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谐音现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4:42: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汉语谐音现象

作者:杨颖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09期

摘 要:对汉语谐音现象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掌握有关谐音的修辞知识,还能够深刻了解谐音修辞的汉文化渊源,从而更深刻地了解汉语。 关键词:汉语 谐音 修辞

对汉语谐音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谐音这种修辞现象和文化现象,同时还能了解其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使用汉语。

一、汉语谐音的特点及起因

从广义上讲,谐音是指语言运用过程中一切借助于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语音特点来表达语义的语言现象。谐音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语言之中,汉语谐音现象尤甚。正如萨丕尔所说:“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的因素——语音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潘文国(2002)指出:“整部汉语使用的历史,可以说离不开对同音字现象的妙用、巧用。”可以说不懂得汉语的谐音之妙,就不曾真正懂得汉语。 (一)语音结构基础

汉语的语音结构由声、韵、调构成,在汉语普通话中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声韵相拼再加上四声音调后,音节总数为1376个。用这1376个有限的音节去表达汉语的无限意义,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同音字和近音字。如果从语义学的角度看,谐音其实是语义运动的规律之一,一音多义、一义多音、多音多义皆是音义互动的体现,这就为汉语谐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文化心理因素

汉语谐音的产生同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密切相关。汉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趋吉避凶。王希杰在《修辞学通论》中写道:“渴望和平、健康、快乐、幸福、荣誉、进步;讨厌战争、灾荒、死亡、疾病、痛苦、贫穷、落后,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状态,趋吉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凶,人之常情。在中国,这种心理特别强烈。”我们往往会运用谐音文化表达祈求幸福美好的愿望,例如新春伊始,我们往往会做一道鱼,就是因为“鱼”和“余”谐音,寓意着“年年有余”。我们通常还会运用谐音知识有意避开那些不吉利不雅的词语,比如,夫妻或情侣间不将梨子分开来吃,以避免“梨”与“分离”产生谐音联想。

汉民族善联想的思维特点使得谐音方式最终得以实现。谐音表达中原本不相干的两种事物或者行为,因为语音相同或相近,加上汉民族丰富奇特的联想,从而使二者自然妥帖地联系到一起。例如从“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就能联想到“早生贵子”。

二、汉语谐音的使用范围

(一)文艺创作中

谐音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在文学作品中古已有之。《诗经》:“惜我往矣,杨柳依依”,其中“柳”同“留”谐音。唐代诗人刘禹锡脍炙人口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就是一种谐音双关,一方面是表“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晴雨的“晴”,同时也照应着“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个谐音“情”,从而使“道是无晴却有晴”成为含蓄精妙地表达爱情的经典诗句。《红楼梦》中更有大量的谐音运用现象,比如贾府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名字中的“元迎探惜”就是“原应叹息”的谐音,寓意着作者对她们命运的同情和哀悼。曹禺的剧本《雷雨》中有:“鲁侍萍:(走至周萍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是鲁侍萍在见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时由于情感失控脱口而出人名“萍”,又巧妙地运用谐音掩饰成具有“凭借、依仗”意义的“凭”。

此外,谐音还广泛地运用于民歌、民谣、歇后语和相声等文艺形式中,为语言增添了艺术情趣,使得语言幽默风趣。例如: 不蒸馒头——蒸(争)口气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二)民俗生活中

除夕之夜,如果有人不小心摔碎东西,人们往往会马上说句“岁岁平安”,就是运用了“岁”与“碎”的谐音联想。结婚时在新人的床上要放上桂圆和核桃,也是由于谐音“圆”和“合”象征着夫妻圆满、百年好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日常生活中谐音现象更是随处可见,比如我们会发现很多生活用品的价格皆以“8”为尾数,就是因为“8”有“发”的谐音;而“4”也因有“死”的谐音在日常使用中为人们所避忌。“888”的电话号码或者车牌号往往会以高价拍卖,而“444”的电话号码或车牌号则几乎无人问津。 在某些行业中也存在着谐音现象,比如船夫和渔民忌言“翻”和“沉”等字词以及其谐音词语,害怕这些词语会给自己带来“翻船”“沉船”的厄运。同时“箸”也由于与“住”谐音,有“停住”之嫌,于是“筷子”取代“箸”,“筷”与“快”谐音,有“快行”之义。

许多商品名称也体现出谐音的运用,比如COCO-COLA如果被直接音译成“科科科拉”,则与谐音译的“可口可乐”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国外商品在国内市场上日益增多,外国商标在翻译成中文时,很大一部分都采用了谐音译法。 (三)广告用语和网络语言中

广告语言是广告信息传达的重要手段,很多广告词因谐音而为人们耳熟能详,汉语成语因其和谐悦耳、生动形象成为诸多广告中谐音创作的对象。例如: 无胃不至——无微不至(某胃药广告) 随心所浴——随心所欲(某热水器广告) 默默无蚊——默默无闻(某驱蚊露广告) 骑乐无穷——其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

以上谐音广告词便是通过谐音替代的方式使广为人知的汉语成语推陈出新,也使广告力图表达的潜在劝说意图得以实现。我们这里仅为说明谐音广告词的广泛存在,不把广告谐音成语的利弊及广告行业禁令作为讨论对象。

网络语言是指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汉语书面语。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相比更为简单快捷和随意,从而产生大量的同音词、近义词、数字以及外语词汇的相互替换现象,逐渐形成了许多幽默风趣并具有网络特色的谐音现象。比如“小盆友——小朋友”“小童鞋——小同学”、“斑竹——版主”“围脖——微博”“太好鸟——太好了”,还有网络咆哮体中常用的“有木有——有没有”等都是由其同音词或近音词谐音而来。数字谐音“521——我爱你”“1314——一生一世”“88——拜拜”“9494——就是就是”等等。这些数字谐音的运用能在营造幽默气氛的同时加快打字速度,所以深受网民喜爱。外语词谐音最为常见的比如“粉丝——FANS”,在各类选秀活动日益盛行的今天,已经被广泛使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