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 大爱育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4 7:07: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立校 大爱育人

作者:张全宝 曹国华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4年第13期

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和根基。学校文化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主要以物质文化为基础,营建氛围,润物无声;以管理文化为引领,自主管理,凝聚人心;以精神文化为核心,深层激励,彰显“爱·搏”;以行为文化为载体,活动引领,深化内涵;以特色建设为依托,亮出品牌,成就梦想。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文化;镇江市特教中心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5-0015-04 收稿日期:2013-03-15

作者简介:张全宝,曹国华,镇江市特教中心(江苏镇江,212003)。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和根基,“文化立校”理应成为学校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文化,不仅应根植于自身的文化传统,而且应具备全局的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正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指出的,“学校大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学校文化精神和使命的确立”,要从财富与精神、幸福人生关系的意义上,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

一、以物质文化为基础,营建氛围,润物无声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上海建平中学为“文化立校”树立了典范,追求物质文化与精神环境的和谐,追求自然环境与教学环境的优化。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美化环境、装饰校容,而且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进入我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生笑脸墙”——残疾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感染着每位来宾。楼道中有富有亲和力的标语,墙壁上是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诸如“欣赏 让孩子幸福成长;关爱 促学生快乐发展”“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文化立校、特色发展”等。连廊刻有“奉献大爱 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教学楼正面悬挂着学校“三风”,楼梯的转角处,张贴着良好行为习惯的图片,校园墙壁悬挂着文明用语、优秀生事迹和精美学生作品。每个班级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班级名称的命名,到班级文化的布置,力求丰富多彩,彰显特色。总之,物质文化力求做到“让每一面墙能说话,每一棵树能育人”。哲理隽语让残疾孩子用心体会,凡人小语使其共鸣,名人名言使之思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激励着每位孩子,促其自立、自强,不断创新、奋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以管理文化为引领,自主管理,凝聚人心

管理文化是指将一个组织的全体人员结合在一起的标准和行为方式。管理文化代表组织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及价值观,是管理精神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它实行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管理中努力培育共同价值观。

在我校,自主管理已成为强化自我发展,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校紧紧围绕三年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试行“校长组阁制”,由校长直接聘任副校长,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部门主任负责制,逐步建设一支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管理团队,形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打造管理文化,有力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在自主管理中积极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以学校《章程》为核心,包括行政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研和科研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全面落实校长责任制、民主管理制、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校长室与中层干部,各处室与班主任、教师、员工层层签订责任状、协议书,全方位管理教育学生。同时积极实行人文关怀,为教职员工营造工作的幸福感和愉悦感,让他们感到从事特教事业的光荣和快乐。

为了深入推进民主管理,坚持教职工大会和校务公开制度,广开言路,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形成了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塑造人、激励人、提高人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了学校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以精神文化为核心,深层激励,彰显“爱·搏”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归根到底决定并制约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它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学校的“精、气、神”。它赋予学校特有的个性魅力,是学校群体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核动力”。 1.从校史中汲取精神食粮

校史陈列馆见证办学历程,展示辉煌业绩,储藏永恒记忆,激励师生奋进。我校成立于1937年,尹印一先生自愿将私宅镇江市白莲巷1号作为校址,成立“镇江市胜天聋哑学校”。在日寇统治下,学校风雨飘摇。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规模扩大。但在镇江解放前夕,由于时势动乱,内战阴云笼罩,学校办学规模逐步萎缩,濒临解体。新中国成立后,在校学生人数逐渐增加,1952年由私立变为公办,更名为“镇江市聋哑学校”。1995年9月成立“镇江市特教中心”,目前已发展成听障、智障教育一体的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慢慢积淀形成了“爱·搏”的校训,作为教师要关爱每一位残疾孩子,凸显大爱精神;残疾孩子不向命运屈服,要通过不断拼搏,不断追求、实现人生理想。 2.弘扬“大爱”精神,用大爱激励人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在“大爱”文化氛围浸染中,师生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促使他们努力教和学,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和成绩。学校开展“三爱”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每学期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知恩,进而感恩、报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宣扬“大爱”典型,大爱感染人心。学校确立了“爱岗敬业、严谨治学、言行示范、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注重榜样的引导作用,开展了“最美班主任”“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等评选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用先进人物的“爱心”事迹感染教职工,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四、以行为文化为载体,活动引领,深化内涵

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是学校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折射。学校行为文化主要从教师和学生行为上体现出来。

1.着力提升班主任、教师活动文化

实行班主任“选聘制”,加强对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的量化考核,建立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注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学校对班主任的管理基本实现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抓实“3+X”教师专业成长机制,主要围绕师德水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从争做“大爱教师”(“最美班主任”)、课题研究、教学论文、校本教材、手语水平、拔尖人才、“双师型”专业等十多个方面,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具体制定出每位教师的个性化成长发展目标,确保让每位教师“跳一跳够得到”,努力打造一支肯奉献、好学习、善研究、能合作、会创造的新型教师队伍。

以教育科研为突破,提升素养。学校注重以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始终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每学期教师论文发表(获奖)均在60篇以上。近年来,我校编印了37期《特教科研》(半月刊)。2011年12月,课题“聋生阅读心理与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被评为首届江苏省教育科学精品课题,这是全省唯一的特教研究课题。2011年,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聋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荣获一等奖,并被认定为优秀课题。目前85%以上的教师都有市级以上研究课题。通过各类课题的研究,转变了教师教育观念,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 2.深化教改,打造课程文化

我校作为一所特殊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这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实施“研教同步”的校本教研模式。鉴于目前特教课程标准尚未出台,特教教材相对滞后,普教教材内容偏多、偏难,不适合残疾学生的实际,我校在2009-2012年已编写校本教材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