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简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52: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编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下《植物的一生》单元内容 + 四上《有生命的物体》单元部分内容——→三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新教材三上《植物》 新教材三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旧教材三下《植物的一生》

我看到了什么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种子变成芽 校园的树木 种植我们的植物 芽长成苗 大树和小草 我们先看到了根 开花了,结果了 观察水生植物 种子变成了幼苗 果实和种子 植物的叶 茎越长越高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开花了,结果了 植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的大丰收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 种子变成芽 种植我们的植物(2) 我们先看到了根(3)

变化一:不是从观察种子作为切入点,而是从展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入手,让学生

用图画和文字将知道一株绿色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一是便于教师找准教学起点,二是产生驱动性问题

变化二:在观察植物的种子活动中,原教材突出凤仙花种子的观察,再与其它种子比较。

新教材是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再推测种子里面是面怎样的?而把种子长出芽以后的观察与记录移到下一课,补充了种凤仙花的准备,让师生为下一课做好准备。

变化三:播种的方法和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的提示语更具体,便于师生操作,

真正去种、去做。去掉了其它种子,就是种子凤仙花,其中还隐含着不同的方向放置种子实验。

变化四:提出了具体的观察要求:一是观察透明杯中种子生长变化情况;二是观察花盆

中种子生长变化情况。

变化五:对观察记录的要求,指导更细化,如每天…每周…,对记录表也进行改进,关

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根、茎、叶变化;还可用图画、文字、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并提供了示范。

变化六:在播种活动中已有入笔——“透明杯中种子生长”,建议在上第二课时教室里

应同时种植蚕豆,让学生观察,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先长根还是先长茎;二是

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的方向有关吗?

变化七:研究根的作用是通过现象、试着移植、做实验,从而得出植物根的作用,实验

过程表述很清楚。

种子变成了幼苗(4) 芽长成苗

茎越长越高(5)

变化一:与原教材比课文的结构变了,“交流前三周里凤仙花苗的生长变化”、“观察生

长了四周的凤仙花”设计了更具体的问题(P9),来引导学习回忆和指导学生观察,并更关注叶在茎上排列、分布数量等,为后面对叶的讨论和研究叶活动作铺垫。

变化二:“叶为植物提供‘食物’”这一小节内容,教材安排为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思考,最后以直观的形式图文结合来介绍植物叶为植物提供“食物”(P11)。而这一部分内容原来安排在四上《植物怎样生存》(P6)

变化三:新教材引导学生从茎的颜色、硬度、高度去观察、整理,同时要求画出茎的高

度变化图。(P12)然后引导通过实验得出茎的作用。原教材四上专门通过《植物的根和茎》来进行教学的。

开花了!结果了——开化花了,结果了(6)

变化一:原教材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事,有着学生间比赛的味道,能激发学生的长期观察,

新教材提出4个问题(P14),更围绕学科概念,科学味更浓。并让学生根据以前的观察,画出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特别提醒涂上颜色,即颜色变化。

变化二:原教材观察花,而新教材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增加采摘处在不同生长时期花

和果实,并进行排序和把画补充完整,突出了操作性,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内化。

果实和种子——我们的大丰收(7)

变化一:教材以学生讨论图的形式提示统计一株凤仙花结出的种子数,从而感悟植物种

族的延续、壮大。

变化二:在学习主题构建方面,先整理分析,再归纳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和身体的6

个部分,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识逻辑,更科学。

总体来说:原教材通过引导学生种植、培育凤仙花,了解一株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从种子到种子的生长周期和一株植物的6个器官,从而在头脑中建立一个认识植物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周围其他的植物,获得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科学的了解;新教材不仅要了解一株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而且还要引导学生研究植物器官的作用,在观察、实验设计上采用了给出问题和提供实验步骤;原教材则重于让学生自己

提出“还能观察什么?”和设计实验。 整个单元的线索:

1、整个单元是一个大的探究活动,探究的主题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变化”。关注植物一生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对植物生命体本身的意义;探究的对象是凤仙花。

如果找不到凤仙花的种子,可用其他绿色开花植物代替。

探究活动从问题开始:“绿色开花植物从哪里来?”“它们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

? ? ?

第一课的前测活动,是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猜测。

中间各课观察、记录、交流、实验等活动是收集信息的过程。 最后一个活动“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证据”是整理分析信息资料、

获得结论的过程。

2、观察研究活动是沿着植物生长发育的轨迹推进的。

? ? 在。

?

意义:引领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想问题,培养学生树立用联系的眼光看待

周围事物的意识,以期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每课的线索:

? ?

教学建议:植物单元要解决一个课内外如何结合的问题,从教师层面来说:有哪些类型的课可作课例分析。从学生角度来说,写观察日记是一个重要的可行的方式,关键是如何提高日记的科学含量,即如何进行观察记录、如何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如何进行科学的提升。

寄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希望我们教室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亲手种下一粒种子,都有机会感受丰收的喜悦;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在孩子脑中播下科学的种子,都有机会品味收获的快乐。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新教材三上《动物》 新教材三下《动物的生命周期》 旧教材三下《动物的生命周期》

寻访小动物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迎接蚕宝宝的诞生

交流活动——研究活动——对以后观察记录活动的提示

在交流所观察的现象基础上产生问题,开展观察、实验研究寻找答案 从种子——根——叶——茎——花——果实——种子(统计种子数),基于对植物所发生的变化对植物生命体本身的意义的关注,将根、茎、

看到什么研究什么。

叶的功能整合到单元教学中,这也是本单元本质上的变化,是课题变化的原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