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 习题集,附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7 14:57: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2、下列腧穴定位正确的有 ( )

A、腕横纹上3寸是支沟 B、太溪穴直上2寸是复溜 C、髌骨外上缘上2寸是梁丘 D、外踝尖上4寸是悬钟 E、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是阴陵泉 答:BC

23、下面具有双相良性调整作用的腧穴是( ) A、三阴交 B、天枢 C、内关 D、中极 E、大敦 答:ABCD

24、以下哪些是描述足阳明胃经循行的经文( )

A、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 B、下挟脐,入气街中 C、循喉咙,入缺盆D、下膝膑中 E、循胫骨外廉 答:ACD

25、经下哪些是描述手太阳小肠经脉循行的经文 ( )

A、直上循臂骨下廉 B、上出两骨之间 C、上循臑外后廉 D、上颊,至目锐眦 E、别颊上拙,抵鼻 答:AD

26、治疗目疾的腧穴应选用( )

A、睛明 B、光明 C、太阳 D、颊车 E、翳风 答:ABC 三、填空题

1、退热要穴为( );矫正胎位要穴为( )。 答:大椎,至阴

2、足三里下3寸是( ),下6寸是( )。 答:上巨虚 下巨虚

3、率谷在耳尖入发际()寸。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的穴位是()。 答:1.5 翳风

4、命门,在()脉上,第()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答:督脉 2

5、舌系带两侧静脉上, 左为(), 右为()。 答:金津 玉液

6、耳垂前0. 5 ~1 寸处为()穴。 答:牵正

7、四缝穴主治()、()。 答:小儿疳积 百日咳

8、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在大腿外侧中线所点之处,是( )穴。 答:风市

9、头痛阳明头痛为()疼。 答:前额痛

10、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答:足太阴脾经

11、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的经脉是()。 答:手太阳小肠经

12、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下膝()寸而别,下入中指()间。 答:三,外

13、八会穴中,筋会(),脉会()。 答:阳陵泉,太渊

14、外踝下缘凹陷中是()穴,内踝下缘凹陷中是()穴。 答:申脉,照海

15、位于十指尖端的十个穴叫(),属()穴。 答:十宣、经外奇穴

16、临床治疗汗证,常用()穴配()穴。 答:合谷,复溜

17、胃足阳明之脉,起于(),交(),旁约(),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

答:鼻, 额中,太阳之脉,承浆

18、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抵腰中,入循(),络(),属膀胱. 答:脑,挟,膂,肾

19、足少阴肾经即能止汗,又能发汗的穴位是()。 答:复溜

20、肩平伸在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是()穴,属于()经,肩峰后下方凹陷处是()穴,属于()经。

答:肩髃 手阳明 肩髎 手少阳 21、治疗心悸首选()。 答:内关

22、督脉的络穴是()任脉的络穴是()。 答:长强 鸠尾

23、血之会是()穴,属于()经,定位在()。

答:膈俞 足太阳膀胱 第七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 24、承山穴主治()病和()病。 答:痔疮 腿肚转筋 四、判断题

1 、 八会穴中的气会是大椎。( 错)

2、合谷可治疗咽喉肿痛、发热、头痛等病证。( 对) 3、印堂穴是督脉的穴位。( 对)

4、孕妇手腕扭伤,针刺手三里、外关、合谷。( 错) 5、善于治疗头面诸疾的腧穴首选百会穴。( 错) 6、能双向调节心率的腧穴首选外关。( 错)

7、梁丘是胃经的郄穴,他擅长治疗的是急性胃痉挛。( 对) 8、孕妇的三阴交不能针刺可以艾灸。( 错) 9、睛明穴禁灸。( 对)

10、至阴穴用于纠正胎位操作是点刺放血。( 错) 11、光明虽然位于腿上,但是为治目疾要穴。( 对) 12、针灸治疗面瘫取合谷、太冲为循经远取法。( 对)

13、针刺治疗目赤肿痛取眼眶周围穴位时, 进出针须缓慢, 轻捻转, 不宜提插。( 对)

14、三叉神经痛第2支痛,主穴为翳风、四白、颧髎。( 对) 15、中风脱证神阙穴用灸法治疗宜选隔盐灸。( 对)

16、手阳明经入上齿中,足阳明经入下齿中。 ( 错) 17、曲池配血海可治风疹。 ( 对)

18、大横在神阙穴旁开2寸,属足少阴肾经。 ( 错) 19、下合穴主治六腑病。 ( 对)

20、脾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 (错) 21、梁丘穴常用于治疗急性胃痛。 (对) 22、针刺中极穴前,应先排空小便。 (对) 23、地仓为治疗面瘫常用有效穴。 (对) 24、章门善治五脏病。 (对)

25、乳中穴在乳头正中央,可以针灸。(错) 26、任脉从曲骨至神阙隔1寸有一个穴位。(错) 27、百会位于头顶正中线,距后发际7寸。(对)

28、大便秘结在治疗时可取足阳明胃经天枢穴。也可取手少阳三焦经支沟穴(对)

29、奇穴中的二白穴主治痔疾。(对)

30、奇穴中,与风池穴相平的腧穴有翳风和翳明。(错)

31、治疗崩漏病时,应首选足太阴脾经的“井”穴隐白。(对) 五、名词解释

1、肺系:系是系带的意思,指相连的部分。肺系,指喉咙、气管。 2、柱骨之会:柱骨,指颈椎,或指锁骨;会,此指大椎穴。 3、客主人:指足少阳胆经的上关穴。 4、心系:是指心与各脏腑相连的组织。 六、简答题

