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9 3:30: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词解释

1、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积聚的部位。 白质:在中枢部,神经纤维积聚的部位。 皮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分布的灰质称为~。

髓质:位于大脑、小脑深部,被皮质包绕的白质称为~。

2、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常被起绝缘作用的髓鞘和神经膜包裹,称为~。 神经:在周围部,神经纤维积聚在一起,称为~。 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积聚在一起称为~。

神经核: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深部积聚成团或柱,称为~。

纤维束(传导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合成束,称为~。 脊神经节:脊神经的后根在与前根汇合之前的膨大部分。 脑神经核:脑干内与第III-第XII对脑神经有直接联系的神经核。

3、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称为~,它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反射的形态学基础称为~。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脑桥小脑三角:在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延髓、脑桥和小脑的结合处称为~。

5、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在灰、白质交界处纵横交叉成网,胞体散在其中,称为~。

6、内侧丘系: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走向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集中上升,称为~。

外侧丘系:双侧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发出的二、三级听觉纤维向上终止于下丘和内侧膝状体,称为~。一侧外侧丘系传导双侧耳的听觉冲动。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交叉到对侧,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称为~,又称三叉丘脑束。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粘膜的痛温觉和触压觉。

脊丘系:即脊髓丘脑束,是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的延续,两者在脑干内逐渐靠近,称为~。

内侧纵束:

7、锥体:延髓腹侧面、前正中裂上部两侧的隆起称为~,主要由皮质脊髓束构成。 锥体束:主要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类型锥体细胞发出的轴突构成。包括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

锥体交叉:在延髓与脊髓交界处,锥体束大部分纤维左右交叉,称为~,具有传导四

1

肢肌随意运动的功能。

锥体系:主要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的神经路径。 锥体外系:除锥体系以外的辅助锥体系管理骨骼肌活动的各传导束的总称。 8、基底核:大脑半球髓质内的灰质团块。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包括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

纹状体、新纹状体、旧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合称。水平切面上两者之间呈灰白相间的条纹,故称~。在种系发生上尾状核与壳发生较晚,称为新纹状体。苍白球较为古老,称为旧纹状体。

9、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的上、下行投射纤维,称为~。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开放的“V”字形,分前肢、膝部、后肢。

10、硬膜:脑和脊髓最外面一层被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 11、脊髓圆锥:脊髓腰骶膨大以下逐渐变细,称为~。

终丝:脊髓自脊髓圆锥处向下延为细长的无神经组织,称为~。 马尾:腰、骶、尾神经根围绕在终丝的周围下降,称为~。

12、菱形窝:延髓上部和脑桥背侧面的中央管在后壁中线处向后敞开,形成的菱形凹陷称为~。因构成第四脑室底部,又称第四脑室底。

13、面神经丘:脑干背侧面正中沟和界沟之间的部分轻微隆起称为内侧隆起,其紧靠髓文上方的部位有一明显圆形隆凸,称为~。内含展神经核及面神经膝。

14、边缘叶:由扣带回、海马旁回、钩和其他一些大脑回构成,几乎呈环状,围绕在间脑前端的边缘。

边缘系统:边缘叶和与其联系密切的皮质下结构(丘脑前群核、下丘脑、杏仁体等)共同组成。与内脏、情绪、性活动和记忆有关。

15、海马结构:由海马和齿状回构成的结构称为~。

16、小脑扁桃体:在小脑半球下面的前内侧,靠近小脑蚓两侧各有一突出部,称为~。 17、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由连合左、右半球新皮质的纤维构成。在大脑正中矢状面上呈弓状,分嘴、膝、干和压部。

穹窿:由海马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形纤维束。

穹窿联合:两侧穹窿经胼胝体的下方前行并互相靠近,其中一部分纤维越至对面,连接对侧海马,称为~。

18、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回后部,又称Broca区。若此区受损,患者能发音,但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语言,称为运动性失语症。

19、优势半球:通常与从事语言文字符号方面特化功能有关的大脑半球。 20、脊髓节:同每一对脊神经根相连的一段脊髓。

21、四叠体:中脑背侧面有两对圆隆起,称四叠体。上方一对称为上丘,是视觉反射中

2

枢。下方一对为下丘,是听觉反射中枢。

22、白交通支:脊髓侧角细胞发出的节前纤维离开脊神经进入交感干神经节的通路。只见于第1胸神经-第3腰神经与相应交感干神经节之间。

灰交通支:交感干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进入脊神经的通路。存在于全部交感干神经节与全部脊神经之间。因纤维无髓鞘,呈灰色,故称为~。

23、侧脑室:大脑半球内的空隙,左右各一,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脉络丛:软脑膜及其毛细血管丛和室管膜一起突入脑室的一定部位,形成脉络丛,能产生脑脊液。

第三脑室:间脑中间有一窄腔称为~,分隔间脑为左右两部分。

第四脑室: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围成的室腔称为~。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续为延髓下部和脊髓的中央管。

24、小脑延髓池:位于小脑与延髓之间扩大的蛛网膜下腔,称为~。可进行穿刺,抽取脑脊液,以助诊断。

终池:位于脊髓末端与第二骶椎之间的一段蛛网膜下腔,称为~。内有马尾和脑脊液,是腰穿部位。

25、蛛网膜粒:蛛网膜在上矢状窦两旁形成许多小的突起,突入上矢状窦内,称为~,有渗透脑脊液的作用。

26、硬脑膜窦:硬脑膜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形成含有静脉血的腔道,称为~。 硬膜外腔: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狭窄腔隙,腔隙内含有静脉丛、淋巴管、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神经根。临床进行硬膜外麻醉即是将药物注入此腔,以阻滞脊神经感觉传导。

蛛网膜下腔:位于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的腔隙,内含脑脊液。

海绵窦:位于颅中窝蝶鞍两侧的硬脑膜窦,前方接受眼静脉,向后注入横窦、乙状窦和颈内静脉。

27、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许多膨大的交感神经节和节间支互相连结纵行排列的链索,称为~。上自颅底,下达尾骨前方。

28、大脑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围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吻合而成的动脉环。对大脑供血有代偿作用。

29、躯体神经:分布于骨、关节、骨骼肌和皮肤的神经,分躯体运动神经和躯体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腺体的神经,分内脏运动和内脏感觉神经。 植物神经:一般指分布于心肌、平滑肌、腺体的传出神经,即内脏运动神经。 30、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是肌、腱、关节等器官在不同状态下产生的感觉。包括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3