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22:45: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概念
(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 为随机变量。
(2)总体: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 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 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 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 为P(A)。
(8)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 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 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 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 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 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 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 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 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 心理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 量具有多变性而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 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 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 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c.为学习心理与教育测量和评价打下基础。 3.先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答:一项实验研究结果要用何种统计方法去分析,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 析。只有做到对数据分析正确,才能对统计方法做出正确地选用。选用统计方法
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首先,要分析一下实验数据是否合理,即所或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 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 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2)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 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3)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 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答:(1)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 量。
(2)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属于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 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科学研究中因观测人员、观测工具、观测条件的变化而具有随机变化的现象。在 心理和教育科学领域,研究获得的数据资料也具有一定随机性质。观测数据的这 种特点,称为变异性。即便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观测同一事物,只要是进行多 次,那么获得的数据就不会完全相同。随着测量工具的完善和精确,数据的这种 随机性变化就更明显。例如,人们对同一年级或同一年龄儿童甚至对同一个人进 行同一学科的学业测试,或对同一个心理特点进行评量、观察多次,得到的数据 绝不会全然相同,这些数据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造成数据变异的原因,出 自观测过程中一些偶然的不可控制的因素,称随机因素。随机因素使测量产生的 误差称作随机误差。由于这种随机误差的存在,使得在相同条件下观测的结果常 常不止一个,并且事前无法确定,这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称这 类现象为随机现象。在教育和心理科学的各类研究中,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内在的 种种心理现象,不仅由客观上一些偶然因素会引起测量误差,由实验者和被试主 观上一些不可控制的偶然因素也会造成测量误差,这些偶然因素+分复杂,因而 造成的随机误差就更大,也就是使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具有更明显 的变异性。
5。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答:根据其各自的定义,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表示。大圆表示研究对象的全 体,也就是总体;大圆中的小圆表示其中一个样本,大圆中所有的点代表的是样 本。
6、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
答:(1)参数是描述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样本的特征值称作统计量。
(2)区别:1参数是从总体中计算得到的量数,代表总体特征,一个常数。统计 量是从一个样本中计算得到的量数,它描述一组数据的情况,是一个变量,随样 本的变化而变化。2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样本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 (3)联系:1参数通常是通过样本特征值来预测得到,(7、答案略)
8、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什么? (1)17. 0千克(2 ) 89. 85厘米(3) 199. 2秒(4) 17人(5) 25本(6 ) 93. 5 答:上面的数据中测量数据有:(1) 17.0千克(2 ) 89. 85厘米(3 ) 199. 2秒(6) 93. 5分
计数数据有:(4) 17人(5) 25本(2) 17. 0千克、89. 85厘米、199. 2秒、93. 5 分,
这些数据是借助一定的重量、长度、时间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数据,分别代 表事物的重量、长度、时间或者分数。 9符号代表的意义(课本20页)
(1)总体平均数,期望值 (2)样本平均数 (3)总体之间的相关系数 (4)样本间的相关系数 ( 5)总体标准差 (6)样本标准差 (7)总体间的回归系数 (8)有限个体数目的总体 (9)样本容量,样本大小
1.统计分组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进行统计分组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
(1)分组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基础
面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时,有时需要先做初步的分类,分类或分组一定是要 选择与被研究现象的本质的关的特性为依据,才能确保分类或分组的正确。在心 理与教育学研究方面,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熟悉对分组的正确进行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业成绩研究中按学科性质分类,在整理智力测验结果时,按言语智力、 操作智力和总的智力分数分类等。
(2)分类标志要明确,要能包括所有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组时,所依据的特性称为分组或分类的标志。整理数据时,分组标 志要明确并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前后一致。这就是说,关于被研究现象本质特性 的概念要明确,不能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另外,所依据的标志必须能将全部数据 包括进去,不能有遗漏,也不能中途改变。
2、直条图或叫条形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资料。详见课本 45页。
3、圆形图或叫饼图:主要用于描述间断性资料,目的是为显示多部分在整体中 所占的比重大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
1.心理统计方法:统计学的原理和数学的方法在心理学领域中的运用。 2.心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理统计两大部分。 3.实验数据可分为两类:准确数和近似值。
4.确定组距以后,要考虑最小的一组从哪开始。显然,最小的一组应包含整个 系列中的最小数值。
5.在心理实验中常用的表格有三类:原始数据登记表,经过分组整理的次数分 布表,带有对实验结果总结性质的表 6.表示实验结果的图有:平面图和立体图。 7.平面图一般分为:曲线图和直方图两类。
8.平面图有两个坐标,横坐标代表心理实验中的刺激变量或自变量,纵坐标代 表反应变量或因变量。当横坐标代表的数量是连续的,可画曲线图或直方图; 当横坐标代表的数量不是连续的变量,而是不同类别时,就只能画直方图,其纵 坐标必须从0开始。
9.累加次数分布图的横坐标是各组数据的上限。 10.平均数指的是算术平均数。
11.众数是最明显的集中趋势指标,但众数不如平均数和中数稳定。
12.分组不适合会出现双峰,可调整组距。真正的双峰出现的原因是_有两种性 质不同的数据_。
13.在偏斜的分布中,平均数总是处于偏斜的一端,而中数则永远把一个分布曲 线下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