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1 湘美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23:37: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魅力永恒的建筑

1教学目标

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懂得建筑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和自然条件,能够根据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并绘制一幅理想中的建筑设计图。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建筑的功能,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能用简单的草图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欣赏启发

(一)欣赏启发

播放中国和西方古代建筑作品,请学生谈自己喜欢哪些建筑?它们给自己怎样的视觉感受?引导思考:这些作品的风格是一致的?还是有区别的?你能判断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哪些是西方古代建筑吗?并小结中西方建筑都有着其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们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差异巨大呢? (二)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1.布达拉宫图片的不同角度赏析,从造型、与自然环境结合、色彩、气势、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作品的美。

2.五台山南禅寺整体、局部的照片赏析,从宗教角度分析作品的整体美感。具体从造型(对称)、色彩(灰色)、木构(力学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3.天坛组照进行分析。从整体布局、色彩运用、祈年殿的造型和用材来对作品的设计思想、其所处时代的世界观等进行分析。 (三)欧洲古代建筑特点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1.提问:欧洲古建筑整体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欧洲人喜欢用什么材料?这种材料给人怎样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和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有什么不一样?

2.欧洲古建筑罗马竞技场雄伟、高大;米兰大教堂色彩肃穆。尖顶、神秘。 (四)中西方建筑采用不同材料的主要原因

从占地面积、用材、视觉感受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建筑的不同特点,并小结。不同的时代、政治体制、地域、人文环境、美学标准、世界观和宗教观都能在建筑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 请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体格特征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古代建筑采用不同材料的主要原因。 小结:中国的建筑多为木构,而且是多个单体建筑组成一个整体;西方建筑则多以石料为原材料,多采用拱券式。

(五)建筑的发展趋势尝试设计

1.“中国国家体育场、方舟、伊甸园”等建筑图片展示。

2.我们周围常有不同建筑崛起,如长沙的梅溪湖桥,浏览建筑图片,我们感受一下它们整体的发展趋势,各小组派代表从造型、自然环境等方面说说其共同的发展趋势有哪些?从仿生、智能、生态、环保、造型奇特、功能各异等方面进行总结。

活动2【讲授】课后拓展

这里还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建筑,(会动的建筑)像海鸟一样的密尔沃基市艺术馆,是一座会动的建筑。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能够将建筑顶部的两个像翅膀一样张开的羽翼,在阳光下慢慢张开。凝固的音乐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随着建筑师们神奇的创造力,建筑正在慢慢成为跳动的音乐,流动的音乐。让我们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它们,欣赏它们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