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学)案_(全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33: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 . .

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一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声佳境”“艺术乐园”。 经典驿站 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人物长廊 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游踪 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 不如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 教学措施:

1、传统文化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

学习参考

. . . .

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教学过程中一定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的资料,尤其是在“名人长廊”这一单元,只有搜集足够的作者的资料和作品,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本人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并引入实践。。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学习参考

. . . .

四 教学进度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学习参考

时 间 9、3~7 9、10~9、14 9、17~21 9、24~29 9、30~10、7 10、8~12 10、15~19 10、22~10、26 10、29~11、2 11、5~9 11、12~16 11、19~23 11、26~30 12、3~7 12、10~14 12、17~21 12、24~28 12、31~1、4 1、7~11 1、14~18 内 容 硕鼠 黄鸟 买椟还珠 曾子杀猪 秦西巴纵麑 后羿射日 千金求马 赵威后问齐使 备 注 国庆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