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要点完整详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50: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六、七、八、九、十、十一章出大题,题型简答、论述、辨析

第二、三、五、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出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大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P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的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在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使之顺利地向社会主义转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带变得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推进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江泽民创造性地回答了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回答了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2)重要意义

1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民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P9

(三个理论的各自含义及关系)

4、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条件P13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P22 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⑵、1957-1977年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⑶、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⑷、对当今世界特征和主题的观察、分析、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或者:

时代背景:时代主题转换: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局势趋于缓和,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社会历史条件: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6、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 P30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P37

科学发展,第一是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选择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髓 P54 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所谓精髓,指的是核心和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一方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想的精髓”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十七大: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成的机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变; 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马克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体系,就把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东西。正是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主义新人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益难度加大; 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选择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P69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

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

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选择 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解 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P118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主义的本质。(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社会主义本质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内容 P146 重要实践意义。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大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过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理去制定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论意义? P137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中逐步形成的。

2

1、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逐步形成。

2、党的十二大后到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夕,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基本路线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3、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内容的简明概括。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大题 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从解放生产力的角度) P161

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

3

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如何理解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P166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中国农村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之后乡镇企业为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新路。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体制保障。

要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它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P168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