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老头钱理群》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9:49: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倔老头钱理群

2004年4月末的一个下午,钱理群站在南京师大附中的讲台上,讲授“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偌大的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二三十名中学生。南师大附中课堂的冷清令钱理群始料未及。教了大半辈子大学生的钱理群极为重视给中学生的讲课,他在北京备了两天课,一个字一个字地重写教案,并提前四天来到南京准备。他回忆,课程的质量和氛围都极佳,每堂课学生都听得极为认真,课后作业也表示收获很大,但听课的人数却渐渐少了下去。一位学生在写给钱理群的信里说了老实话:“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无负担地来听您的课。”

在一次接受媒体访谈时,他谈到自己退休后投身基础教育的初衷:“就当下中国来说,我还是坚持这—点,我们既要进行制度的改造,同时也要进行国民性的改造。说到最后还是人心的问题。人心、人性、道德底线的突破,是你一下子解决不了的,是更带根本性的问题。”在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教了几十年大学生,钱理群得出—个结论:“我为什么关心中学教育?因为我觉得改变人心,可能是更艰难的,但也许是更重要的工作。”

钱理群之所以走进中学课堂,除了青年时的梦想,这还是他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次执拗的“反击”。最开始介入中小学基础教育是在199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邀请钱理群参与拟订新课标。“当时的教育部基础司副司长找我,说我们要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讨论新课标,准备请你来做新课标专家组的顾问。他真是找了我3次,我都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我不懂教育。后来他说了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你不知道,为什么找你,我们教育界已经推不动了,正因为你外行,借助外力才有可能推动,我就同意了。”

钱理群想着兹事体大,就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大量写文章谈教育观念。“结果就触犯了其他利益,比如新课标要编新教材,那就触犯了出版社的利益。而且我的出现,对语文教育界的一些权威人士构成了威胁和挑战。然后他们就联合起来,在全国范圈内批了我整整半年。”不久,钱理群去福建讲学,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他说钱教授您好好在北大待着,中学是我们的地盘,你来这里干什么。”这通威胁电话激起了钱理群的犟脾气。“我脾气来了,我就不走了!我这回关心到底。”钱理群不仅讲,而且持续讲,而且比以前讲得更多。仅2007年11月份,钱理群就在福州、东莞、苏州、常熟、上海等地多次谈论教育。

在1999年后,钱理群退出了教育部的官方序列,却不停在民间行动。“广东有一个老板要投资编一个课外读物,我就编新语文读物,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整整一大套,影响非常大;我还参加了清华大学高考改革试点,当时只要有人找到我做基础教育的事,我就去。”

这些年钱理群关于教育问题的著作一本一本地面世,这个倔强的老头在他的战场持续抛出投枪和匕首,却没有从他为之战斗的人们那里得到预想的回应。一些一线老师甚至向钱理群抱怨,“感觉你的理念非常正确,但是距离我们的教育实际差得太远。”钱理群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在高举教育理想旗帜进行批判以后还要做第二步建设性的工作,我不仅是一个思想者,同时还是一个实践者。”

十四年来,钱理群为基础教育奔走呼号,虽然他自称这只是他治学中“很小的一块”,但甚少参加公共活动的钱理群,几乎每次现身会议座谈,都与教育有关。种种的情况反馈和自己的观察,让钱理群这个秉持鲁迅“反抗绝望”原则的实践者越来越力不从心。钱理群73岁了,他终于确信对手“在彼处”,其间的意象颇有荒诞感,他仿佛堂吉诃德,满身风尘后,才发现自己和风车打了一仗。但他不以为憾。他用自己一本书的名字来总结已经“告别”的

教育生涯,那本书叫《丰富的痛苦》。2012年9月9日,在—位中学教师的追思会上,钱理群最终对教育界发出告别宣言。他说,今后他会在“教育之外”关心教育。

【注】1960年大学毕业后,钱理群被分配到贵州,先后任教于安顺卫生学校和地区师范学校;1981年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02年退休,再由大学转教中学,并持续关注中学与农村教育,在基础教育这片新战场上,钱理群“纠缠”10年,自称屡挫屡战,屡战屡挫。 7.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从鲁迅的人生经历与钱理群在基础教育界的战斗可以看出,“反抗绝望”既是一种人生哲学,更是一种战斗的勇气。

B.钱理群投身基础教育只是为了追求青年时期的教育事业梦想。

C.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教育界一些人士对钱理群的排斥激发了他自身的战斗韧性。 D.钱理群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阶段对人心塑造的重要性。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无论是中学生还是中学教师,对钱理群的讲课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他讲的内容与高考无关,因此不受欢迎。

B.从讲课到编辑图书,从理论指导到教育理想的践行,这些事件或细节的刻画都对塑造钱理群的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从2004年开始,钱理群正式投入到中学以及农村教育的工作中去,但在这些年里,他却是屡挫屡战,屡战屡挫。

D.在与当下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钱理群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力不从心的感觉,2012年他向教育界发出告别宣言。

E.在钱理群看来,国民性改造的核心就是人心、人性、道德底线的突破,这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是更艰难、更重要的工作。

9. 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钱理群的性格特点。(5分)

7.B【解析】绝对化表述,追求青年时期的教育事业梦想只是钱理群投身基础教育的原因之一。

8. B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A项,“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C项,“从2004年开始”错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他从1998年开始介入基础教育工作。E项,“更艰难、更重要的工作”不当,原文是“可能是更艰难的,但也许是更重要的工作”。

9. ①认真严谨。在南京师大附中讲课,极为重视,认真备课;答应参与拟定新课程标准后,花很多时间学习研究。②倔强执着。进入基础教育领域后遇到阻力甚至威胁,不退反进,更为尽心;虽然告别教育界,但仍会在“教育之外”关心教育。③实干。不断到各地讲学,出版课外读物和教育著作,不仅要做一个思想者,还要做一个实践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从原文中找出写钱理群的相关情节,再找出作者概括其性格特点的句子,最后加以提炼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