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资料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7:26: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资料 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一、走进心理学,理解什么是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和状态。 3、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的心理特征:人的心理现象中表现出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

(3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互相联系着。不仅在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之间,而且在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之间也密切联系。没有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就无由形成。同时,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4事实上,既没有不带个性特征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个性特征。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我们要深入了解人的心理现象就必须分别地对这两个方面加以研究,但在掌握一个人的心理全貌时,是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的。

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及其机制、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过程及其机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的科学。其性质是兼有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二、人民教师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1、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各种心理作出反应

2、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者。 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 三、怎样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

对学生个体进行综合了解,全面分析就能够了解学生集体。具体方法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要充满爱心和信任。 2.要熟悉每个学生。 3.要善于观察学生。 4.要与学生谈心。 5.要重视学生的书面材料。 6.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四、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即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的表现;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都来源于外界环境;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

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从动物的系统发展看:没有脑就没有心理,心理的发展变化与大脑结构的变化是一致的。

(2从心理的个体发育看:只有人的大脑才能有人的心理。 (二心理是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

心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外界客观世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没有客观现实就没有心理。心理活动会进一步影响到身体机能。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五、遗传、环境与教育

遗传、环境、教育作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发展的三大要素,将此三大要素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如下所示:

(一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产生主导性的作用 (二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影响深远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青少年的发展程度和范围,比如贫富差距的拉大,炫富现象,攀比现象,社会腐败现象等物质层面存在的问题均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其次,社会关系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的方向和性质,虽然青少年还未离开校园真正融入社会,但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的原则等,还是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