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拉单晶操作规程精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1:59: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直拉单晶操作规程

操 作 规 程

一、拆炉 1: 准备

确认停炉冷却时间达5h,准备好钳子及取晶筐,向炉内充Ar气,确认炉内为常压时,副室门打开,关闭Ar 流量计启动液压,升起副室筒,稳住晶体轻推左旋副室,晶体筐对准副室筒口,按下晶快降速按钮。将晶体安全降入筐内,手扶籽晶夹头,用钳子将细颈处剪断,手扶夹头,待钢丝绳拧力全部消失后取籽晶,重锤升进副室内启动液压升起炉盖。左旋至副室筒下。 2: 炉子清扫

2—1戴好工作帽,口罩及专用手套,准备好酒精,吸尘器,无尘纸及放石墨件的不锈钢车。

2—2 依次取出导流筒及上保温盖,先取掉热偶升起主炉室向右旋出,取出上保温筒石英坩锅及埚底料,并放入到不锈钢桶内到指定的地方,锅底料应写清炉号及炉次。 注意:1:石墨件不能用手接触。

2:小心锋利的石英锅碎片和锅底料扎伤手指。

3:石英碎片和锅底料渣不要掉入轴波纹管及加热器缝隙内。

2—3 每炉必须在取下晶棒后及时清理过滤罐、过滤网, 3炉大清炉,每炉管道。

注意:清理过滤罐和管道,具有自燃的现象不能造成人生事故和将密封圈烧坏的现象,所以拆除的地方必须用酒精擦净密封圈并装好。保证密封圈的完好。

2—4 戴好一次性手套,采取自上而下的原则,清扫副室筒及炉盖,用专用工具沾上酒精,一圈一圈的仔细擦拭副炉筒。

注意:长棍不要和钢丝绳绕在一起,用纸巾沾上酒精擦炉盖顶上密封圈及翻板阀,密封圈并保证密封较进槽无误。 2—5主炉清扫

戴好一次性手套用吸尘器与毛刷先刷净附着在主炉室的挥发物,吸净加热器托盘,炉底。

注意:加热器电极螺丝是否松动,炉底排气孔是否畅通。用沾有酒精的纸巾把主炉室及密封圈擦拭干净。 2—6石墨件的清扫

吸净导流筒,保温罩,三瓣埚,用纸巾沾少量的酒精反复擦拭直至无污物。

2—7石墨件的装炉

(1) 埚杆装好后要拧紧螺丝,埚杆要平稳无跳动。 (2) 三瓣埚装入后要平稳

2—8检查真空泵油位是否在2/3处 2—9检查真空泵油是否干净

二、装 炉 1: 准备

戴好口罩,帽子,打开石英埚包装,取出石英埚,对光。 2: 装料

用较小的料3-5㎏铺平埚底,大块料置于中间,用适当的料固定,小块料填缝,将母合金全放入中间用料盖住,最后吸净周围料渣。 注意:(1)小块料,小片料不能掉入加热器上,以防打火。 (2)放料时要轻,不能碰坏石英埚。

(3)装料时,周围空气环境要好,尽量不要造成污染。 3: 合炉

3—1料装好后,埚转开启2-3转/分,确认无短路的可能,快速降至埚下限位,应注意低于平口位置100㎜为宜,以防下限位失灵而造成损失,关闭埚转

3—2放导流筒后不要与硅材料接触

3—3用酒精纸巾擦干净重锤,确认籽晶型号及晶向后,将籽晶装在夹头上,稍向下拉防止籽晶在等径时下坠,将籽晶升入炉筒内合炉,并关闭液压泵。 4: 抽空

抽空前检查冷却水压力不低于1.5㎏,确认泵无异常,所有操作过程无遗漏的程序。按主室泵按钮2-3次运转1-2分钟,确认无异常,慢慢打开排气球阀,先打开1/3程度至压力表降到一半时,打开全部,开始抽出。

其次测量表数字下慢时,打开AR流量计,使AR气以30L/分的速度流入炉内,5分钟关闭,反复操作,使炉内真空抽至4帕以下为止。 关闭球阀,检查泄漏,以5分钟不大于1帕为合格,准备加热。 注意:真空不到4帕以下不加热,一般抽出需20~40㎜,抽出时为取下的晶体刻号,填写锅底料号日期,清扫炉台卫生。

溶 料

1:打开AR流量开关,使炉内压力为800帕左右

2:打开加热开关,按以下时段升温

时间:0min 30min 60min 30KW 60KW 90KW

3: 化料过程中注意观察炉内情况,观察电流电压是否正常,若有搭桥现象,要保持更大的功率,使其熔化,有异常要采取措施。 4: 料塌后要稍加锅位,锅转打到1转,注意液面与导流筒保持一定的距离,化硅完了,降低功率,到引晶功率,埚升到引晶埚位,温度稳定,将欧陆表切入“自动”。

5: 给定埚转 5r/min 晶转8r/min 6r/min 10r/min

8r/min 12r/min

降下籽晶测试一下温度,校准单晶生长控制器的各参数。

引晶 放肩 转肩 1: 引晶

调整欧陆表温度至引晶温度,先把晶转打开, 晶转8r/min; 10r/min; 12r/min

降籽晶与熔硅接触,发现有光圈出来把锅转调至给定埚

转 5r/min ; 6r/min ; 8r/min 发现有四条棱出现方可引晶。(或者:3min后根据光圈情况调整温度,合适时方可引晶,不合适时,10min后引晶。)

1—2 打开晶开电源,晶升计长清零,开始引晶初始晶升拉速1-1.5㎜/min,温度合适后,拉速1.5-6㎜/min,引晶30㎜后一般拉速2~6㎜/min,细颈直径3~4㎜为宜,细颈长度120~150㎜以上,视细颈直径而定。目的使位错全部消失。 注:找温度要有耐心,不要反复调节温度缩晶断,要重新接触好光圈,方可缩晶。 2:放肩

缩细颈结束后,将拉速调整到0.4㎜/min进行放肩。降欧陆SP以降低温度放平肩随时用测经仪测量直径大小。 3:转肩

距目标直径5㎜左右时,将晶升调至1.5~2.8㎜之间转肩。转肩时拉速不应过快,根据转肩情况,慢慢降拉速到设定的拉速(1.15),降低温度,把埚身;埚跟比;埚升电源打开;sl/cl曲线打入自动,同时计长清零,埚位清零。调整伊尔根光圈,压入光圈1/3之内(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