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骨伤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11:06: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医医院骨伤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 科室介绍

我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骨伤诊疗中心,中医骨伤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筋伤治疗手法重点研究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生物力学、中药药理(骨伤)两个三级实验室。

我科坚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疗效第一”的原则,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骨伤科诊疗技术。设置脊柱、创伤、关节三个专业8个病区、300多张床位,拥有副主任医师以上骨伤专家60多名。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疗法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项痹病是以颈项部伴有肩臂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60%~70%。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痹症范畴,是因风寒侵袭、劳倦损伤所致。本病主要的表现是:颈肩部的疼痛、麻木,可有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缓解期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康复期主要表现为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在治疗上采用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等方法,同时采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旋提手法治疗本病,对疼痛、麻木、颈椎功能活动障碍都有快速的缓解效果。

颈部功能锻炼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正确的颈部功能锻炼可以起到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效果。

飞燕点水俯卧位,双手背后,缓慢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缓慢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持续3~5秒钟,然后头胸和下肢缓慢放下,肌肉放松休息3~5秒钟。与项争力坐位或站位,两手十指交叉搂抱颈枕部,用力向前,同时头颈尽力向后伸,使两力相抗,保持5秒钟;两手十指交叉,置于前额,用力向后,同时头颈尽力向前屈,使两力相抗,保持5秒钟。旋颈望踵立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颈椎尽力左旋,收下颌,双目由背后望对侧(右侧)足跟,尽力拉伸右侧颈后肌肉,在最大幅度保持5秒钟,颈椎回到中立位,深呼吸,放松颈部肌肉。对侧重复同样的动作。手法整复微创截骨术治疗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俗称“脚骨拐”,表现为拇趾向外撇,在脚内侧形成骨性突出,穿鞋摩擦后出现红肿疼痛,这就是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保守治疗有穿宽松鞋子、拇趾操、中药汤洗、修脚等方法,仅能缓解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用中医微创手术治疗。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拇趾外翻,是将现代微创理念和中医正骨手法相结合创立的治疗拇趾外翻的新方

法,采用微创截骨后使用牵、接、按、摩、推、拿等中医正骨手法整复畸形和跖趾关节脱臼。具有损伤小、切口小、不缝针、不打石膏、不打钢针、痛苦少、恢复快、术后能下地活动等优点。

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拇趾外翻术后的恢复是极其重要的。一般来说,术后24小时可以进行拇趾和踝关节的锻炼。练功可促进截骨端的愈合,避免术后的粘连

引起的足趾关节功能障碍。功能锻炼分为主动和被动锻炼两种。主动锻炼:做拇趾的“勾脚”练习,达到最大的活动度后坚持此姿势约半分钟。每次15分钟,每天2次。被动理筋手法:左手握住拇趾跖趾关节的近端,右手握住远端,使跖趾关节屈伸活动,达到拇趾弯曲为理想的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

拇趾外翻的中药辨证施治也是该疗法的重要特色,分为中药外洗和内服。手术前使用足外洗清热解毒,燥湿止痛方,预防感染;术后六周使用足外洗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方,促进康复。根据三期辨证原则分为早、中、晚三期分别服用活血化瘀、接骨续筋和补益肝肾中药,以促进截骨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3. 骨伤科医学小知识

整骨复位手法

整骨复位手法,古名正骨法,接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载:“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包括关节脱位复位手法在内,为医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进行技术操作,使移位的骨折端还复到解剖位或功能位;使脱位的关节归还原位。由于用复位手法治疗骨折,具有简便、安全、痛苦小、组织损伤少、骨折愈合快、缩短疗程、功能恢复好、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故为治疗有移位骨折和关节脱位重要手法。

4. 诊室环境形象

二、病区 (一)病区走廊 1. 科室介绍 参照门诊科室介绍

2. 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骨蚀(股骨头坏死)

骨蚀以髋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跛行及肌肉萎缩等为主要症状,酒精性、激素性、创伤性是三大主要病因。

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根据骨蚀的中医证候特点,创立了“三期四型”的辨证分型方法,采用中药多途径用药方法对早期患者进行了中药的全方位治疗,包括:动脉快速地注入活血化瘀、改善骨质的中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协助活血通络、促进骨修复;口服中药以整体调节,以进一步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促进新骨生成。无论是在促进骨修复,还是在缓解疼痛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均有显著作用。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有些患者治疗后仍残留有顽固的局限性疼痛、牵掣痛、腰椎活动受限,使病情长期缠绵不愈,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患者这些残留症状多是由于积久正气耗损,继而成聚结状态。使用针刀切开法,可分离、铲剥筋结,使聚散、结去,达到疏通经

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之功效,患者腰部疼痛及下肢牵掣痛、腰部活动度明显改善。

3. 中医骨伤溯源

中医骨伤科是研究防治外伤和其他原因导致的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和疾病的学科。古称痛医、折伤、正体、正骨科等,近代称伤科学,现统称骨伤科。其治疗范围包括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项痹病、腰痛病、骨质增生、骨髓炎等各种骨组织及其软组织病变。中医骨伤科源远流长,萌芽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成形于战国、秦汉时代,发展于隋唐宋元,兴盛于明清。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第一部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

断秘方》到《世医得效方》,从《正体类要》到《医宗金鉴》,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医骨伤科文化,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瑰宝。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全面进步,中医骨伤科也得到了系统的整理和长足的发展。

病区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