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3 12:23: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下图,回答1~2题。

1.此区域具有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特征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各自具有的特征是( ) A.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 B.绝对一致性和相对一致性 C.差异性和整体性 D.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区域为流域(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它有明确的界线(分水岭)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并有明确的区域特征,但它没有政治地位。第2题,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可变性四大特征,区域内部表现为整体性的特征即内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表现为差异性。

答案:1.C 2.A 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A处著名的矿产及矿产地是( ) A.铁—鞍山 B.煤—抚顺 C.铜—吉林 D.石油—大庆

4.A处所在的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有生产力较高的黑土

1

B.有全年温和多雨的气候 C.人口稠密,有充足的劳动力 D.有单产高的农作物水稻 5.C地与A地相比( ) A.年平均气温高 B.降水略丰富 C.地形更平坦 D.水源较充足

解析:第3题,A处位于松嫩平原上,这里有我国著名的大庆油田。第4题,A处的松嫩平原分布着肥力较高的黑土,气候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人口稀疏,人均耕地多,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第5题,C地与A地虽然都位于长白山地的背风坡,但C地距海更近一些,年降水量较A地略丰富。

答案:3.D 4.A 5.B 读图,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解析:第6题,甲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为其汛期。第7题,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甲、乙两区域热量充足,两区域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第8题,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落后是制约甲、乙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

2

因素。

答案:6.C 7.A 8.C

目前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资源普查、灾害和环境监测等各领域。据此完成9~11题。

9.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 )

A.①——第30天 B.②——第75天 C.③——第100天 D.④——第130天 10.如果用遥感技术来监测火灾,可以( ) A.用来预测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探知火灾地点和范围

11.除了上述应用外,利用遥感技术还可直接( ) A.分析旱灾损失 B.判断人口分布 C.监测滑坡灾害 D.确定环境污染类型

解析:第9题,反射率差异最大的日期在30天附近。第10题,A、B、C为GIS的功能。第11题,遥感只对存在的事物进行探测,但不能分析、处理问题。

答案:9.A 10.D 11.C

某市寻找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千米范围内。下图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平方千米(该区面积共16平方千米);“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12~13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