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言文》八年级2-7单元的翻译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12:38: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 第二单元阅读 字期清爽

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病史记录]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鲁莽的人]约略撮[抓]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羁jī)耽搁时间],可否相约同人[相同职业的人;此指医生],凡书方[药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节选自《吴医汇讲》) [译文]

有的医生擅长写草书,病史记录有人不识,关系还不大;至于药名,药店里的人怎能个个识草书?鲁莽的(职员)大约抓一把药便会留下错误,小心谨慎的(职员)就要因此往返询问而耽搁时间,可否医生间有个约定,凡是写病史与药名,字希望要清楚,药名希望人人都看得懂。 训练

1张丞相好草书

张丞相[宋人张商英]好草书而不工,时人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指笔画曲折乖僻的地方],侄罔然[迷惑的样子]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仔细)视久之,亦不自识,诟(ɡòu,骂)其侄曰:“胡(何)不早问,致余忘之。” 【译文】

张丞相喜欢写草书(草体字),但是不工整。当时的人都讥笑他,他固执己见﹐依然如故。一天,他获得了诗句,索要笔墨快速地写了下来,整张纸上的字像龙在飞腾蛇在游动,(然后)让侄儿誊写他所写的诗句。侄儿抄到笔画曲折乖僻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拿着(张丞相)所写的字问“这是什么字?”。张丞相仔细看了好久,自己也认不出写的是什么字,(就)责骂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它是什么字。” 2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指宋太宗赵炅执政时期]有王著者学右军[王羲之]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指翰林院,如同皇帝的人才库]。帝听政[处理政务]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此指太监]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好),太宗遂刻意临( 临摹)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有人)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立刻)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极),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勉励]益[得益]也。 【译文】

宋太宗执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深深领会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在翰林院当侍书(即: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皇帝处理政务的闲暇时间,还注重练书法,好几次派太监拿自己写的书法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不好,于是太宗就专心的临摹学写。(后来太宗)又拿(自己的)书法来询问王著,王著的回答像先前一样。有人问王著(这样做)的意图,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已是(写得)好了,如果立刻就说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了。”那样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代古人,世人都认为是因为王著的勉励而得益的。 3农夫杀牛

华州村,往岁有耕田者,日晡(bū申时)[古代时间段名称,相当于15时至17时]疲甚,乃枕犁而卧。虎自林间出,眈眈相向,欲啖之。屡前,牛辄(总是)跨立耕者之上,左右以角抵(触)虎,虎不得近,垂涎至地而去。其人则熟寝,未之知(未知之)也。虎行已远,耕者觉,见牛跨立其上,恶(wù)之,以为妖,因杖牛。牛不能言而奔,逐之,愈觉其怪。归而杀之,解(分解、剖开)其体,食其肉,而不悔。

【译文】

华州村里,以前有个耕田的人,(活干到)太阳落山时(已经)很疲劳了,就枕着犁睡觉。老虎从在林子里出来, 凶狠地盯着耕田人,想要吃他。(老虎)屡次上前,牛总是跨开两脚站立护着主人的身体,用角(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触虎.老虎不能靠近耕田者, 贪谗的口水掉到地上然后离去。那个人却睡得很熟, 不知道刚才发生的情况。老虎已经走远了,耕田的人醒来,看见牛伸开两腿跨立在自己身体上面,就厌恶它,以为这只牛不正常,于是用棍棒打它。牛不会说话就奔跑,(主人)就追赶它,(越追越跑,耕田人)更觉得牛不正常,回家后就把牛杀了,剖开了它的身体,吃了它的肉,却不知后悔。 4欧阳修不喜释氏

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死后谥“文忠”]不喜释氏[佛教,因为佛教创始人为印释迦牟尼,故称释氏]。士(读书人)有谈佛事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字“和尚”。或问:“公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笑,且伏[通“服”]公之辨[通“辩”]也。 【译文】

欧阳修不喜欢佛教,读书人有谈佛教的,欧阳修一定神情严肃地看着对方,而欧阳修的小儿子字是“和尚”,有人问:“你既然不喜欢佛教,却给儿子取的字是‘和尚’为什么呢?”欧阳修说:“因为(故意要)轻视它,像现在用牛、驴的命名小孩罢了。”提问的人大笑,而且佩服他的辩解。 5义犬报火警

