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热点专题七:弘扬宪法精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学案 (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9: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热点专题七:弘扬宪法精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热点材料】

1.宪法宣传日:2016年 “12·4”是第3个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 国务院在中南海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2016年9月18日,国务院在中南海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监誓。

【问题设计】

1. 我国为什么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宪法的重要性)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①宪法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 我国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宣传我国的宪法知识,增强公民对宪法知识的了解和认识。(2)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3)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实施依宪治国。(4)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5)有利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等。

3. 青少年应该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为了更好地响应宪法宣誓制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积极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③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4.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实施依宪治国。②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③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④有利于宣传我国的宪法知识,增强公民对宪法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

5.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6.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宪法的重要性、向宪法宣誓的目的、意义) 【热点材料】

当下热播的《人民的名义》,被誉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电视剧”, 十八大以来,反腐态势持续高压,反腐力度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老虎苍蝇一起打所赢得的民心,所累积的民意,都在《人民的名义》中得到了展现。净化政治生态、与百姓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严惩腐败绝不姑息、为百姓利益代言,这才是人民的名义。

【问题设计】

1.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有何重要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加快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有利于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⑤有利于督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防止腐败。⑥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在《人民的名义》剧情中,我国政府严惩贪污腐败高官,这说明了什么?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只要触犯了法律,不论其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我国大力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④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分子的坚强决心;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等等。

3.为什么我国政府严惩腐败绝不姑息?

①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②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③有利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⑤有利于督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防止腐败。

4. 在电视剧中,违法高官受到法律的严惩,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①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侵蚀。③我们青少年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做守法的好公民。④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等行为时,要勇敢地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情况。

5. 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6.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途径有哪些?

①向人大代表或人民代表大会反映情况。②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来访等方式提出批评建议或反映情况。③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反映情况。

7.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方式正确行使。①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②投诉或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热点材料】

2017年3月15日,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审议意见以及政协委员和有关方面意见,对民法总则草案作了126处修改。其中,见义勇为这一“好人法”条款再度修改,不再区分是否构成“重大过失”,只要是见义勇为一律不担责。至此,“好人法”条款已三度修改。

1. 《民法总则》的通过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④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⑤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前提和基础;等。

2.《民法总则》通过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②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等。

3.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①青少年要努力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②认真学法,守法,宣传法律,同违法行为作斗争;③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④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⑤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4. “好人法”条款修改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③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④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责任意识,提升生命价值;⑥有利于珍爱生命,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5. 有同学认为,只要有了“好人法”,就能减少讹诈现象的发生。请你运用关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①这种观点是片面的。②建立和完善“好人法”,有利于减少讹诈现象的发生,因为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③但是,要使减少讹诈现象的发生,还需要需要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和提高道德水平,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④因此,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进一步减少讹诈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