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本科生理学试题 (B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17:15: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内环境 2. 通气/血流比值 3.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4. 神经递质 5、 激素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并改正, 1×10=10分) ( )1. 从生物电的角度而言,细胞膜的去极化为兴奋,膜的超极化为抑制。 ( )2.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强,说明红细胞的脆性越大。 ( )3、基础代谢率是人体最低水平的代谢率。

( )4、若血液循环中维生素A缺乏,将会导致在暗视时视紫红质合成障碍,发生夜盲症。 ( )5、雌激素是保证受精卵的着床和维持妊娠的主要激素

( )6、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其振动的压强减小,而振幅增大。 ( )7、心房于心室既可同时收缩又可同时舒张。

( )8、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可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而使ADH的释放减少。 ( )9、某人在路上喊错了人,后来发觉时认错了人。这是条件反射从泛化到分化的过程。 ( )10、甲状腺激素既可促进骨的生长,又可促进脑的发育。 三、单项选择题(1×30=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简便指标是

A、阈强度 B、阈电位 C、时值 D、刺激的频率 E、以上都是 2、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物质是 A、Na B、Mg

+

2+

C、乙酰胆碱 D、Ca E、K

2++

3、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标志是

A、局部兴奋 B、超级化 C、阈电位水平下移 D、动作电位 E、阈电位水平上移 4、Na、K在细胞膜两侧分布不均匀衡的原因是:

A、钠泵的作 B、Na通道的作用 C、K通道的作用 D、与膜对Na+、K+的通透性用 E、单纯扩散作用 5、骨骼肌的调节蛋白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纤蛋白 C、肌纤凝蛋白

+

+

+

+

D、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 E、肌纤-凝蛋白复合物 6、在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A、 促红细胞生成素 B、甲状腺素 C、肾上腺素 D、 雄性激素 E、糖皮质激素

7、下列哪种因素可使舒张压明显升高:

A、 心肌收缩力增强 B、小动脉广泛收缩 C、 心率减慢 D、大失血 E、以上都是

8、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心脏上部 B、没有平台期 C、0期速度快 D、最大舒张电位值 E、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

9、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A、心脏是机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能产生自律性收缩 C、心肌呈“全或无”式收缩 D、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4期去极化

10、平静呼吸时引起肺回缩的主要因素是:

A、肺的弹性纤维 B、肺泡表面张力 C、胸膜腔内负压力 D、肺的惯性阻力 E、跨肺压力减小

11、维持基本正常的呼吸节律是靠:

A、延髓与脑桥 B、延髓与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 D、延髓 E、脑桥

12、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 唾液 B、胃液 C、 胰液 D、 胆汁 E、 大肠液 13、使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A、内因子 B、HCL C、Na D、Mg E、HCO3

14、对体温调节起关键作用的部位是:

A、下丘脑视上核 B、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 C、下丘脑室旁核 D、下丘脑后部 E、以上都不是 15、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是:

A、肌肉活动 B、环境温度 C、食物特殊的动力效应 D、精神活动 E、性别、年龄、身高及体重 16、各段肾小管比较,重吸收量居首的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 C、远端小管 D、集合管 E、髓袢升支

17、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的能力受何种激素的直接调节?

A、ADH B、肾上腺素 C、皮质醇 D、醛固酮 E、糖皮质激素 18、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10ml,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B、肾小球滤过滤增加 C、有效滤过压增加 D、ADH分泌增加 E、晶体渗透压增加 19、感受机体旋转变速运动的是

A、 前庭 B螺旋器、C、基底膜 D、半规管 E、咽鼓管 20、视近物时使之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

A、 角膜曲率半径变大 B、晶状体变凸,折光能力增强 C、晶状体变平,折光能力不变 D、眼球前后经增大 E、房水

折光指数增高

21、声音传向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A、外耳-鼓膜-听骨链-圆窗-内耳 B、 颅骨-耳蜗内淋巴 C、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圆窗-内耳

D、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E、外耳-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 2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B、鼓膜或中耳道病变时,气传导受损,骨传导可增强,听力可无障碍 C、感音性耳聋时,气传导和骨传导不一定受损

