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题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54: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 .概念

1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natural resource of tourism)是指大自然天然赋存和具有观赏价值的,以自然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它主要是由地貌、水体、大气、生物、天象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依照自然规律天然形成的,是能使人产生美感,能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自然景观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组合。 2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human resource of tourism),是指以社会文化事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人类的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痕迹或实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是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有旅游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3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要求选择评价指标和因子,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旅游资源价值进行评判和鉴定的过程,是旅游资源调查的进一步深化与延伸。旅游资源评价对于确定旅游地的性质和规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旅游景区或旅游区的建设、地区旅游规划的编制、旅游资源系统的探索、旅游资源信息库的建立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即使旅游地建成以后,仍需继续对旅游资源开展评价工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 4旅游产品含义

旅游产品(tourism products)是旅游者购买的,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实现购买目的,包括实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游览需要、生活需要、娱乐需要,以及购物和交通需要,并提供相关的旅游服务。

第一,旅游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双重属性。

第二,旅游产品是一种以服务形式存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性产品。

第三,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在经营过程中虽然是分散的,但是不可以分割的。 第四,旅游者虽然享有各项服务的权利,但是对服务载体只是拥有暂时的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

5旅游地及其规划的概念

旅游地(tourism area)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它是对各种不同规模形式和特征的旅游景区的统称。作为一个概念而言,旅游地有两个基本的含义。其一是指旅游者游览、观光、访问的目的地,即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的所在地。其二是指土地利用的一种方式,如同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等一样,旅游地是一种游憩用地。就第一层含义来讲,旅游地可视作等同于旅游区;而第二层含义实质上是土地规划或者国土规划的一个方面,它是政府部门规划的供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地域或环境空间。 从开发的角度来看,旅游地的存在是旅游经营的现实基础,处于特定空间环境的旅游资源必须依托旅游地的开发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产生经济效益。作为旅游地,必须具备三大基本条件:首先,要具有一定数量的吸引力较强的旅游资源;其次,要具有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旅游设施;再次,要具有一定的可进入性。 旅游地规划是指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有效经营和管理旅游地,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对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掌握旅游地规划的概念,关键在于领悟其核心理念,即整体性(holistic)与战略性(strategic)。 6旅游容量(空间、资源、经济、心理、社会)

单位利用者(通常是人或人群,也可以是旅游者使用的载体,如船、车等)所需占用的空间规

模或设施量

7旅游资源定性/定量评价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评价者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在旅游资源区的考察或浏览及其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推断之后,给予旅游资源的整体印象评价。它是揭示旅游资源事物现象和发展变化本质属性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评价者在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给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数学评价模型,揭示评价对象的数量变化程度及其结构关系之后,给予旅游资源的量化测算评价。 8三三六评价法

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提出的旅游资源定性评价三三六法,即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三大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大效益,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旅游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等六大条件。通过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和六大条件的评估,达到评价旅游资源的目的。 9八度指标评价模型

卢云亭等在研究项目《旅游特色资源价值体系和应用研究》中提出八度指标评价模型,即旅游资源的珍稀度、古悠度、奇特度、规模度、保存度、审美度、组合度、知名度八个度量指标,用于评价旅游资源。 10六字七标准 11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综合性开发,是经济技术行为。它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智力资源,将存在于开发区的各种现实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先后有序、科学合理地组合利用和有效保护,使其能被持久永续地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尚未被旅游业所利用的潜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使之产生效益;

二是对现实的、正在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再生性开发,延长其生命周期,提高综合效益; 三是凭借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人为地创造旅游资源和创新旅游项目。 狭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概念是指单纯的旅游资源利用。 广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1. 旅游资源开发要以资源调查和评价为基础 2. 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发展旅游业 3.旅游资源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4.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12生态旅游???(P152)

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13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 二 .基本理论

1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分类 一、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 (一)广泛多样性

(二)区域独特性 1.区域性 2.不可移动性

(三)群体组合性 二、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

(一)季节性 (二)时代变异性 三、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

(一)美学观赏性 (二)民族文化性 (三)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1.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第一,是其科学性。第二,是其审美性。第三,是其生物资源的研究。 2.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第一,是其历史性。第二,是其艺术性。第三,是其文化精神及社会影响力。 四、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

(一)价值不确定性:1.增值性,导致旅游资源经济价值增值的原因如下。①供 求关系的变化。②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的特殊性。

2.潜在价值的不易衡量性 (二)重复使用性和不可再生性 2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方法、程序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环境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

(1) 调查区概况要素:包括调查区名称、所在区行政归属与区划、范围和面积、中心位置与依托城市等。

(2) 地质地貌要素(3) 水体要素 (4) 气象气候要素 (5) 动植物要素 2.人文环境调查

(1) 历史沿革 (2) 经济环境(3) 社会文化环境 3.政策法规环境调查 (二)旅游资源调查

1.类型调查2.特征调查3.成因调查4.规模调查5.组合结构调查6.开发现状调查 (三)旅游要素调查

1.交通调查2.住宿调查3.餐饮调查4.其他服务设施调查 (四)旅游客源市场调查

1.旅游者数量调查2.旅游收入调查3.旅游动机调查 二、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一)文案调查法(间接调查法)(二)询问调查法(三)观察调查法(四)综合考察法(五)遥感调查法

