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5 14:11: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解析

作者:胡兴福

来源:《职教论坛》2012年第03期

摘 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的制订背景、内容及特点进行了解读,并对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导向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作者简介:胡兴福(1963-),男,重庆市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3-0076-03

校内实训是专业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也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为推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安排,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制订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这是关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首个全国性文件。本文解析了《导则》的制订背景、内容、特点,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导向进行了剖析,以期对《导则》的理解和实施有所裨益。

一、《导则》制订背景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土建类专业的骨干专业。由于市场需求,近几年,新开办该专业的学校猛增。据2010年统计,全国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达540所(包括开办该专业的本科院校),在校生达225816人。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该专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了全面了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委托,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3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调研表明,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内实训方面,基本形成包括工种训练、实验检测、综合实训等内容的校内实训教学体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各校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和多渠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筹措资金,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校内实训条件明显改观,特别是建筑类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

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学校历史、专业结构、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加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难度大、成本高等客观原因,该专业校内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总体不容乐观,且个体极不均衡,30%左右的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无法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个别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年招生规模达数百人,但基本没有专门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有的实训项目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不紧密,能够体现能力训练要求、为顶岗实习打基础的实训项目开发不够;有的实训项目的工程真实性差,不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使实训失去了应有之义,如用粗铁丝代替钢筋进行钢筋绑扎实训等。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经费和场地短缺,无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二是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把握不准,不知道校内实训基地应该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特别是由于建筑产品的体量庞大、结构复杂、施工过程难以展现,有些学校就认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无法进行,应该都放到企业去完成,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导则》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出台的,其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标准,必要时辅之专业认证等引导措施,促使各院校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强化校内实训教学;二是指导各院校更好的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内实训教学,以达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的。 二、《导则》内容及特点

《导则》包括正文部分和补充部分。正文部分分为五章,即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第3章校内实训教学、第4章校内实训基地、第5章实训师资。补充部分包括校外实训、本导则引用标准、本导则用词说明。

第3章校内实训教学规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项目,以及各实训项目的能力目标、实训内容、实训方式和考核评价要求,并对实训教学管理提出了原则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导则》所称实训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简言之,它包括各种校内实践教学环节。

第4章校内实训基地规定了各实训项目的主要实训设备(设施)数量、实训室(场地)面积,并对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提出了原则要求。

第5章实训师资规定了实训师资的数量、结构、能力和水平。 《导则》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一)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导则》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为目标,在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项目作了规定,并对各实训项目的能力目标、实训内容、实训方式、考核评价要求、实训设备(设施)、实训室(场地)面积、实训师资数量及结构等作了明确规定,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二)实事求是,给院校留出了足够空间

《导则》充分考虑各院校的差异,摒弃“一刀切”的做法,在实训项目开设、实训基地建设指标等方面给各院校留出了足够空间,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使之更利于实施分类指导,更能够贯彻实施。具体表现在:1.《导则》将实训项目分为基本实训项目、选择实训项目和拓展实训项目。基本实训项目、选择实训项目都是必开项目,但基本实训项目要求在校内完成,而选择实训项目可以在校内或者在校外完成。拓展实训项目为选开项目,可以开设,也可以不开设,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在校外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基本实训项目包括建筑材料检测实训、普通测量实训、力学基础实训、土工基础实训、砌筑工实训、架子工实训、模板工实训、抹灰工实训、施工图识读实训、基础工程实训、砖混结构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实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实训、钢结构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实训、招投标文件编制实训、施工组织设计实训、工程量清单与计价文件编制实训等17个,选择实训项目包括精密测量实训、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实训、深基坑支护实训和施工项目管理综合实训等4个;2.校内实训基地的各项指标,如实训设备(设施)数量、实训室(场地)面积、师资数量等均以一个教学班进行实训需要的条件为依据,而不以专业学生数量为依据,其目的是鼓励院校通过管理提高实训室使用效率。当专业学生规模超过一个教学班时,可以通过增加实训批次解决,而不一定要增加实训室数量;3.不规定课程模式、教学模式,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课程体系,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独立于理论教学进行训练;可按单个项目开展训练,也可多个项目综合开展训练。 三、《导则》的基本导向

《导则》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对校内实训及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导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促使院校建设必要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机械、电子等类专业相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单件性、体量庞大、不可移动、施工周期长、隐蔽节点多等特点,要在学校内展示其全部施工过程是不可能的,因此试图以校内实训取代企业实习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工序交叉,人员独立手工操作多,许多基本技能、施工组织过程须在学校先打好基础。因此,以校企合作为由,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全寄希望于企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和企业的作用都不可或缺。目前,各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质量差异很大,其重要根源在于办学条件尤其是校内实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