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八单元第1课《压力的作用效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4:20: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八单元第1课《压力的作用效果》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各因素与压力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实践如何改变压力的作用效果 。

(2) 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压力作用效果理解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愉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压力的三要素。

2、学生已经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形变。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各因素与压力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 寻找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 探究各因素与压力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课件:短片(脚踩鸡蛋)

问题:为什么鸡蛋不会破了?难道这人会轻功? 学了压强这一节课后自然就明白了。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 1、定义

(1)多媒体课件:展示(沙滩上的脚印)

提问:为什么人走过去,就会留下脚印呢?(人对地面有压力) 问题:什么叫压力呢?

(2)多媒体课件:(三幅图)(1)杯子对桌面有压力的作用(2)物体对斜面有压力的作用(3)图钉对墙也有压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归纳压力的方向,得出压力定义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区别压力和重力

问题:压力和重力是同样的力吗?

(1)演示实验:将磁铁放于锯条上,观察锯条由水平到倾斜时形变程度的变化,说出压力大小变化。

(2)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情况下压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对压力和重力三要素进行比较,明确它们是不同的两种力。 提问:什么情况下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大小呢? 学生观察指出,教师强调。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 提出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沙滩上的脚印)

脚印深浅不同,脚印深的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浅得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不明显。 问题:压力作用的效果为什么会这么的不同呢?它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学生活动:

(1)让学生拿出笔,用两个手指头抵住笔尖和笔尾,感受并观察;

提问: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不同呢?

提问: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2)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把笔尖抵住手指头,感受并观察。 提问: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不同呢?

它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沙、小木桌、钩码

(2)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实验活动,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5、分析与论证

学生说明探究过程(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同时显示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三、压强 1、定义

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让我们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物理课本、文具盒)

问题: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也不同,应该怎么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给前面提供的物理课本、文具盒加上相关物理量,学生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用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算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建立压强的概念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建立压强概念后让学生自己得出压强的公式、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 =F/S(S是指物体相互接触且受压的面积,单位一定要用m2)

3.单位:1N/m2=1Pa 帕斯卡 简称帕

解释1pa的物理意义以及举例使学生对1pa的压强形成具体概念。 4、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

学生活动,老师讲解,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大货车压坏路面)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怎么做才可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引导学生从公式找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