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11:20: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名词解释

1、复等位基因:如果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则这些等位基因统称为复等位(Multiple alleles)基因。

2、外显率: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形成预期表型的比例。也就是在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中,表现出预期表现型的个体所占比例。 3、剂量补偿效应:指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达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4、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 使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5、测交:为了测验个体的基因型,用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的方式称为测交(test cross),其后代称为测交后代(Ft)。

回交是指杂种F1与亲本之一再次杂交,包括F1与显性亲本的杂交。

6、表型模拟: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一基因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很相似,这种现象叫表型模拟。

7、遗传反映规范:遗传反映规范(norm of reaction)是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相应性状特征得以表现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环境条件最大变化范围。 8、、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一般由性染色体决定。 9、、上位性效应:上位性效应是指两对独立遗传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一对性状时,一对基因(A-a)对另一对基因(B-b)的功能或表型效应所起的掩盖、抑制或消除作用。 10、、逃逸失活:哺乳类动物正常♀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要随机失活一条,使正常的♀和♂具有相同的有效基因产物。然而并非整条X染色体上全部基因都失活,已发现失活X染色体的一些基因是活化的,可正常表达,这种现象叫逃逸失活。

11、外祖父法:对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说,只需要知道母亲的基因型为双重杂合体,即可以根据双重杂合体的母亲所生儿子中有关性状的重组情况估计出重组率(因为Y染色体不含此基因,即相当于隐性),而母亲X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可以由外祖父的表型得知,因此这种基因定位的方法称为外祖父法。 12、、相斥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基因构型称为相斥相。如Ab/aB

13、相引组:不同显性基因或不同隐性基因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基因构型称为相引相。如AB/ab

14、完全连锁: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总是连在一起,永不分离而被传递到下一代,其遗传行为与一对基因相同,这种遗传现象称为完全连锁。

15、不完全连锁:指杂种个体的连锁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而不表现出独立遗传的现象。

16、孟德尔群体:能自由进行基因交流的同种生物的个体组成的随机交配大群体,不是许多个体的简单集合。随机交配是指群体中任何雄性个体的雄配子都有均等的机会与任何雌性个体的雌配子结合。

17、奠基者效应:从群体迁出或抽取少量个体构成的新群体,其基因频率很可能与原群体不同,但是初始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对由此发展起来的大群体的基因频率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现象就叫奠基者效应。

18、显性离差:显性离差是由于基因的显性效应的作用,使杂合基因型的遗传值(即基因型值)与按照基因剂量效应估计的遗传值不相等,是用于度量基因的显性效应大小的指标,数量上定义为杂合基因型的表型效应值偏离中亲值的部分。

19、互补测验:不同基因型的DNA分子导入同一细胞或个体,直接分析杂合子细胞或个体的表现。根据两个突变的DNA分子同处一个细胞或个体呈反式双杂合体时能否使性状恢复成野生型,从而得出两个突变是否存在互补效应的试验叫互补测验。

基因内互补:同一基因内两个不同位点突变致使原来相同的多肽转变成两条分别在不同位点上发生变异的多肽链,而后将这两条多肽构成双重杂合子,这两者配合起来,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程度酶活性部位的失活,这种现象称为基因内互补,又称为等位(基因)互补。

异配性别: 由两条异型性染色体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性别。

抑制突变:是指一个基因的突变表型可因另一基因的突变而发生改变,后一个基因就称为抑制基因。

22、无义抑制基因:宿主菌的无义抑制基因su+也是一种突变基因,即携带某个氨基酸的tRNA的反密码子突变成了与一个终止密码互补的特殊反密码子,与噬菌体的无义突变能互补配对,合成正常长度的蛋白质。 23、极性突变:指操纵子中靠近操纵基因的结构基因发生突变(无义突变),除了影响它自身外,还将影响下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量,这种现象称为极性效应,这种突变就称为极性突变。

24、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可以遗传的结构改变,是基因分子内部在某种条件作用下所发生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改变,导致结构蛋白或酶的改变,从而影响有机体的大小、品质、颜色、结构和生长率等性状的改变。

25、平衡致死系:平衡致死系是指既是两个隐性致死基因的反式双杂合子又是倒位杂合子,而且两个致死基因都位于染色体倒位区段内的个体所构成的子代系。对于到位区段内的基因来说,杂合子自交只产生一种杂合基因型的子代。

26、假连锁: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相互易位杂合体总是以相间分离的方式产生可育配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受到严重限制。 27、、拟显性(即假显性):一条染色体缺失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变会表现出来,称为假显性现象。

28、遗传力: 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可用遗传率来表示,通常指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百分数,它介于0和1之间,为0时表型变异完全由环境所造成,为1时表明表型变异完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基因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值,称为狭义遗传力。广义遗传力指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9、近交系数:一个个体从他的某一祖先那里得到一对纯合的、等同的,即在遗传上是完全相同的基因的概率。(F)。近交系数着眼于等位基因的传递,考察共同祖先的同一等位基因将在一个子代个体上相遇的机会。它的大小决定于双亲间的亲缘程度。亲缘程度的度量则用亲缘系数加以表示。

30、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常配子所包含的全部染体称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由若干条染色体组成,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异,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缺少任何一条均要出现异常。

31、转化:些细菌(或其它生物)能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中的过程。

32、部分合子:细菌的基因组是单拷贝的,在转化、结合、转导或性导过程中接受了同种细菌不同菌株的一段基因组DNA后,细胞内这段DNA所具有的基因座就有了两份。这样的细胞就是部分合子。

33、溶源性细菌:在噬菌体侵入后并不裂解细菌,而是将其DNA分子整合到细菌基因组DNA上,这样的噬菌体叫原噬菌体。带有原噬菌体的细菌叫溶源性细菌。

34、普遍性转导:在噬菌体感染的末期,细菌染色体被断裂成许多小片段,在形成噬菌体颗粒时,少数噬菌体将细菌的DNA误认为是它们自己的DNA,并包裹进其蛋白质衣壳内,从而形成转导噬菌体,该噬菌体再去感染其他宿主时,就将所携带的细菌染色体片段带入受体菌中,形成部分二倍体,进而重组整合。这种转导类型称为普遍性转导。 35、性导:因子将供体主染色体上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菌,使受体细菌构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称为性导(Sexduction)或F—duction。

36、局限性转导:由温和噬菌体(如λ)介导的转导类型。原噬菌体离开细菌染色体时,偶尔可将噬菌体插入位点两边的细菌基因一起环落下来而形成混杂的DNA片段,该DNA片段由噬菌体蛋白质衣壳包裹,再去侵染其他宿主细菌,可将特定的细菌基因带入新的受体菌,进而重组整合,这种转导称为局限性转导。

37、数量性状:是指相对性状之间只有数量或程度的不同,没有类型和本质的差别,在一个群体内的各个体间表现为连续,的性状。如身高、体重、牛的产奶量、鸡的产蛋量、小麦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等等。

38、轮回亲本:在需要将一个亲本的某一基因转育到另一亲本,或需要将一个亲本的核基因组与另一亲本的细胞质组合在一起时,通常是将两个亲本的杂交子代用于与某一亲本回交,回交子代再与同一亲本回交,直至连

续回交多代,用于连续回交的那个亲本就叫轮回亲本。

39、母性影响:母性影响又称为母性效应(maternal effect),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由母体的核基因型或积累在卵子中的核基因产物所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从而导致子代表型与母本表型相同的现象。 母性影响本质原因。

40、适合度:是度量自然选择作用的参数,指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将其自身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