D、声波的频率不同,耳蜗基底膜发生最大振幅的部位不同

E、高频声波引起的最大振幅部位靠近卵圆窗的基底膜,低频声波引起的最大振幅部位靠近蜗顶的基底膜

23、正常清醒安静闭目时可见

A、 α波 B、δ波 C、β波 D、θ波 E、T波

+

+

2+

-

24、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列无关的是:

A、体温调节 B、水平衡调节 C、对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D、生物节律控制 E、发汗反射

2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对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引起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A、K和Ca B、Na和K尤其是K C、 CL

D、NaCa E、Na和K尤其是Na 26、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

A、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B、食物中缺碘 C、成年人甲状腺功能不足 D、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 E、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

27、呆小症与侏儒症的最大的区别是

A、身体更矮 B、肌肉发育不良 C、智力低下 D、内脏增大 E、身体不成比例 28、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下列错误的是

A、 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B、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活性 C、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D、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E、以上都

不对

29、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到妊娠后多少天达到高峰:

A、8~10天 B、30天 C、60天 D、90天 E、120天 30、 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下列何种细胞计数百分率增加?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 四、简答题:(每题5分,5×6=30分) 1.试比较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 2.简述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3.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4.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5.心肌细胞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将发生了哪些变化? 6.简述ABO血型分型依据。 五、论述题(10分×2=20分) 1.试述动脉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2.试述突触后抑制形成的机理。 参考答案

一、名持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2分)。 2、 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2分) 3、 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2分)。

4、 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并产生突触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2分)。 5、 激素是指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2分)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ⅴ 2、Х 3、Х 4、ⅴ 5、Х 6、Х 7、Х 8、Х 9、ⅴ 10、ⅴ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A 2D 3D 4A 5D 6A 7B 8E 9D 10B 11A 12C 13B 14B 15A 16A 17D 18A 19D 20B 21D 22C 23A 24E 25E 26B 27C 28E 29C 30B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

2+

+

+

+

+

2+

+

+

+

-

1、试比较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特点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可向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 动作电位的特点

(1)全或无(2)不衰减性传导(3)脉冲式

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称局部兴奋。 局部电位特点:?

①不具有“全或无”现象。 ? ②电紧张方式扩布。

③具有总和效应: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和。。

2、①气体分压差 ②气体的扩散系数 ③呼吸的面积

④呼吸膜的厚度 ⑤通气/血流比值

3、①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人的小肠长约4米,环形皱褶、绒毛 、微绒毛等。

② 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大约为3—8个小时,使营养物质有充分的时间被消化吸收 。 ③ ④

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充分消化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小肠黏膜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

4、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分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第二步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第三步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5、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细胞每次兴奋,其膜通道存在备用状态、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周期性改变。

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 制 新AP产生能力 有效不应期 去极相→复极相-60mV 不能产生(1分) 绝对不应期: ↓ Na+通道处于

-55mV 完全失活状态(1分)

局部反应期: ↓ Na+通道

-60mV 刚开始复活

相对不应期 ↓ Na+通道 能产生(但0期 -80mV 大部复活 幅度、传导、时程(1分) 超 常 期 ↓ Na+通道基本 等较正常小)

-90mV 恢复到备用状态 同相对不应期 (1分)

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这一特性是保证心肌能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不出现强直收缩的生理学基础。(1分)

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2期(平台期)。6、ABO血型分型依据是:①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的A抗原和B抗原可将血液分为四种ABO血型(1分);②红细胞膜上只含A抗原者为A型;(1分)只含B抗原者为B型(1分);含有A与B两种抗原者为AB型(1分);A和B两种抗原均无者为O型 (1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动脉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10分)

动脉血压:是指动脉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1分)

血液充盈—前提条件(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7mmHg) 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3分)

心室射血—能量来源(动能:推动血流;势能:扩张大动脉壁)

外周阻力—使部分射血能量得以转化为势能的必要条件,造成血液对管壁的侧压力

弹性储器—势能得以保存的必要条件,其作用是缓冲心脏收缩、舒张时血压的剧烈波动(心脏射血期,50%的血液流入

外周,50%存于主动脉内)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解释给6分 未解释5分) 1. 搏出量 2、心率 3 外周阻力

4. 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 5.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

2、突触后抑制是指由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5分),使突触后膜产生了IPSP,而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这种抑制产生的结构基础是环路中有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存在。

突触后抑制主要有两种类型:①侧支性抑制(1.5分)

②回返性抑制(1.5分),画图表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