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3:24: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51 理论学时:39 开课学院:国旅学院 大纲执笔人: 王心源 教研室主任审核:

先修课程:地质学基础 学分:3

讨论学时:12(课程实验) 适用专业:地理学

大纲编写时间:2006年12月 教学院长审定: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地质学基础是地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按照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本大纲内容重点是以矿物和岩石、地质构造和大地构造及地质发展史为基本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以地壳的组成物质、构造变动和发展历史组合成新体系,以便为地貌、土壤、水文、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以及环境学概论等后行课打下一定的地质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除了安排有课堂学习外,还有室内与野外的实习,以培养学生初步野外工作能力。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分为六个部分:绪论、地球的特征、矿物与岩石、构造运 动与构造变动、地壳演化简史、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涵盖了地质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应用方面。其中,地壳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和发展历史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它们是地质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一般地质学课程一贯强调的基础。主要矿物与岩石的识别是地理专业野外工作的基础;地质构造分析是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大地构造学说是认识洲际地貌特征和海陆变迁规律的基础;地壳演化历史是了解过去,认识现在,估测未来的基础;岩矿、地层、构造的基本知识和野外认识能力也是应用地质学的基础。而地质学基本理论及其建立过程、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应用等内容,则是

意在突出基础性与实用性,使得本课程更简明、完整,不属于重点和难点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 章 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 教 学 内 容 绪 论 地球的基本特征 矿物与岩石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 地壳演化历史 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 室内实习 短途野外 合 计 教 学 时 数 3 3 6 12 12 3 12 一周 51 教学方式 或 手 段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课 后 作 业 思 考 题 √ √ √ √ √ √ 室内实习时间需要加班 短途野外利用周日时间 练 习 题 √ √ √ √ √ 三、本文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

了解地质学的概况及其发展历史和发展的趋势。 【重点难点】

第1节 地质学概述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 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 三、地质学研究的目的

第2节 地质学发展简史

一、地质科学萌芽时期(远古-1450) 二、地质学奠基时期(1450-1750) 三、地质学形成时期(1750-1840) 四、地质学发展时期(1840-1910) 五、20世纪地质的发展(1910-1970) 六、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具有哪些特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何?

2、根据研究内容,地质学可以分为哪些主要分支学科? 3、地质学研究意义何在? 4、“以今证古” 和“以古论今”这两种思想方法在地质学的研究中是如何体现的?

5、为什么说“地质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哪些理论建立标志着近代地质学的成熟?

第2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

了解地球的概况和物理性质;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理解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重点难点】

第1节 地球概况

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最新数据;地球的其它数据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地球的密度和重力;地磁;地热

第2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的化学组成;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第3节 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一、基本概念 地质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能源

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太阳辐射能、潮汐能、生物能 三、地质作用的分类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按外营力分为河流、地下水、冰川、湖泊和沼泽、风力、海洋等

按性质分为风化、剥蚀或侵蚀、搬运、沉积或堆积、成岩等。 【思考题】

1、何谓“重力异常”?重力异常是如何产生的?具有什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