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垃圾分类探究》主题教学设计参考20180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3:13: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 “生活垃圾分类探究”主题活动教学设计

(说明:此设计仅供学校参考,不准外传,如果学校有特色主题的也可以以学校特色主题开展。设计还要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情况确定安排多1或2个课时)

一、活动背景

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日趋扩大,人口日益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在不断地增加。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北京市日产垃圾1.84万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运输,长度接近50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同时北京每年垃圾量以8%的速度增长。上海市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高达2万吨,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厦。广州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多达1.8万吨……日益增长的垃圾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理,随之带来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就会无声的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为此,全社会都要倡导垃圾减量、分类处理,使垃圾的总量降下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

2011年4月1日,《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按照计划,垃圾分类率力争达50%,资源回收率达16%,资源化处理率达90%,末端处理率达75%,无害化处理率达85%。经过两年的实施,在一些试点区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要在全市范围内有效推进,仍需要每一个广州市民的共同努力。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活动,了解目前我国以及社区、家庭垃圾分类及其处理的现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等;知道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及减少生活垃圾的一些常用的方法等。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身边垃圾处理现象的观察,发现与提出与垃圾处理有关的问题,形成相关的活动主题;掌握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的一般程序和步骤,初步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收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形成小论文、观察报告、调查报告、设计与制作的作品等活动成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情意目标

通过该活动认识到垃圾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活动规划 1.活动内容

以“生活垃圾分类”为研究对象,围绕生活垃圾的产生,周边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影响,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处理,可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等,合理设计主题活动,开展探究与实践活动。

2.活动方式

专题探究:按照实践性、价值性、可行性原则,围绕“生活垃圾”话题选择子课题,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参观考察:根据主题活动性质及需要,组织参观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分类试点社区等。

社区服务:在家庭、学校、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服务等实践活动。

设计与制作:对废弃物品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拆分或重组,释放它们潜在的使用价值,创造出有一定价值性、观察性、技术性的物品。

1

3.活动阶段

选题阶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确定活动主题。

方案设计阶段:围绕活动主题,设计小组活动(研究)方案。

活动实施阶段:通过专题研究、参观考察、社区服务、设计与制作等学习方式,围绕主题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活动总结阶段:总结活动过程,反思活动成效与得失,完善活动成果,深化活动内涵,合理多元评价个体表现。

第一阶段 选题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指导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关注同学、关注校园、关注社区、关注社会,从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出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形成探究课题。有价值的、可行的探究课题是学生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获得能力发展的前提。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垃圾分类的一般知识,激发参与垃圾分类探究的热情。

2.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关垃圾分类的探究问题。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要找什么资料——如何去找——找到后如何处理”的过程,知道文献查阅的方法,为垃圾分类的活动收集相关资料。

2.通过“问题导入——生成主题——分解主题——小组交流——拓展延伸”的过程,学习主题生成和分解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归纳、讨论、图示等方法。

(三)情意目标

1.激发探究垃圾分类的兴趣,初步形成“垃圾分类,你我同行”的责任感,逐步产生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感。

2.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现象,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及现状。具体包括:

(1)引导学生自主地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垃圾分类”现象,尤其关注身边的垃圾分类情况。如家庭生活垃圾、社区生活垃圾的分类现状。

(2)通过查阅文件、文献等相关资料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及相关政策。 (3)关注垃圾分类推进的情况,如推进的现状、策略、办法,关注人的意识、行为,关注社区的办法、政府的配套措施、国外的相关做法等。

(4)关注垃圾分类的设备、设施,如何改良现有的垃圾分类用品等。

2.指导学生围绕“生活垃圾分类探究”主题选择子课题,确定班级各小组的探究主题。

三、课型设计

本阶段适用的课型是文献查阅课和选题课。通过文献查阅课为选题课提供相关背景知识。通过选题课完成综合实践活动选题。

1.第一课时“生活垃圾分类探究”文献查阅课

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通过课件展示外国成功的垃圾分类做法,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究身边垃圾分类的状况。

2、文献法的概念。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

3、要做好文献收集,步骤是:

第一,浏览——确定有关题目、部分(篇、章、节、段),这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精读——确定有关内容,这是一种“下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三,记录——对那些有价值的文献篇、章、节或段就应做好记录工作,以备后用。 二、明确查阅文献的种类

指导学生围绕生活垃圾分类需要查阅哪些文献资料,包括: 1、生活垃圾分类的一般常识 2、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