(六)统计分析法(七)分类分区法 三、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 (一)调查准备阶段

1.明确调查主题 2.确立调查目标 3.调查方案设计4.制订调查工作计划 (二)调查实施阶段

1.收集第二手资料

2.收集第一手资料:(1) 概略调查 (2)系统调查 (3)详细勘查 (三)调查整理分析阶段

1.整理资料 2.分析资料 3.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3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旅游资源质量评价

1.旅游资源特性与特色 2.旅游资源的规律特征 3.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 (二)旅游资源结构特征评价

1.旅游资源规模与密度 2.旅游资源类型组合 3.旅游资源容量:

旅游容量包括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经济容量、旅游社会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 2.旅游资源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3.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4.旅游市场环境条件 5.旅游开发投资环境条件

4旅游资源评价(定性/定量)的主要方法(P91-P110) 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 (一)一般性体验评价

(二)美感质量评价 1.专家学派的评价

2.心理物派的评价,评价模型为: S=(0.20K+0.60X+0.26G+0.04H)-(0.1C+0.001P+0.02T)-3.87 3.心理学派(又称认知学派)的评价 4.现象学派(又称经验学派)的评价 (三)美学评分法 (四)三三六评价法

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提出的旅游资源定性评价三三六法,即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三大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大效益,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旅游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等六大条件。通过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和六大条件的评估,达到评价旅游资源的目的。 (五)八度指标评价模型

卢云亭等在研究项目《旅游特色资源价值体系和应用研究》中提出八度指标评价模型,即旅游资源的珍稀度、古悠度、奇特度、规模度、保存度、审美度、组合度、知名度八个度量指标,用于评价旅游资源,见 P95 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 (一)地形适宜性评价

通常地形要素对于运动类型的旅游活动至关重要,是关键的旅游资源因子,对风景观赏也有影响。地形的崎岖、陡峭给旅游者移动带来的困难常能借助于人工设施来解决,如缆车、索道等,但地形的这种特性本身却能提高风景的美感质量。 (二)气候适宜性评价

气候对所有的户外旅游活动都有影响,对于从事观赏性旅游活动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者的体感舒适程度,而对于从事运动性旅游活动的影响则主要在于旅游者的活动质量。 特吉旺(W.H.Terjung)1966年在对美国大陆生理气候的评估中,设计了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两个评价指数。他选用气温、相对湿度与风速三项指标,用气温和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来表示舒适程度的不同状况,用气温和风速的不同组合来表示风效状况。最后将获得的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综合,形成具体评价的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得到气候适宜性的生理评价结论。 1.舒适指数:指人们对周围空气环境感觉舒服的程度。 2.风效指数:指人们的裸露皮肤在气温和风速的不同组合作用下感觉冷暖的程度。 (三)海滩及海水浴场评价

乔戈拉斯在研究旅游地的一般特征时,提出了一级浴用海滩的评价标准,即:

①用于阳光浴等消极活动要求,海滩沙质细洁,至少长300ft,宽50ft,沙滩在全年中应有80%以上的时间免于曝晒;后腹地有遮掩、树木,而且环境幽雅,无人工废物和自然危害物,坡度小于15°,易于通达,具开发潜力。

②用于游泳等积极活动要求,水底没有或很少有淤泥,水质无色无味,大肠菌群数含量小于100个/100ml,无生物垃圾,高潮时深8ft的海底无珊瑚和尖石;无危险性激流;与水域邻接的海滩性质同上,但要更长更宽,坡度不大于8°;一年中应有9个月时间适于游泳。 对于海水浴场评价,可以以日本设计咨询公司为中国台湾南部垦丁风景特区制定的海水浴场评价技术指标和美国土地管理局制定的海水浴场适宜性评估为代表。 (四)层次分析法

(五)综合价值评价模型

杭州大学在对旅游地进行综合价值评估时,主要针对旅游资源各要素进行评估。其中:以要素种类、优美度、特殊度、规模度、历史文化与科学价值、景像组合六大参数进行景观价值特征评价;以环境容量、绿化覆盖率、安全稳定性、舒适性和卫生健康标准五个参数进行环境氛围评价;以市场区位、产业经济基础、可进入交通条件、距基地距离、基础设施条件和景点散离程度等参数进行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六)综合评分法 (1) 等分制评分法 (2) 差分制评分法 5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P90)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 2.旅游资源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3.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4.旅游市场环境条件 5.旅游开发投资环境条件 6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P101

7旅游资源开发内容、模式、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 旅游资源开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尚未被旅游业所利用的潜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使之产生效益;

二是对现实的、正在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再生性开发,延长其生命周期,提高综合效益; 三是凭借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人为地创造旅游资源和创新旅游项目。 狭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概念是指单纯的旅游资源利用。 广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1. 旅游资源开发要以资源调查和评价为基础 2. 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发展旅游业

3.旅游资源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4.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一)按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自然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3.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5.现代人工吸引物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二)按投资主体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政府主导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企业主导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3.民间投资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外商投资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三)按地域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 东部地区的精品开发模式 2. 中部地区的特品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