、在不同的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这是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表现。中学校园文化的特色性是相对的,一致性是主要的方面,特色性不可能像企业文化那样明显。

五、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与成因分析 随着人们对校园文化功能的深入了解,尤其是看到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己成为普遍认同的重要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已呈现无限生机。但由于理解的局限性,工作的非常规性,以及作为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一种亚文化形态,易受社会文化的牵引而产生“共振”,出现了一些有碍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问题。

1、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