3、政府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文件等。 三、实地查阅文献资料

1、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查阅相关资料。

2、该环节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安排学生在课外完成。 四、处理文献资料

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获取有用的资料。 五、交流分享

在全班交流分享搜集、整理的资料。

2.第二课时“生活垃圾分类探究”选题课

选题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它强调主题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本次活动主题是“垃圾分类”。据2011广州市环保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垃圾正以惊人的数量淹没着我们美丽的城市。“垃圾围城”已经成为广州市政府急需解决的政要问题。伴随着4月1日正式施行《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现在广州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此活动,学校、社区、家庭都已进入垃圾分类正在进行时,大家都认为垃圾分类是件好事,但如何推广垃圾分类,培养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在垃圾分类的实施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作为小学生我们围绕垃圾分类可以探究什么呢?于是开展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并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建议

1.建议本阶段的教学用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为4课时,文献查阅2课时,选题课2课时。

3

2.建议选题课生成的子课题如下: (1)家庭生活垃圾数量及分类情况调查 (2)校园生活垃圾数量及分类情况调查 (3)社区生活垃圾数量及分类情况调查 (4)社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见调查 (5)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及策略探究

3.在选题课中还可以生成适用全班开展的子课题,如:生活垃圾分类广告宣传画的设计与制作;生活垃圾变废为宝DIY;生活垃圾分类用品的改装与设计等。

4.教师可结合区域、学校资源,学生兴趣生成其他有价值的子课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好处。

2、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索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2、学生能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形成主人翁意识。

3、热爱环境,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身边环境,积极投入到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 难点:学生能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导入图片:亚运后的广州,高楼矗立,珠水如镜,奔流入海的江水打开了一座城市最包容的胸怀!亚运后的广州,白云山、小蛮腰、科学城······让人们流连忘返!这美丽的城市,成为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大家在享受这美好环境的同时,你又知道吗?我们每天的生活将产生不少垃圾,越来越多的垃圾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出示数据和图片)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

2、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有两种:填埋和焚烧。下面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引出:垃圾必须要解决,可这两种方法都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又看看国外的垃圾处理的方法。从图片中,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结:垃圾是可以再循环利用的。而且可以减轻地球妈妈的负担。(出示第一个大课题)

4、同学们,垃圾分类迫在眉睫,广州市政府在4月1日正式实行《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垃圾分类是我们广州人共同的义务。(看视频) 5、你对垃圾分类有什么认识?(学生多角度谈)

6、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垃圾)对啊,这就是老师在我们的社区拍到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乱投放垃圾)图片反映了什么?(市民不懂得垃圾分类的做法)

4

7、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如果把垃圾合理分类,回收再利用,对人类可是莫大的好处。(展示PPT)(出示第二副课题) 二、互动讨论,分解主题

1、 关于垃圾分类,想必同学们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探究垃圾分类?(学生谈,老师相机提炼关键词,为探究分类做铺垫)

2、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探究的内容应定得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适合于我们的年龄特点,操作起来更方便。更有价值。

3、 下面,在小组里讨论出你们认为值得探究的感兴趣研究的2-3个问题,写在问题卡片上,待会派代表上台简单说一说探究的理由? 4、 小组讨论并写出探究问题

5、 小组汇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对此感兴趣?)

三、归纳筛选,确立子课题

1、老师引导:哪些问题有联系的,相近的,可以归在一起,请同学出来摆一摆。并简单说原因

2、老师根据学生板书相机写关键词,提炼分类 初步定为:(1)垃圾分类的好处?(意义)

(2)垃圾的种类有哪些?(种类) (3)垃圾如何处理?(处理)

(4)垃圾分类的具体做法?(做法) (5)垃圾分类如何再利用?(再利用) (6)政府应该如何推广垃圾分类?(宣传)

3、问题转化成小主题 一般的转化方法有:

关于(内容)的研究、关于(内容)的应用……

如:“垃圾分类的意义”可以表述为“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研究” 四、确立分组,选组长,起组名,定口号 (1)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探究小组 自由选组:

①思考:你最想研究哪个小主题

② 入座:根据老师提示坐到所选择的小组

(注意:动作迅速、保持安静)

(2))各小组选出小组长,并设计小组的组名及口号,初步形成小组合力。 小组合作:

①小组内选出小组长(出示组长的要求) ② 设计小组的组名及口号

(结合自己组的研究内容来设计组名、口号,把组名写在旗子上) (3)各组轮流上台汇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