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四章 第3讲 水土流失、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17:33: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吉林普通中学第二次调研)无定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之一,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上游向东北流经毛乌素沙漠南侧,下游向东南流经黄土高原,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在清涧县注入黄河。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无定河上游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径流量小,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C.与下游相比,含沙量较大 D.径流量大,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2.由于过度发展种植业,在甲乙两地出现了不同的环境问题。下列对于甲乙两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导致流水侵蚀 B.甲—土壤盐碱化 大量引水导致过度灌溉 C.乙—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导致流水侵蚀 D.乙—土地荒漠化 植被破坏导致风力侵蚀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无定河发源于白于山北麓,距海较远,又是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由图中可知,最高海拔在1 700~2 000米,没有永久性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所以A、D错误;上游没有流经沙漠,下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所以上游含沙量比下游含沙量小,因此C错误;无定河主要靠地下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上游因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所以主要为地下水补给,河流

第 1 页

流量的季节变化小,所以B正确。第2题,图中甲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植被破坏后风力侵蚀加剧,易引发荒漠化问题,因此A、B错误;乙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后流水侵蚀加重,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所以C正确,D错误,选C。 答案:1.B 2.C

(2019·山东沂水一中模拟)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 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4.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5.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 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 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 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 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

解析:第3题,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要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不宜

第 2 页

扩大耕作业规模;彻底治理水土流失需要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轮荒耕作制度不利于提高耕地的土壤肥力。第4题,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应用于种植业;黄土高原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的黄土塬。①地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第5题,当降水较多时,鱼鳞坑中的水会发生漫溢现象,鱼鳞坑的埂中间高、两侧低使坑内溢水在坡面上向下流动时方向分散,避免了径流集中,减弱了径流的冲刷力。 答案:3.B 4.A 5.C

(2019·秦皇岛模拟)“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 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7.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 )

①退牧还耕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严禁过度放牧 ⑤防治水土流失 A.①②⑤ C.①③④

B.②③⑤ D.②④⑤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