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21:24: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件出示小精灵:大家好!我是晶晶,森林就是我的家,欢迎你们!课件出示: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对称的房子、蝴蝶、蜻蜓、树叶、花朵……一片迷人的景色。

师:仔细观察这些美丽的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房子、蝴蝶、蜻蜓……这些图案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了这些图案都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比如空中飞舞着的蜻蜓、蝴蝶……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提出问题。并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观察体验,感受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出示蝴蝶、房子、蜻蜓等图片】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蜻蜓图:以蜻蜓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房子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课件演示)【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蜻蜓、蝴蝶、房子……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蜻蜓等图案,创设故事情境。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2)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欣赏对称的图形:建筑物、京剧脸谱、雪花、民间剪纸……

【设计意图: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去寻找、赏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样,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操作体验,认识对称。 1.教学例1。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师: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剪出其它图案吗? (1)学生操作活动 (2)集体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实践操作应该是学习数学的根本,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使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所以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2.认识对称轴。

师:你们知道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什么吗?(生说师板)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师板演画对称轴的方法)

(1)学生在自己刚才剪出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2)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将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学生在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折、画、剪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三、游戏巩固,运用新知。

师:小精灵晶晶要带大家去森林中的数学王国去玩,大家高兴吗? 闯关游戏一:猜猜看“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图案吗?”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闯关游戏二:火眼金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下面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3)教师小结。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设计意图:经过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对称图形了,能感知对折的折痕,并且通过观察思考,学生已经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闯关游戏三:小魔法师“这些图形少了一块,你能找到吗?”

(1)学生观察、自己连一连。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闯关游戏四:终极挑战──你能帮这些图形找到另一半吗?

小组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四、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及重难点突破

一、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第29页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有一定的感性基础。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辨认对称图形的方法,进而能够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真正理解“对称”的含义。而“剪一剪”的操作活动对于学生灵活应用、掌握新知提供了直观支持,对于理解“对称”的含义提供了表象支持,因此,这个活动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来说是很重要的,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新知奠定基础。

(二)具体分析 1.实物情境图。

教材先呈现了植物、动物、建筑物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发现这些物体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通过认识“对称”现象从而引出“对称”的概念。再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加以巩固认识。

2.操作应用体验。

例2以动态操作的方式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

教材通过剪纸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折纸片、画图和剪纸片的过程,展现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而达到以下3个目的:首先,使学生明确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次,使学生通过折痕认识对称轴;最后,使学生明确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先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3.练习做一做。 “做一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其中第四幅图较难些,必要时可通过折一折的方式判断。

二、重难点突破建议

(一)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

1.由于学生在美术课上已经学习过剪纸片,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学生对此并不陌生。所以教学时应利用这些经验,比如让学生回想剪纸片的过程等,为后面将剪纸片过程进行数学化处理做好铺垫。

2.教学轴对称时,教师应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让学生结合教材上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在描述时,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不规范、不科学的,如“这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不必刻意纠正,只要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就可以了。

3.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学生的答案是很开放的,可能并不是严格地在同一平面范围内描述,只要大致准确,都是可以的。

(二)思考与操作相结合,体现数学化

1.教学例1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任务:“你可以剪出一个对称的图形吗?”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再进行交流。一开始时,学生可能想不到把长方形纸对折,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