1、写出风府、睛明、肝俞的针刺方法和注意事项。(5分)

风府,正坐,头微前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睛明,患者闭目,医者右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捻转和提插。禁灸。 肝俞,斜刺0.5-0.8寸。不能向内部直刺,深刺,防止伤及肺脏。 2、写出上肩井、风池的定位,主治及针刺操作 肩井定位:在肩部, 当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颈项强疼、肩背痛、上肢不遂、难产、乳汁不下、乳癖、瘰疬 操作: 直刺0. 5 ~0. 8 寸, 深部正当肺尖, 不可深刺, 孕妇禁针。 风池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中风、感冒、口眼歪斜、头痛、颈项强疼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七、论述题

1、杨某,男,26岁,司机。睡眠醒来时,突然感觉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耳后乳突部疼痛,口角向右侧歪斜,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 诊断:面瘫。

治法:以取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采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初起宜浅刺,1周后酌予平刺或斜刺。 处方: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

方义:本病为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故取风池、翳风,有疏散风邪之效,其中翳风可祛风止痛,适用于初病耳后乳突痛;颊车、地仓同属阳明,平刺透穴以推动经气;合谷、太冲为循经远取法,合谷善治头面诸疾,太冲用泻法治唇吻涡斜最为有效。

2、甘某,女,56岁。因劳累后受凉右肩部疼痛,向上肢放散至肘关节,肩关节内旋外展活动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甚则夜间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有所减轻。 诊断:肩周炎。

治法: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相结合。毫针刺用泻法,留针。 处方: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条口,阳陵泉。

方义: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是近部取穴,义在疏通局部经络,而达到止通的效果。条口、阳陵泉为循经远取,以疏导经络之气,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3、张某,男,23岁。因劳累,突然出现左侧臀部疼痛并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足部放射,烧灼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环跳、承山、委中等处有明显压痛点,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跟腱反射减弱,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 诊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治法: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为主,一般均用泻法,亦可配合灸法或拔罐。 处方:肾俞、气海俞、腰3~5夹脊,次髎、秩边、环跳、阿是穴。

方义:坐骨神经痛常沿足太阳经循行部位.从腰至足出现疼痛。上述穴位合用,既强腰固肾,又疏通足太阳经气,以达到解除坐骨神经痛之目的。

4、某男,40岁。索喜饮酒及食辛辣之品,近日出现牙痛,其痛剧烈,齿龈红肿、痛过颊腮、口臭异常,每饮冷水可缓解,舌质红,苔黄口渴,脉弦数。 诊断:牙痛。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 处方:合谷、颊车、内庭、下关。

方义:手足阳明经脉循行入上、下齿,阳明郁热,循经上扰而发牙痛。取合谷清手阳明经之热,颊车、内庭、下关疏泄足阳明经气,通经止痛。

5、郭某, 男, 49 岁, 农民。3 年前耕田时不慎扭伤腰部, 导致腰疼, 当时未予以治疗, 十余天后减弱。由于三伏天收割, 工作劳累, 腰痛举发, 腰椎两侧触之僵硬、压痛, 患者有牵制感, 不能转身,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生理反射存在, 未引出任何病理反射。 诊断: 腰痛( 腰肌劳损) 。

治法: 取足太阳、督脉经穴为主。根据证候虚实, 酌用毫针补泻, 或平补平泻, 或针灸并用。

处方: 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膈俞、次髎。

方义: 肾脉贯脊, 取肾俞可调益肾气, 灸之能祛除寒湿。膀胱之脉, 挟脊抵腰络肾, 循经取委中, 以通调足太阳经气, 夹脊穴、阿是穴属近部取穴法, 可疏通局部经筋、脉络之气血。膈俞为血会, 委中为血郄, 合次髎以疏利膀胱经气, 消络中瘀滞, 腰肌劳损者宜之。

6、司某, 女, 51 岁。平素体质虚弱, 经常多梦。因生气之后, 感觉右侧胁肋部刺痛, 咳嗽, 喷嚏或活动时疼痛加重。 诊断: 胁痛。

治法: 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 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

方义: 肝与胆相为表里, 厥阴、少阳之脉, 同布于胁肋。故取期门、太冲。循经远取支沟、阳陵泉以疏泄肝胆经气, 使气血通畅, 奏理气止痛之功。佐以足三里和降胃气, 而消痞满。

7、陈某, 男, 30 岁, 职员。平素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 嗜食厚味辛辣, 导致脘腹胀痛, 痛不可触, 嗳腐吞酸, 恶食, 大便泄泻, 泻后腹痛减轻, 舌红苔腻脉滑。

诊断: 腹痛( 饮食停滞) 。

治法: 取任脉和足阳明经穴为主, 毫针刺用泻法, 并灸。 处方: 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

方义: 本法取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通调胃肠功能, 数穴合用, 使消化和传导功能得以恢复。

8、某女, 38 岁。因家中琐事与丈夫争吵, 突然昏厥在地, 神志不清, 呼之不应, 口唇青紫, 牙关紧闭, 手足厥冷, 手足阵阵抽搐, 脉微。 诊断: 气厥。

治法: 苏厥醒神。毫针刺, 用泻法。

处方: 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合谷、太冲。

方义: 水沟位居任督交接之处, 督脉入脑上巅, 取之接续阴阳经气, 有开窍醒神之功。中冲调节阴阳经气之逆乱, 为治疗厥证要穴。涌泉引气下行,开窍醒神。足三里补气血而和中, 以资气血之源。合谷、太冲为四关穴, 为治厥证主穴, 具有开窍醒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