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3 1:23: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个,每个4分,共20分) 填空题(20个,每个1分,共20分) 简答题(5个,每个分值不定,共42分) 论述题(1个,共18分)

第一章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

能的一类技术,是感测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整体。

2、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

①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②开发——开发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

③网络——建设国家、地区、学校教育信息网络系统; ④产业——发展教育信息产业;

⑤人才——培养掌控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

⑥政策——制定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①教材多媒化。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得多媒体化,它们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视频及模拟的三维动画图像等多种教学信息。 ②资源全球化。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球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学习者共享。 ③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根据学习者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④学习自主化。由于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趋势。

⑤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 ⑥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它包括计算机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内在功能 ⑦环境虚拟化。教育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网络教育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⑧系统开放化。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建设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系统,支持按需学习、弹性学习和终生学习。 4、教学技术(94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

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5、学习资源:所谓学习资源,就是学习者能偶与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人、物和

信息。

6、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课堂教学领域、自主学习领域、远程教学领域、

在职人员培训领域。

7、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引起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①学习资源的变化。学习资源多样化,教学信息显现方式多媒体化,学习内容的

组织结构以非线性方式链接,形成超媒体结构,学习信息的传输网络化并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使教学过程智能化。

②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感知对象具有多样性和生动性,学习过程具有交互

性,学生知识的构建具有个性化。

③学习空间的转化。把传统学校教育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为全社会、开放性的

教育空间。

④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媒

体四个基本要素,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教学过程要素之间关系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学习内容的转变、媒体作用的转变和教学进程结构的转变。

第二章

1、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数字化学习,也可以译为电子化学习。它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可以定义为: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

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具体可以表述为:

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 ②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③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④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原则:

①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特别是构建主义理论)作为整

合的了理论指导;

②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

③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设计,使计算机既

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④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前提;

⑤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构建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三章

1、学习环境: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

风、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等。 可以将学习环境分成三个部分:

① 理学习环境,包括各种物理因素、各种教学设施、教室空间布局等内容; ② 技术学习环境,包括教/学平台、教/学工具、教/学资源等内容;(*)

③ 情感学习环境,包括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校/教室氛围建设等。(*) 2、教育/教学媒体: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

3、一种媒体要发展成教学媒体,应同时具备两个基本要素:①媒体用于储存与

传递与教学目的的信息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②媒体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称为教学媒体。

4、一种媒体要演变成为教学媒体,首先要解决两大关键问题:①硬件的改造;

②教学软件的编制。

5、人们根据教学媒体所作用的感官和信息流向不同,将现代教学媒体分为5类:

①视觉媒体(如幻灯机、投影仪等);②听觉媒体(如CD播放机、录音机等);③视听觉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等);④交互媒体(如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软件、课件等学习资源);⑤综合媒体(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

6、教学媒体具有以下6方面的共性:

①扩散性——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进行传递; ②固定性——教学媒体可以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的时候被再现; ③重复性——被媒体固定了的信息是可以再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媒体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重现其存储的信息,供再现使用; ④组合性——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组合起来,组成多媒体系统,相互促进表现的效果;

⑤工具性——教学媒体处于从属地位,部分代替教师进行工作,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于工作;

⑥独立性——也可以称为能动性,是指精心编制好的教学媒体能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可以了离开人的活动,独立地发挥教学作用。 7、教学媒体的个性:

①表现力——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

②重现力——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存储的信息内容再现的能力; ③接触面——教学媒体能在同一时间传递信息的范围; ④参与性——教学媒体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⑤受控力——教学媒体使用者操作的难易程度,教学媒体的受控力会随着操作者信息技术水平的不同而变化。 8、教学媒体的功能: ①传播功能。媒体具有获取和传播信息的功能,这是因为媒体是与传播相伴而生的。我们传送信息要靠媒体,我们获取信息也要靠媒体。

②存储功能。媒体具有积累和存储信息的功能。媒体存储技术的发展,媒体种类和数量的迅速增加,使我们积累和存储信息的容量不断加大,也更为方便快捷,从而为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延伸功能。现代教学媒体能够向学习者提供当时或当地无法看到或看清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无法听到或听清的各种音响。现代教学媒体可以使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大大增强教学的功能和人体器官的感知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④替代功能。现代教学媒体能提供大量的替代经验,,这些经验既保持着具体的成分,但又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虽然有一定的抽象成分,但又不是抽象的概念。这样,教与学就变得更加容易,因为它实现了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