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04: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1

学习导读

学习准备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 、 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正常机体通过 ,使各个 、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状态, 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人体各器官、系统 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 。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 的调节。

(2)美国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 和 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 、 而实现的。

(3)免疫系统曾一直被认为是机体的防御系统。随着分子生物学

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 作用:它能

并 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4)目前普遍认为,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 ,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 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 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例如,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 和血液中的在 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 、

等因素的影响。只有这些因素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由此可见,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破疑解难 一、内环境与稳态 (1) 稳态的概念

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但内环境却能维持相节的稳定。这种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36.5~37.5℃;血液的pH变化范围为7.35~7.45;血浆渗透压一般为 770kPa(37℃时);血糖正常水平为80~120mg/dL等,而不是某一恒定值。

(2)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神经一—体液一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①神经调节: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②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02、H+等在体液传送下对机体的调节,其中主要为激素调节。

③免疫调节: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共同抵御外来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在整个机体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正是两者的相互配合,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并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如当血液中C02过高时C02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活动加强,及时排出过多的C02,实现内环境中02与C02含量的相对稳定。免疫系统不仅是机体的防御系统,而且对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