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15套模拟试卷)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中考数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23:33: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的相反数是( ) A.3

B.﹣3 C.±3 D.

【考点】14:相反数.

【分析】依据相反数的概念求解.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解答】解:﹣3的相反数就是3. 故选A.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326pp2p

A.(﹣a)=a B.x?y=(xy)

222

C.x6÷x3=x2 D.(m+n)=m+n

【考点】4I:整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原式各项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6

【解答】解:A、原式=a,符合题意;

B、原式=(xy)p,不符合题意; C、原式=x3,不符合题意;

D、原式=m2+2mn+n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雪花的图案中,包含了轴对称、旋转、位似三种变换的是( ) A.

B.

C.

D.

【考点】RA:几何变换的类型.

【分析】根据几何变换的概念进行判断,在轴对称变换下,对应线段相等;在旋转变换下,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直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在位似变换下,一对位似对应点与位似中心共线. 【解答】解:A选项中,包含了轴对称、旋转.变换,故错误; B选项中,包含了轴对称、旋转、位似三种变换,故正确; C选项中,包含了轴对称、旋转,故错误; D选项中,包含了旋转变换,故错误; 故选:B.

4.为迎接“劳动周”的到来,某校将九(1)班50名学生本周的课后劳动时间比上周都延长了10分钟,则该班学生本周劳动时间的下列数据与上周比较不发生变化的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考点】W7:方差;W1:算术平均数;W4:中位数;W5:众数. 【分析】直接利用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性质分别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九(1)班50名学生本周的课后劳动时间比上周都延长了10分钟,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将增加10,只有方差不变,

则该班学生本周劳动时间的下列数据与上周比较不发生变化的是:方差. 故选:D.

5.下列关于二次函数y=ax2﹣2ax+1(a>1)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没有交点

B.只有一个交点,且它位于y轴右侧 C.有两个交点,且它们均位于y轴左侧 D.有两个交点,且它们均位于y轴右侧 【考点】HA: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分析】根据函数值为零,可得相应的方程,根据根的判别式,公式法求方程的根,可得答案. 【解答】解:当y=0时,ax﹣2ax+1=0, ∵a>1

∴△=(﹣2a)2﹣4a=4a(a﹣1)>0, ax2﹣2ax+1=0有两个根,函数与有两个交点, x=故选:D.

6.如图,为一颗折叠的小桌支架完全展开后支撑在地面的示意图,此时∠ABC=90°,固定点A、C和活动点O处于同一直线上,且AO:OC=2:3,在支架的向内折叠收拢过程中(如箭头所示方向),△ABC边形为凸四边形AOCB,直至形成一条线段BO,则完全展开后∠BAC的正切值为( )

>0,

2

A. B. C. D.

【考点】T8: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222

【分析】由AO:OC=2:3,设AO=2x、OC=3x、AB=y、BC=z,由AB+BC=AC、BC+CO=AB+AO列

出关于x、y、z的方程组,将x看做常数求出y=4x、z=3x,再由正切函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解答】解:∵AO:OC=2:3, ∴设AO=2x、OC=3x,AB=y、BC=z, 则

解得:或(舍),

在Rt△ABC中,tan∠BAC=故选:B.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分解因式:a3﹣a= a(a+1)(a﹣1) . 【考点】55: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 【解答】解:a3﹣a, =a(a2﹣1), =a(a+1)(a﹣1).

故答案为:a(a+1)(a﹣1).

8.若二次根式

有意义,则m的取值范围是 m>2 .

【考点】7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2

【解答】解:由题意得,m﹣2≥0且m﹣m﹣2≠0,

解得m≥2且m≠﹣1,m≠2, 所以,m>2. 故答案为:m>2.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由△ABC平移后得到的,△ABC中任意一点P(x0,y0)经过平移后对应点为P′(x0+7,y0+2),若A′的坐标为(5,3),则它的对应的点A的坐标为 (﹣2,1) . 【考点】Q3: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由△ABC中任意一点P(x0,y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1(x0+7,y0+2)可得△ABC的平移规律为:向右平移7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由此得到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ABC的平移规律为:向右平移7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 ∵A′的坐标为(5,3),

∴它对应的点A的坐标为(﹣2,1). 故答案为:(﹣2,1).

10.如图,是一副形似“秋蝉”的图案,其实线部分是由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叠放在一起形成的,则图中∠MON的度数为 33° .

【考点】L3: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由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性质得到∠AOM=108°,∠OBC=120°,∠NBC=90°,求得∠AOB=到结论.

【解答】解:由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性质得,∠AOM=108°,∠OBC=120°,∠NBC=90°, ∴∠AOB=

120°=60°=48°,∠MOB=108°﹣60°,

120°=60°=48°=150°,∠MOB=108°﹣60°,得到∠OBN=360°﹣120°﹣90°,根据角和差即可得

=150°∴∠OBN=360°﹣120°﹣90°, ∴∠NOB==15°, ∴∠MON=33°, 故答案为:33°.

11.如图,已知双曲线y=(k<0)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A的中点D,且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C.若点A的坐标为(﹣8,6),则△AOC的面积为 18 .

【考点】G5: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分析】由点D为线段OA的中点可得出D点的坐标,将点D的坐标代入双曲线解析式中解出k值,即可得出双曲线的解析式,再令x=﹣8可得点C的坐标,根据边与边的关系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点D为线段OA的中点,且点A的坐标为(﹣8,6), ∴点D的坐标为(﹣4,3). 将点D(﹣4,3)代入到y=中得: 3=

,解得:k=﹣12.

∴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令x=﹣8,则有y=﹣

=,

即点C的坐标为(﹣8,). ∵AB⊥BD,

∴点B(﹣8,0),AC=6﹣=,OB=0﹣(﹣8)=8, ∴△AOC的面积S=AC?OB=××8=18. 故答案为:18.

12.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边四边形”,在Rt△ABC中,∠ACB=90°,AB=4,AC=2,D是BC的中点,点M是AB边上一点,当四边形ACDM是“等邻边四边形”时,BM的长为 2或3或

【考点】Q:勾股定理;O: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分AM=AC、DM=DC、MD=MA三种情况考虑,当AM=AC时,由AC、AB的长度即可得出BM的长度;当DM=DC时,过点D作DE⊥AB于E,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出BE的长度,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即可得出BM的长度;当MD=MA时,设EM=x,则AM=﹣x,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DM2的值,结合MD=MA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的值,进而即可得出BM的长度.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当AM=AC时,如图1所示. ∵AB=4,AC=2, ∴BE=AB﹣AE=4﹣2=2;

当DM=DC时,过点D作DE⊥AB于E,如图2所示. 在Rt△ABC中,∠ACB=90°,AB=4,AC=2, ∴BC=

=2

,∠B=30°.

∵D是BC的中点, ∴BD=CD=DM=

,∠B=30°,∠BED=90°,

=.

在Rt△BDE中,BD=∴DE=BD=

,BE=

∵DB=DM,DE⊥BM, ∴BM=2BE=3;

当MD=MA时,如图3所示. ∵BE=,AB=4, ∴AE=.

设EM=x,则AM=﹣x. 在Rt△DEM中,DE=

,∠DEM=90°,EM=x,

∴DM2=DE2+EM2=+x2. ∵MD=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