城之东,民家畜一犬,甚羸(léi,瘦)。一夕,邻火卒(同“猝(cù)”)[突然]发,延及民家。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起曳(yè,拖)其被,寝犹如故。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民始惊。视烟已满室,急呼妻子出,室尽烬矣。民遂谓所亲曰:“吾家贫,犬食恒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 【译文】

城的东面,一普通老百姓家里养了一条狗,非常瘦弱。一天晚上,邻居家突然着火了。(火势)蔓延到了这一人家。这家的人睡得正熟,狗连声大叫也不醒。(狗)就过去拉他们的被子;(他们)还像原来一样睡着。(狗)又蹲在床上用嘴对着那个人的耳朵大叫,那人才惊醒过来。看到烟已弥漫了整个房屋,急忙喊妻子孩子出来,屋子却全烧成灰烬了。那个人就对他的亲近的人说:“我家穷,狗经常吃不饱,没想到今天能救我们一家四口免于灾难。在那些日子里,有人丰厚地享受对方(提供的)吃喝而不顾对方的忧患与困难,他们看到这只狗的作为有什么感想呢? 第三单元 阅读

陶侃惜分阴

陶侃(kǎn)在广州[指陶侃在广州任刺史],无事辄朝(zhāo,早晨)运百甓[甓(pì):砖]于斋[书房]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意为尽力收复中原;时晋朝已偏安江南,北方为外族占领],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常语(yù)人云:“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沉湎(miǎn)于宴饮],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译文】

陶侃在广州(任刺史),(如果)无公事处理,就早晨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把它们搬进书房内。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回答说:“我正尽力收复中原,(如果)过分安逸,恐怕(日后)不能肩负战事,所以自己先吃点苦。”……他常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却爱惜每一寸光阴,至于普通的人,应当爱惜每一分光阴。怎么可以只管享受,活着对社会没有

好处,死了后人也记不起他,这是自暴自弃!” 训练

1木屑竹头

尝(曾经)造船,其木屑竹头[指竹的根部],侃皆令籍(登记)而掌之。人咸(都)不解所以。后正会[指农历正月元旦],积雪始晴,厅事[官府办公的大堂]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铺)地。及桓温[桓(huán),东晋大将]伐蜀,又以侃所贮(存)竹头作钉(dīng)[指竹钉]装[装配]船。 【译文】

曾在造船的时候,那些木屑和竹子的根部,陶侃命令人(把它们)都登记造册并把它们掌管好。人们都不理解(陶侃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在正月初一,地面积雪,天刚放晴,厅堂前有没融化完的积雪,地面还湿滑,(陶侃)就用木屑铺在地面上。等到桓温攻打四川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的根部作竹钉来装配船。 2董遇论“三余”

人有从学者,遇[董遇,三国时人]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iàn)。”从学者云:“苦于无日。”遇言:“当以(用,利用)‘三余’。”或(有人)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随时)之余也。” 【译文】

有人请董遇讲学,董遇不肯就讲,董遇说:“在这前一定应先读百遍。”说“文章读了百遍,它的含义自然会显露出来 。”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利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季农闲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不便下地劳动)是白天的空余时间,雨天(不能出门干活)随时都有空余的时间。” 3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桓(huán),东汉人]初值(早年;遇到)仓卒[社会动乱],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è,穷困),而荣诵读不辍(chuò),元卿哂(shěn )[讥笑]之曰“但自苦尔,何时得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回答)。及(等到)荣为太常[朝廷中负责礼乐及选拔人才的官职名称],元卿恨(遗憾)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有利若是哉!” 【译文】

东汉桓荣当初遇到社会动乱,与同族的叫桓元卿的同处于饥饿穷困之中,但桓荣勤学不止,元卿讥笑他说:\你只不过是自己苦苦地化费气力罢了,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处啊!\桓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官后,元卿遗憾地说:\我就象农家人一样,哪里料想到读书有益像这样啊!\

4晋平公游于河

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hè)胥[胥(xū),人名]跪而对(回答)曰:“主君[对国君的尊称]亦不好士耳(罢了)。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昆仑山],无足而至者犹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大概)主君无好士之意耳,无患乎无士也。” 【译文】

晋平公在黄河畅游觉得快乐,说:“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度这种快乐?”船夫盍胥跪拜回答说:“国君也是不喜好有才能的人才罢了,那珍珠出产在江海中,玉石出自昆仑山上,(它们)没有脚而能到(国君这里),还是因为国君的喜好;有才能的人有脚不能到(国君这里),大概是国君没有喜好有才能的人的意愿罢,(只要国君喜好)不要担心没有有才能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