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郑大传播学期末复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13:26: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传播学

名词解释(6个)

1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课本)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现象及其运行规律和作用的科学。(课件)

2把关人理论:传播者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扮演着信息传播的“把关人”的角色,他们以个体价值作为判断和过滤信息的标准,决定着信息的制作、筛选和发布,不仅控制信息的流量和流向,还影响受传者对发布信息的理解。

3社会关系论:这种理论认为:受传者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圈。这种生活圈可能是有纲领、有领导、有组织的团体,也可能是无纲领、无组织、临时性的非正式的团体,还可能只是邻里、家庭等群体关系。然而,不管你属于哪一种生活圈,你都将在信息接受中受到他们直接或间接的约束和影响。

4个体差异论:由于个人的性格、兴趣、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每个受传者对同一信息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反应不同,采取态度和行为不同。只有符合受传者性格、兴趣、信仰和价值观的信息,才会被注意、理解和记忆。

5满足需要论:又叫使用与满足论,这一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人的、经验化的需求,因此,大众媒介想要获得成功,就不仅要尽力了解受众对什么感兴趣,还要了解为什么感兴趣。(课本)受者面对大众传媒时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不同的受者可通过同一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所以,不是传媒在使用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人使用媒介实质上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

6传播技巧:就是有效熟练地灵活运用传播原理、知识和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传播技能或方法。它由结构形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各种符号有机组合而成。(课本)是指在掌握传播原理、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对传播信息的结构形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各种符号熟练而灵活地运用的技能和方法。(课件)(怎么说、怎么写、怎么做) 7大众传播:这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过程。(课本)是指某个有组织的团体利用有组织的媒介渠道,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信息接受和信息反馈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课件)

8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或者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9文化规范论:大众传播媒介有选择地传递信息,能够形成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受传者体会和感受到这种规范力量,就会追随这种规范,并按这种规范行事。

10认识一致论:认识的不一致性是自然界和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认识不一致的出现,会引起紧张心理和不舒服感,进而产生内心压力。而人总有摆脱心理压力、寻求认知一致的倾向,这就可能会导致传播参与者态度的某种变化,以减少不一致性到最低程度,达到认知的再次一致性,重新获得心理上的愉快感。

论述(3个)

1传播模式有4个,表述(基本结构图)、意义、局限。(笔记本) (1)拉斯维尔的5w模式

(2)申农—韦弗模式:单线直线型 (3)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循环型

(4)纽科姆模式—认识一致模式(A—B—X模式)

2网络传播有没有把关人存在?应不应该有?有,应该怎样?与传统传播有什么区别?(论文)

有,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经过筛选之后的。应该有 区别:

3新媒体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对传播的影响。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泛指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外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就是新媒体。 主要特征:

(1)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方式,有的新媒体既可象传统大众媒体一样进行由点到面的信息传播,同时也能实现由点到点的个体化人际信息传播。

(2)报刊、广播等大众传播机构利用大型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大大提高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效率,同时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受传者享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大为提高。 (3)传统媒介之间的明显差别被打破而实现“媒介融合”,各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多功能发展趋势。

(4)新媒介使任何人都有可能参与到大众传播系统中来,从而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无差别化,实现信息的真正双向沟通。 影响:

(1)报纸、广播、电视将面目全非

报纸由纸型到电脑网络报、电子便携报纸(有突出的“非线性文本”)

电视出现了数字式、高清晰度、互动式家庭影院(智能视频代理人帮助观众挑选、编排和整理感兴趣的节目,并形成观众个人独特收视频道) 广播出现音视频同步的网络播放

(2)新闻采访、报道、编辑和发行方式的变革 新闻报道方式将由原来的文字为主的“线性叙述”转变为以各种应用软件为基础的超文本结构和多媒体网络编辑而成的“网络报道”。

新闻编辑方式将由原来的线性编辑改为非线性编辑方式,随意调整和改编任何文本的长度。 新闻发行和传送方式将向网络传送、无纸传送、网络打印、网络下载方向发展。 (3)受众地位及其与媒介关系的变革 (4)媒介角色的变化

(5)媒介工作者面临的改变

综合分析(5选3)

1以个人的社会经历来评价传媒的效果,并说明原因。

传播效果是指受传者在接收到传播者直接或间接地发出的信息后,在某些方面(知识、智能、价值、态度、行为)发生的变化。 传播效果的构成要素: (1)知识量的增加 (2)智能的提高 (3)价值体系的改变 (4)态度的转变 (5)行为的变化

2从传播环境构成要素视角,列举家乡当地传播环境及其对你的影响。

3传播技巧有四组,从中选取两组,说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明示法和暗示法 首位法和新奇法 详论法和略论法 立论法和驳论法 明示法 暗示法 传播内容 明确 含蓄 理论发布者 传播者 接受者 倾向 理性 模糊的情绪 在具体的运用中,(1)传播者的目的在于劝服的,其基本观点宜明示,目的在于娱乐的,其主题思想宜暗示;

(2)属于思想观点上的沟通,其结论宜明示,属于情感心灵上的联络,其意图宜暗示; (3)一般实用文章的写作,其中心论点宜明示,文艺作品的创作,其主题思想宜暗示; (4)接受者的阅听能力较弱,其思想宜明示,接受者的接受能力较强,其思想宜暗示; (5)权威性较低的传播者,其传播可明示,权威性较高的传播者,其讲话可用暗示。 详论法:制作信息文本时,非常详尽全面地论述各个观点。 略论法:制作信息文本时,其观点的论述概括、简略 原则:

(1)能突出主题、证明论点者宜详,不能突出主题、证明论点者宜略; (2)主要观点的论述宜详,次要观点的论述宜略; (3)重要的信息宜详,次要的信息宜略;

(4)接受者未知的东西宜详,接受者熟知的东西宜略; (5)具体的信息宜详,概括的材料宜略; (6)新鲜的信息宜详,陈旧的信息宜略

4自我传播具有社会性和互动性吗?有,举例;没有,说明原因。

5网络人际传播与传统人际传播相比,其优势和不足。(论文)

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也称人际交流。它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传递社会信息、交流情感的行为和过程,包括社会信息的传递、意识交流与情感沟通和传播双方共同掌握的符号系统。

网络人际传播(Computer-Mediate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简称CMIC)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和传统的面对面的人际传播(Face-to-Face,简称FTF)相对应的一种传播方式。作为FTF在新媒介中的延伸,CMIC一方面具备了FTF的传播特点,另一方面又具备了诸多与网络媒介特征相吻合的传播特征。

FTF知道受方是谁,而且能很快或即时取得回报,并且没有也不必依靠传播媒介来居中间作用。

分析网络传播中把关人存在的必要性、存在的形式以及与传统传播中的把关人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